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時代的微信來了!天工定義了AI超級應用

2024-05-28     雷科技

大模型價格戰兇猛。

5月22日,騰訊雲全面下調大模型價格,混雲-lite宣布免費。

隨著成本快速下降,大模型全面普及的拐點已經到來。不過,大模型價格戰面向的是B端開發者的,對大多數C端用戶來說,大模型依然在「只聽其聲不見其面」階段,ChatGPT這一AIGC應用鼻祖成了「玩具」,Sora這樣的明星產品無法體驗。市場急缺人人能用的大模型應用。

在消費級市場,也有在潛心做大模型產品的玩家,其中來自中國的崑崙萬維——天工AI就蹚出了一條自己的路。5月27日,崑崙萬維宣布,天工AI APP日活用戶(DAU)已超100萬,成為極少數進入「DAU百萬俱樂部」的消費級AIGC應用,QuestMobile數據則顯示,其月活量已逼近千萬。作為大模型C端應用的全能型選手,天工AI體驗到底如何?

初體驗:AI超級應用,真全能「孤品」

去年8月天工AI發布了中國第一款AI搜索產品,引發四面八方的AI產品扎堆搜索領域。隨著谷歌發布Genimi demo,可能就連崑崙萬維都沒想到AI搜索會成為全球AI大戰的「炸子雞」應用。

自天工第一款AI搜索產品上線已過去10個月,現如今的天工AI儼然已升級為AI搜索為主的多模態全能AI孤品。

大多數AIGC應用目前還只通過PC WEB頁提供服務,天工AI則支持PC、App、小程序等多渠道,讓用戶在不同場景可隨時隨地免費試用:

  • PC端:tiangong.cn;
  • APP:在應用商店搜索App「天工」,支持手機號碼一鍵登錄使用;
  • 小程序:在微信等平台,【天工AI智能助手】小程序使用也十分簡單方便。

從網站、App主介面來看,天工AI平台集成了AI搜索、AI文檔分析、AI畫畫、做PPT、音樂生成、視頻轉繪、AI寫作、AI語音對話等主流AIGC應用,本質就是一個AI應用的超級平台。

天工AI支持文字、圖片、聲音、視頻、文檔處理等,是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多模態AIGC產品。可能很多用戶對多模態是什麼不大了解,其實多模態就是更自然更好用的人機互動,因為人可以任意多種形式(文字、圖片、聲音、視頻)與機器交互,就像跟人和人交互一樣自然。

那麼,天工AI能力到底如何?作為一家新媒體機構的創始人,我每天的工作都有大量場景需要使用AIGC,我發現常見的AI需求在平台都有對應的服務可以滿足,而且完全免費。

剛好我最近接到了一個體驗2024年新款iPad Pro的任務,這個任務串聯了天工AI的不少核心功能,給大家分享下我的實操案例。

首先,我試著讓天工AI給我一些小紅書的文案建議:

答案讓人驚喜,天工AI不只是準確地把握了iPad Pro的特性,而且可結合小紅書筆記文風加入表情,且每一個表情都不是隨意添加的。在文末,天工AI還加入了對小紅書推薦效果影響很大話題標籤,這份文案給人感覺很「走心」,90%可用

不過,相較於純文字而言,小紅書用戶習慣看圖文結合的內容,於是我試著讓天工AI給我生成一張iPad Pro的畫報用於筆記。

結果也不錯,畫面簡潔大方,顏色明亮鮮艷,還真有一點我要求的「金屬質感」。

剛好雷科技今天的推文是關於微軟AI PC的,於是我試著讓天工AI幫忙製作一張封面圖:

這個圖剪裁一下就可以用了——美中不足的是logo成了蘋果的,但瑕不掩瑜。

如果想要風格不一樣的動漫圖呢?我試著讓天工AI智能體下面的二次元漫畫給我製圖,主題是喬布斯與iPhone同步出現,結果也同樣能直接用。

前些年我們新媒體從業者最擔心被圖片版權機構敲詐勒索,現在有了天工AI,微信推文的封面圖可以自己做了,感覺每年都可以省下一大筆錢了。

除了前面的圖片生成功能,天工AI最近還上新了一個寶藏功能【AI視頻轉繪】,只需上傳或者拍攝一段小視頻,天工AI就能生成很多不同風格的視頻,比如動漫、迪士尼等二次元風格,這個功能可太適合內容創作者了。

在白雲機場,我拍攝了一則機場忙碌景象的小視頻,想用來製作旅行Vlog。將視頻上傳到天工AI後,我只需指定「日漫」風格,它就能生成一則格調別致的小視頻,還挺帶感的(可在羅超Pro回復「天工」觀看)。

天工AI讓人驚喜的功能,不只是圖片生成和AI視頻轉繪,它的AI音樂生成功能同樣堪稱驚艷。

讓每個人都能創作歌曲的Suno一度很火,但Suno AI已開始收費,天工AI則支持免費創建音樂,且體驗更接地氣,支持選擇不同曲風與情緒,一次可生成三個版本,均可免費下載。

我只花了幾分鐘時間就創作了兩首歌曲,大家可以試聽:

《明月幾時有(電音版)》(可在羅超Pro回復「天工」觀看)。

《網際網路大佬凡爾賽之歌》(可在羅超Pro回復「天工」觀看)。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天工AI音樂不只是創作工作,也是AI音樂分享與發現社區,AI創建的歌曲可一鍵投稿到平台,參與相應的激勵活動,說不定哪天你也可以作為AI kol在天工上變現了。

據了解,天工AI音樂生成大模型是完全自研的,當前AIGC音樂在國內外都沒有公開可用的開源模型,suno也沒公開任何技術架構。天工AI音樂生成在4月17日上線時,就對外公開了技術架構。

「天工SkyMusic」自研AI音樂大模型技術架構

「天工SkyMusic」是中國首個音樂SOTA模型,在人聲&BGM音質、人聲自然度、發音可懂度以及綜合評分上超過AIGC音樂鼻祖Suno V3,這是中國自研大模型技術第一次在AIGC領域領跑全球

在寫作時,我經常需要閱讀一些專業報告並快速提煉出信息,這是讓人十分頭疼的活兒,因為閱讀一份報告需要很長時間,甚至比寫稿本身的時間更多。使用天工AI的文檔解析功能,我可以快速得到文檔梗概重點,且可以生成腦圖,這比傳統目錄更一目了然。

更強大的地方是,天工AI還能精準回答「手機相關內容在報告哪一頁」這樣的內容,我寫稿要用到對應內容直接到對應頁碼精讀即可,當然如果你不想自己精讀,天工AI也支持一健AI速讀。有一說一,天工AI的文檔解析確實可以大幅節省編輯、記者、公關、研究員、分析師等人群的時間。

除了可以解析PDF等文檔外,天工AI生成PPT的能力也不俗,比如我最近準備在公司內部展開一個新媒體內容風控的培訓,它直接給我生成了一個框架,我還可以選擇不同模版一健生成PPT,整個過程不到兩分鐘,基本覆蓋我要培訓的維度,我根據個人經驗補充對應內容即可。

體驗後我覺得天工AI算得上是真正意義上的全能AI助理。在搜索、寫作、對話、文檔分析、畫畫、音樂生成等基礎能力外,它通過智能體整合AI PPT、翻譯、百科、口語陪練、旅行規劃、內容推薦、編程助理、AI識圖、漫畫、數據分析等應用,實實在在地幫用戶解決工作、生活與學習中的諸多問題。

在全球範圍內,AIGC產品百花齊放,ChatGPT、Midjourney、suno、Copilot、kimi、文心一言……有的擅長對話聊天,有的深耕辦公場景,有的專注長文本。但對用戶來說,不同類型的AIGC產品分散各處,需重複註冊與付費,要解決一個問題則需在不同應用間切換,要用好AIGC往往需要系統的學習培訓,這在無形中影響了大模型應用的普及。

天工AI讓AIGC產品碎片化的問題迎刃而解。集成如此多AI功能、支持多模態的消費級AIGC平台,也只有天工AI一家,說其是「大模型孤品」不誇張。

天工AI讓我想到了一個概念:「AI時代的微信」。

微信在移動時代扮演著「超級App」的角色,它像一個超級容器,基於小程序等應用形態,讓用戶可在平台內通信、社交、閱讀、開會,還能玩遊戲、支付理財、訂機票、點外賣、購物。同樣,天工AI也是一個真正的多模態AIGC應用平台,在這裡用戶可一站式獲取所有主流AIGC服務,無需在不同App間跳轉就能解決生活與工作中的諸多問題。

而且跟微信一樣,天工AI將AIGC的使用做到了前所未有的簡單:我體驗的所有功能都是免費的,沒有使用次數等額度限制,而且連註冊登錄都不需要。

移動網際網路的普及微信功不可沒,天工AI在AIGC走向億萬用戶中也將發揮一樣的作用,其將極大地降低AIGC應用的使用門檻,也將有望成為通用型AI時代的超級應用,成為「AI時代的微信」。

AI搜索鼻祖,如何重新定義搜尋引擎?

搜尋引擎建立在數據、知識與算法基礎之上,與AI有著密切的關係,在深度學習階段,谷歌、百度等搜索巨頭就曾是主力玩家。

大模型給搜索帶來的變革更加徹底,AI搜索也成了谷歌、百度等巨頭的關注點,而在巨頭外,還有AI搜索鼻祖【天工AI】這種基於自研大模型和自研搜尋引擎的實力派產品。

2023年8月,天工推出中國第一款AI搜索產品——天工AI搜索,如今AI搜索依然是天工AI的核心功能。天工AI的搜索介面,跟百度、谷歌等傳統搜尋引擎截然不同。作為AI搜尋引擎,其支持簡潔、增強和研究等不同搜索模式。「搜索框」變大了不少,這是因為用戶使用天工AI不再需要學習Query等搜索技巧,可直接用自然語言輸入任何需求。

傳統搜尋引擎要求用戶只能輸入數十個字,天工AI支持長文本輸入,且可以給出更加清晰的答案,比如我讓天工AI與百度分別做一個數學題,天工AI不只是得到了正確答案,還給出了解題思路和延展問題建議:

百度最多只支持38個漢字,且只給出了數學題答案:

我的工作需要關注所有科技行業的發布會日程,團隊小夥伴每個月也會手工製作科技行業活動日曆,我試著讓天工AI幫我做這件事情,Bingo!它給出的答案竟然全部正確,信息整理能力完全不輸實習編輯,且還貼心地給出了「參考連結」讓用戶二次確認。

我是重慶人,喜歡吃麵食,我讓天工AI幫我對比一下重慶小面與蘭州拉麵,它直接提煉出了對比表格,圖文並茂,結果超預期。我特意去看了參考連結裡面的內容,都沒有對比表格,可見這表格是天工AI自行提煉的結果。

ChatGPT、文心一言等大模型助理也可以回答以上問題,天工AI還有什麼看家本領呢?

第一個讓我種草的是「更強的時效性」。

此前ChatGPT等大模型應用因結果過時被詬病——很多大模型預訓練數據是一年前半年前的,因此輸出的結果無法與時俱進,不可用。天工AI則是國內唯一能夠支持實時天氣、股市、星座運勢等信息查詢的AI產品,能夠同時生成特定卡片和對應文本分析,滿足用戶的高頻需求。

比如我最近在關注貴州茅台,天工AI可給我最新的股價數據,且通過卡片展示K線圖:

第二個超出我預期的是搜索增強。

在啟動天工AI的「增強模式」後,我體驗到了一種前所未有的「增強搜索」:它可以對我的複雜需求進行拆分再推理,通過引導提問摸清楚我的需求,再整合全網海量內容給出我最需要的結果。

比如我在計劃去越南旅行時,在天工AI輸入「越南旅遊」這樣的模糊需求時,它會推理我可能的需求,問我是想了解簽證還是航班抑或是酒店?(圖左)。當我明確要查詢越南簽證辦理方式時,它給出了準確的總結(圖右)。

更超出我預期的是,天工AI的增強搜索還支持「追問」,當我再問「哪一種簽證更快,適合緊急出行」時,它同樣給出了準確的答案,堪比專業導遊:

在前幾天的Google I/O上,谷歌展示了Gemini可以給用戶規劃旅行計劃、給出健康食譜,這被一些媒體報道成是很「炸裂」的成果,其實天工AI早都實現了,且做得更好,比如針對我的越南旅行,天工AI除了可以回答簽證等專業問題外,也能給出具體的行程規劃,圖文並茂,路線科學,基本可直接用:

很遺憾,國內科技(自)媒體對矽谷公司的科技成果習慣「炸裂式」報道,對國內科技公司的成果卻往往視而不見,這種「偏見」真得改改了。

其實ChatGPT最初最被外界看好的也是「下一代搜索」,不過它想做全能AI助理,看上去什麼都可以做,但卻沒有針對搜索、問答、文檔解析、漫畫、音樂等等場景進行優化。結果就是,在搜索上,ChatGPT存在訓練數據與結果過時的問題,搜索結果存在較大不確定性,體驗很不完整。反倒是天工AI,針對AI搜索進行針對性的設計優化,推出搜索增強模式,提高結果時效性,支持多模態交互,免費零門檻使用,快速構建了先發優勢,在巨頭入局AI搜索時構建起「人無我有、人有我強」的優勢。

天工AI搜索讓我體驗了全新的搜索模式,也看到了搜尋引擎的全新可能。

搜索的核心價值是加速信息的流通,精準地匹配人與信息/知識/服務。

傳統搜尋引擎基於PageRank算法對海量內容進行匹配再排序,核心比拼的是「排序」能力。

AI大模型本質是真實世界模擬器,其具備極強的認知能力,可更準確地理解用戶需求、更自然地與用戶交互、更好地理解內容,進而可對搜索結果進行整理、組合、過濾、篩選、排序乃至再創作等「增強」,基於此,用戶不再需要在大量搜索結果中再篩選比對,而是可一步到位得到所求。AI搜尋引擎比拼的將不再是「排序」,而是「需求理解、內容認知與結果生成」的綜合較量。

假以時日,AI搜索將取代傳統搜尋引擎,成為人們獲取信息與服務的新入口。

天工會成為AI搜索時代的谷歌嗎?

當古老的搜尋引擎市場爆發AI戰事時,下一個谷歌正呼之欲出。

取代QQ的不是飛信而是微信,顛覆淘寶的不是京東而是拼多多。雖然ChatGPT曾被視作將顛覆谷歌,但從產品形態與市場反饋來看,針對搜索進行特定設計與優化的AI全能助理,將更有希望贏得下一輪搜索大戰。

當前市面上出現了不少AI搜尋引擎,但要麼是自研大模型+套殼搜尋引擎——其中大多是微軟Bing接口,隨時可能被掐斷,要麼是套殼大模型+自研搜尋引擎,甚至還有大模型與搜尋引擎都是「套殼」的,只有百度、位元組和崑崙萬維的天工AI走的是大模型與搜尋引擎「雙自研」路線。

AI搜索比拼的是大模型的真實世界認知能力與搜索的產品化能力,贏得AI搜索大戰的一定是「雙自研」的玩家。而在屈指可數的「雙自研」玩家中,天工AI已構建獨特的優勢:

首先,搜索基礎好。天工AI出自崑崙萬維,依託Opera等業務有著多年的內容與搜索服務沉澱;

其次,AI基礎技術強。2023年4月,天工skywork首款國內自研大模型上線,與文心一言、通義千問、訊飛星火併列前四,是國內第一批雙千億級大模型;2023年9月,崑崙萬維推出多模態大模型Skywork-MM,在多模態大語言模型測評MME中綜合得分排名第一;AI產品化早。早在2019年崑崙萬維就已在全球布局AIGC,在海外有多款成熟AI產品;

最後,布局AI搜索最早。2023年天工AI推出AI搜索,率先構建多模態的搜索能力並延展成全能AI助手,在產品完整度、體驗與技術上均已形成先發優勢。谷歌在I/O大會上展示的「炸裂級」AI搜索能力均是吃天工AI的「剩飯」,多模態搜索、圖文並貌的結果以及搜索增強理念,天工AI早已具備,且還擁有結果實時性、中文理解能力等差異化優化。可以說,天工AI搜索已具備世界級競爭力,其將有望在新一輪的搜索大戰中脫穎而出,換道超車。

從AI全能助理角度看,天工AI是AIGC時代的消費級超級應用平台,堪稱AI時代的微信;從AI搜索的維度看,天工AI則有望成為AI時代的谷歌。不容迴避的是,天工AI依然面臨一些挑戰:

第一是商業模式。當前天工AI可免費無限次使用,AI搜索結果純凈無廣告,暫未商業化。此前Google母公司Alphabet董事長John Hennessy曾表示,基於大型語言模型的搜索的成本可能是標準關鍵詞搜索的10倍,如今大模型成本指數級下滑,但AI搜索商業化仍是行業待解難題,其結果高度精準,很難再像傳統搜索一樣在結果中插入廣告。

第二是內容生態。算法與內容是搜索的基礎。PC時代,基於入口地位與「爬蟲」協議,搜尋引擎不缺內容;移動時代,騰訊、位元組通過超級App聚攏海量優質呢日,百度一度因內容匱乏「無源可搜」,因而不得不戰略布局百家號、並投資知乎、快手等平台來充實內容生態;AIGC時代,內容(包括人工創作內容與AIGC內容)同樣是網際網路的基石,天工AI基於Opera等業務有一定的內容生態積累,但當前結果也依賴對全網內容的聚集,其需要對內容生態進行前瞻布局。

第三是競爭激烈。雖然天工AI已占據AI搜索的先發優勢,但AI搜索以及AI助理已被行業看好,微軟、谷歌、Meta以及國內的百度、位元組等巨頭均押下重注。天工AI被市場驗證的一些產品形態,也正在被巨頭們跟進。因此,天工AI要持續保持先發優勢絕非易事。

在天工AI推出後,其母公司崑崙萬維股價一騎絕塵,一度進入市值百億美元俱樂部,由此可見,投資者對天工AI的前景還是很樂觀的,一方面是看好其有望贏得新一輪AI搜索大戰;另一方面則是期待其可在AI大模型時代成為AIGC版的超級應用平台。不論是AI搜索的谷歌還是AIGC應用的微信,無不都是十分性感的故事,天工AI正在用不斷疊代的技術與產品證明自己。

(註:本文封面圖由天工AI智能生成)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b8fce74346e0d2b78c4d6994f734104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