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集的《漫長的季節》正式收官。
不但沒有爛尾,評分更是從第一集的9.0,持續上漲。
大結局播完,評分已經上漲到9.5。
堪稱國產劇里的商業奇蹟。
最早的時候,因為它是《隱秘的角落》團隊打造,我才入的坑。
後來發現,它並不是我們傳統印象里的懸疑劇。
別的懸疑劇講命案,它講命運。
講時代洪流下的小人物悲歌。
短短12集,我們仿佛跟隨著王響、彪子、馬隊走過了18年的漫長歲月。
笑過、哭過、失落過、唏噓過、意難平過……
他們的故事在一首《再回首》中結束,這漫長的秋季也終於結束迎來了冬天。
這部劇跟《隱秘的角落》一樣,藏著數不清的細節和彩蛋。
很多當時沒注意的細節,再回看的時候,才讓人覺得細思極恐。
注意,下文內容涉及劇透,可能會影響你的觀影體驗。
如果不介意或者已經看完了的小夥伴們,就讓我們一起,重回《漫長的季節》的世界。
1
第一集剛開始,有個人朝王響計程車吐口水,我沒看錯的話,應該是《隱秘的角落》和本劇的導演,辛爽。
電視劇他就拍了這兩部,全部是豆瓣九分俱樂部成員。
兩次刷新國劇天花板的人,請大家記住他。
2
彪子剛提的車,號稱啥問題沒有。
老司機王響打開引擎蓋看了看,說這車「泡過水」。
當時看覺得這是王響的經驗之談。
但看完第11集彪子連人帶車掉進河裡後,這更像是精準預言了彪子的結局。
3
劇里只要出現下館子的戲份,必來這家「桂英風味烤肉」。
這應該是屬於《馬大帥》的彩蛋,德彪曾任「桂英風味飯店行政總廚」,並俘獲了桂英的芳心。
另一個跟《馬大帥》有關的彩蛋,就是維多利亞的門童,看見王響說了一句「咱倆是不是在哪見過?」
然後王響說「認錯人了。」
這個門童和《馬大帥》里的是同一人,沒少被德彪揍。
4
彪子在跟小露撩騷的時候,說自己「這輩子最大的弱點,就是太重感情。」
當時應該沒有人把他的話當真。
到了11集,我們才發現,彪子沒有撒謊。
當年,在得知宋廠長和麗茹的事後,他沒有責問麗茹,而是第一時間上台揍宋廠長。
後來他甘願當接盤俠,像白馬王子一樣拯救了麗茹。
十八年後,麗茹不願意跟他過,執意要離婚。
彪子本想抄著傢伙大鬧一場。
但看見麗茹笑了之後,他放棄了這個念頭。
他說過,最喜歡看見麗茹笑。
在劇里,只有兩人還沒好的時候,麗茹笑過。
結了婚過日子,麗茹的笑容早被生活里的柴米油鹽給淹沒。
最終,彪子凈身出戶,唯一的心愿就是想麗茹過得好。
別的毛病不說,單說他對麗茹的感情,算是從一而終了。
5
弗洛伊德在劇里多次被提及。
第一次出現的時候,頓時成了金句:
「弗洛伊德也分房嗎?」
後來彪子和麗茹在宿舍,又提到了佛羅伊德的《夢的解析》。
弗洛伊德本身就是性學大師,將很多人類行為都歸因於性。
可以說,《夢的解析》這本書,貫穿了彪子的一生。
作為那個年代的大學生,如果能留在國企,仕途肯定差不了。
可惜偏偏遇上國企改革,下崗之後沒有了用武之地。
眼高手低的彪子索性躺平,不斷安慰自己這樣其實也挺好。
所以麗茹才會說佩服他,能夠一直活在自己的夢裡。
因為在別人的眼裡,彪子的人生一無是處。
到最後他跟麗茹告別,形容兩人的婚姻,就像一場夢一樣。
6
龔彪和麗茹看的電影,雖然劇里沒有直說,但根據角色的對白,其實暗示得已經夠明顯的了。
1 、龔彪以為是講郁達夫的;
2 、麗茹說電影鏡頭特別晃,迷糊;
3、 麗茹說男主角和龔彪長得有點像;
4 、龔彪以為是部普通愛情電影,沒想到是部「斷背山」
看懂這四個細節,答案呼之欲出:
他們看的電影叫《春風沉醉的夜晚》。
電影改編自郁達夫的小說,導演是婁燁,拍攝風格就是手持攝影,晃蕩迷糊。
男主角是秦昊,和演龔彪的是同一個人。
在《春風》里,秦昊和還沒有發福的陳思誠有一段類似《春光乍泄》的戲碼,相當炸裂。
這個彩蛋設置,說明《漫長的季節》劇組對秦昊真的是「真愛」了。
7
還是電影彩蛋。
王陽第一次約沈墨去看電影,看的是《鐵達尼號》。
後來王陽被王響逮住,沒能赴約。
之後,兩人在傅衛軍的錄像廳里看完了全片。
當時我覺得這只是導演安排的一個迷影彩蛋。
現在再看,完全是導演埋下的超級劇透。
《鐵達尼號》的結局,大家都知道,傑克為了救露絲,犧牲了自己。
這不就跟劇里最後一集王陽為救沈墨而死如出一轍了麼?
當時我要是想到這一點,就不會在王陽是死是活的問題上糾結了這麼多集。
8
彪子在車上光顧著看彩票,沒注意路口左方開過來的大貨車。
仔細看,這輛車的車門上有個招牌,寫著郝哥貨運。
郝哥是和麗茹合夥開美容店的人。
劇里沒有明確說他和麗茹的關係,實際上他就是麗茹外遇的對象。
這個角色在第三集就已經出現了。
前一天麗茹因為彪子偷拿錢買車,跟他吵了一架然後夜不歸宿。
第二天早上她就是坐著郝哥的車回來的,剛好被坐在車裡的王響看見了。
說來也是夠巧,麗茹兩次出軌(上一次是她和宋廠長在辦公室雲雨),都被王響碰上。
9
最後各個角色在不同地點看見了雪,有什麼特殊的含義嗎?
表面上就如王響所說的,漫長的季節(秋天)過去了,冬天來了(向前看)。
對於命案,最後真相大白,也有「沉冤昭雪」的意思。
雪,在我看來,還有第三層含義。
代表著各個角色的人生里的高光時刻。
這個高光不是收穫名和利,而是做了他們認為是正確的事。
彪子的鞋破了(這裡代表著里麗茹和宋廠長亂搞男女關係),但他還是帶上了麗茹送的綠圍巾,去找麗茹要跟她走下去。
馬隊把大爺胖揍了一頓,高興地點了根煙,因為碎屍案案最關鍵的一點,已經被他解開了。
麗茹走出彪子的宿舍,決定跟彪子走下去,這才有了之後和宋廠長攤牌的劇情。
巧雲剛開始在維多利亞工作,是瞞著兒子的,現在丈夫帶著兒子一起來接她下班。
代表家人終於理解她的辛酸。
下崗潮時代有不少下崗工人用自行車去夜總會接媳婦下班,這是時代的悲劇,《漫長的季節》沒有選擇迴避這一點,很好。
傅衛軍拿著殷紅的髮夾,無聲痛哭。哭過後還要為了姐姐完成拋屍。
沈墨殺了殷紅,完成身份互換,開始新的人生。
不論你是憋屈的,難過的、痛苦的,都得往前走。
唯獨這兩個人不一樣。
王陽看見雪那裡,我覺得是王響的想像,畢竟那個時間點王陽已經死了。
王響自己遇上下雪的場景,應該是所有事情都沒有發生之前,還是一家三口其樂融融的時候。
那個時間點是王響最想回去的。
但,我們所有人都回不去,只能往前走。
10
有人說最後王響倒在玉米地,是死了。
王北去北京,和巧雲在一起,最後和過去的自己對話,都是王響臨死前的想像。
這麼理解,也不是不行。
甚至很多人覺得王響在橋上看見雪的時候,就已經死了。
但是,第四章明確標明時間是2017年,不像是幻覺,更像是現實。
而且那個時候,王響已經穿著王北送給他的新紅色毛衣。
范偉老師在採訪里談到最後一場戲,按照他的理解,最後王響是活著的,和過去告別只是一種戲劇的表現手法。
我個人也傾向於王響沒有死,這才是整部劇最想傳達的中心思想:
往前走,別回頭。
實在沒必須在最後抖機靈地安排一個開放式結局。
總之,樂觀的人看到光明,悲觀的人看到黑暗,沒有誰對也沒有誰錯。
END
當初《隱秘的角落》完結時,就被不少人夸它是國劇之光。
三年後,《漫長的季節》再次把國產劇帶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我很高興,國產劇的天花板,再一次被打破。
短時間內怕是很難有國劇可以超越它了。
以上是我在二刷的時候,找到的細節和彩蛋,肯定還有很多遺漏的。
小夥伴們如果有不同意見和其他的發現,歡迎在評論區里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