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貨!新手備戰馬拉松必須要懂的事!

2023-11-13   馬拉松跑步

原標題:乾貨!新手備戰馬拉松必須要懂的事!

馬拉松是一項考驗耐力的長跑運動,它更多的強調重在參與。大多數參賽者關注的是個人紀錄(俗稱PB)和在年齡組裡的名次,還有一些人的目標只是完成比賽。如果你想跑一場馬拉松,必備的訓練都將深刻影響你的生活,可能因此你的生活會變得更有規律哦!

初跑者應該如何把握跑量?

「剛開始堅持跑步應該怎麼跑?跑多遠?是不是每次跑步都要到力竭為止?」這是困擾初跑者最直接的三個問題。當然,每個初跑者的身體素質不一樣,運動能力也不同,所以科學的跑步要結合自身運動能力。

一般建議初跑者每周進行2-3次跑步即可,每次30分鐘以上,以小步慢跑或者走跑結合開始。 但對於初跑者來說,不千萬不要上來就全力跑,可以保持交談的慢跑是初跑人群身體處於有氧訓練最好的狀態。

總的來說初跑者切記:跑步的時間>距離>速度。

可以從30分鐘開始跑或者走跑結合,跑到每次45分鐘,然後跑到每次一個小時。這個階段不用看時間和配速,甚至有可能一個小時只能跑幾公里的距離。但實際上我們的心肺功能、肌肉力量和耐力已經被鍛鍊到了。

比賽或訓練補水注意事項:

在馬拉松比賽中學會適當的補水很重要,不然很容易造成脫水。根據科學表明,脫水2.5%就能造成跑步效能25%的下降。如果經常關注馬拉松或長跑,你可能會注意到這樣的小細節。

運動員在途經補給站時會隨手拿水,即使很渴也不會牛飲,通常是漱漱口,或者小口慢飲。

關於跑馬前後普遍認可的補水方法:

跑前兩小時喝500毫升水;

跑前上一次廁所,再喝250毫升水;

跑完後半小時內再喝另外500毫升水。

馬拉松的糖類營養補給

從馬拉松的運動生化學基礎來看,馬拉松屬於典型的周期性耐力以有氧代謝為主的運動項目,其中有氧代謝和無氧代謝的比例約為95%:5%。全程能量消耗高達1500-2800千卡,其中主要由糖類的有氧代謝提供。

其中糖的有氧代謝比脂肪的有氧代謝更加快捷經濟。在最大吸氧量相同的情況下,如果體內儲存更多的糖原將有利於運動員達到ATP分解與合成的平衡,有利於運動員訓練比賽成績的提高。

如今糖的可動用性被廣泛認為是長跑成績的潛在影響因素,因此在馬拉松比賽中,運動員體內較高的糖原儲存量對運動成績的提高是相當有效的!

一場馬拉松後的體能消耗極大,體內儲存的肌糖原和肝糖原大量消耗以後,容易引起血糖低下,所以要注意補糖。其實近四十年來馬拉松運動已經普遍接受補液和補糖,已經很少出現低血糖現象,且沿途各種補給站食物和飲料都很充足。

運動時人體血液循環主要集中在運動器官例如肌肉組織,消化器官中血液循環較少,所以消化能力不如平時安靜狀態。建議不要一次性攝入過多食物,尤其是不易消化的食物,避免腹脹腹痛等現象出現。按吸收率建議優先選擇液體類、膠體類和棒類,比賽前30分鐘內補充能量膠或蛋白棒。

比賽中在1小時之後開始進行額外的糖類補充,推薦質地柔軟的能量膠(體積小巧方便食用),研究表明,以每1小時30-60克糖類的速率補充效果最佳,一般約每10公里配合水補充一次即可。比賽後可以補充蛋白質幫助體能恢復。

總之,對於初跑者來說,要逐步增加跑量,不要一開始就全力以赴地進行跑步。要注意適當的休息和飲食,保持身體的健康和狀態。在比賽過程中要注意補水,避免脫水和疲勞。最後,在比賽後要及時補充蛋白質和其他營養素,幫助身體恢復和能量的補充只。有合理安排好這些細節問題,才能更好地享受馬拉松帶來的挑戰和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