吳先生今年45歲,他平常最愛吃的就是鹹魚、鹹菜,幾乎頓頓不離,且都喜歡吃那種腌制的非常鹹的,覺得好下飯。
上周開始,吳先生髮現自己時不時會感覺頭暈,開始時還以為是沒休息好導致的,沒想到隨著時間的發展症狀越來越嚴重。
去醫院檢查後發現血壓值達到了180/110mmHg,他身上的症狀正是因為高血壓所致。
了解了過往史後,醫生認為他的高血壓與長期鹽分攝入過量有直接關係,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一、吃鹽太多的危害到底有多大?醫生給出答案
2012年,我國居民營養與健康調查狀況監測結果顯示,國人平均每日鹽攝入量為10.5g。相較於世衛組織推薦的每日<5g的攝入量,超出了2.1倍。
《美國心臟協會期刊》上的研究更是指出,我國3~6歲兒童的每日食用鹽攝入量也達到了世衛組織推薦的上限,一些年齡稍長的兒童每日攝入量可達到9g。我國鹽攝入最高的地區,分別為北京、遼寧、陝西。
北京醫院心內科副主任醫師李康表示,鹽分攝入過量會給健康帶來6大傷害。
腎臟負擔加重:鹽內的鈉元素進入體內後需要通過腎臟進行代謝,長期攝入過量會導致腎臟負擔加重,增加疾病的發生風險。
高血壓:攝入過量鹽分是誘發高血壓的直接誘因,而高血壓沒有及時控制會演變成冠心病、腦卒中等疾病。《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刊登的研究指出,全球範圍內每年因鹽分攝入過量而誘發心血管疾病死亡的病例達到了165萬。
鈣流失:鈉攝入過量,身體需要將多餘的鈉元素排出,在這個過程中會導致大量鈣也隨著尿液排出,容易引起骨質疏鬆。
傷胃:過鹹的食物會損傷胃粘膜,增加胃炎、胃潰瘍的發生風險,沒有及時干預還可能會演變成胃癌。
傷腦:美國的一項研究指出,日常飲食內鹽分攝入過量,會導致認知功能退化的風險增加,容易引起記憶力下降。
肥胖:英國倫敦大學發表的研究指出,鹽分攝入過量與肥胖症發生相關。每日多攝入1g鹽,罹患肥胖症的風險會增加25%。
二、北大研究:換低鈉鹽,全國每年少死100萬人
北京大學領銜的一項研究指出,普通家庭將食鹽換成低鈉鹽,每年或可減少10%以上的死亡。
該研究對我國北方5個省10個縣城600個村子裡近2.1萬名有腦卒中病史或未控制的高血壓人群進行了調查,結果發現使用低鈉鹽組相較於普通食用鹽組,致死性/非致死性腦卒中風險減少14%、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減少13%、全因死亡風險減少12%。
數據顯示,2020 年我國人口總數為14.12億,死亡率為7.07‰,粗略計算,推廣低鈉鹽將減少約 100 萬人死亡。
低鈉鹽又叫高鉀鹽,是將普通食鹽內25%的鈉替換成了氯化鉀,這樣做可減少鹽內的鈉元素、提高鉀含量。食用低鈉鹽可給身體帶來不少的好處:
1、保護血管
增加鉀元素攝入可預防鈉元素攝入過量導致的血壓升高、血管損傷,且可以讓體內多餘的鈉元素排出體外,對心血管可起到保護作用。
2、保護腎臟
鉀對於高鹽飲食所致的腎臟損傷可起到一定逆轉作用,還能幫助增強骨密度。
3、預防高血壓
鉀和鈉是一起工作的兩個「搭子」,其中鉀可讓平滑肌放鬆,而鈉會起到反作用。增加鉀攝入減少鈉攝入,可起到預防高血壓的作用。本身罹患高血壓的患者,增加鉀攝入也能輔助降壓。
4、預防缺鉀
我國營養學會推薦的普通人鉀攝入量為每日2000mg,但居民的攝入量普遍只有1421mg/天,遠達不到推薦的攝入量。通過食用低鈉鹽,可預防鉀攝入不足。
但是低鈉鹽並不適合所有人,本身腎功能不全、在服用降壓藥的人群以及服用免疫抑制劑的人群,要慎重食用。
三、鹽吃多了身體會有哪些跡象?科學控鹽牢記6點
湖南省胸科醫院院長唐細良指出,在鹽分攝入過量時,身體會發出一些異常的症狀表現,一旦發現要及時調整鹽分的攝入。
反應變慢:攝入過量鹽分會導致人脫水,在日常思考會變得特別困難,感覺反應很慢。
嘴干:鈉攝入過量後,身體需要大量的水分來排出鈉元素,表現為口乾口渴。
多尿:口渴後就會多喝水,多喝水就會多排尿,日常會感覺自己的排尿量明顯增加了。
頭痛:鹽分攝入較多的人,相較於攝入少的,出現頭痛的幾率會明顯增加。
手指變粗:鹽攝入過量會導致體內水鈉瀦留,身體會有異常的水腫表現,可能表現為手指變粗、小腿發脹。
註冊營養師薛慶鑫提醒,控鹽要從生活中的一些細節做起。
如使用限鹽勺,對日常的鹽攝入量有個大概的數;烹飪時要在炒菜的最後步驟放鹽,可以讓鹽分均勻附著在表面,減少食用量;可適當多用醋、檸檬等進行調味。
除了鹽以外,還要減少醬油、腐乳等調味品的食用量;購買食材時,要注意查看配料表,儘量選擇鈉含量低的。
鹽是身體不可或缺的一個調味品,但攝入過量會給健康帶來極大的威脅,日常一定要重視。
參考資料:
[1]《中國人鹽吃太多了,真的很危險!》.科普中國.2023-02-07
[2]《5個「信號」提示你鹽吃多了!超標的趕緊注意》.健康時報.2023-08-01
[3]《北大教授建議全國推廣「低鈉鹽」 ,每年死亡人數將減少100萬》.生命時報.2022-02-08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