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幾何時,「吃葡萄不吐葡萄皮」成為熱梗,不僅如此,由此衍生的「吃西瓜不扔西瓜皮」也被人們熟知。其實,對於吃葡萄要不要吐葡萄皮,這個事情需要辯證地看,雖然葡萄皮的營養很豐富,但是它的口感以及衛生方面,值得深思。而吃西瓜要不要扔西瓜皮,也同樣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為什麼呢?因為西瓜皮與葡萄皮可不是一個概念,無論是口感上還是衛生上,西瓜皮都有優勢,不僅如此,西瓜皮在中醫的概念里,還是一味養生治病的良藥。
要提到西瓜皮,還得說到西瓜。對於西瓜的入藥記載,我們從《本草綱目》中可以找到一些線索。從《本草綱目》中得知,西瓜的藥用記載始於元代醫學家吳瑞的《日用本草》。對於西瓜瓤的藥用功效,《本草綱目》中分別記載了元代醫學家吳瑞所說的「消煩止渴,解暑熱」;元代醫學家朱丹溪所說的「含汁,治口瘡」;明代醫學家汪穎所說的「療喉痹」;明代醫學家寧原所說的「寬中下氣,利小水,治血痢,解酒毒」。但是李時珍本人對於西瓜瓤的作用並沒有給出意見。
對於西瓜瓤的藥用功效,《本草綱目》中引用了明代醫家汪穎的話說,「西瓜性寒解熱,有天生白虎湯之號」,但是「不宜多食」。對於明代醫家汪穎所說的西瓜瓤「不宜多食」的表述,李時珍指出,「西瓜、甜瓜皆屬生冷,世俗以為醍醐灌頂,甘露灑心,取其一時之快,不知其傷脾助濕之害也」。不難看出,李時珍認為,西瓜瓤有一定的藥用價值,但是也不能過量食用。
對於西瓜入藥,其實在清代的《瘍醫大全》中,記載了西瓜霜,可以用來治療「咽喉口齒雙蛾喉痹」。而西瓜霜的製備,是用大黃泥缽一個,選一個跟缽大小差不多的西瓜,將西瓜切開一個蓋子,把芒硝裝入瓜內,然後用切開的西瓜蓋蓋上,再用竹籤把切口扦定,再用一個與西瓜大小的黃泥缽合上,外面用皮紙條和泥巴將切口的縫封固,放到陰涼的地方几天,過一段時間之後,西瓜外就會出現一些白色的霜,把這個霜刮下來收好,就是西瓜霜。自此之後,西瓜霜治療咽喉疾病就正式拉開了帷幕。不過西瓜霜是整個西瓜的衍生品,這也是西瓜在入藥使用的一個新路徑。
在《本草綱目》中對於西瓜的藥用記載,除了西瓜瓤,還有西瓜皮和西瓜子,對於西瓜子,《本草綱目》沒有太多描述,不過對於西瓜皮,卻是引用了元代醫學家朱丹溪的治驗,「口、舌、唇內生瘡,燒研噙之」。同時還收錄了兩個有關西瓜皮的附方,一個是《攝生眾妙方》中的,用西瓜青皮陰乾為末,鹽酒調服三錢,用於治療「閃挫腰痛」;另一個是《事林廣記》中的,用西瓜皮煎湯,可緩解「食瓜過傷」。不過從這個記載來看,西瓜皮在當時還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
在明代四大本草中,《本草蒙筌》和《本草經疏》中都沒有西瓜的記載,除了《本草綱目》之外,《本草匯言》也有記載,不過大部分是引用了《本草綱目》的內容,唯獨記載了兩個治病方,是《本草綱目》沒有記載的,一個是治療「陽明熱甚,舌燥煩渴」,或「神情昏冒不寐,語言懶出」,「用好紅瓤西瓜,剖開取汁一碗,徐徐飲之即安」;另一個是治療「牙疼」的方子,用「經霜西瓜皮,燒灰敷患處牙縫內」。綜合《本草綱目》《本草匯言》和《瘍醫大全》,西瓜可以入藥的部分主要有西瓜瓤、西瓜皮、西瓜子和西瓜霜,堪稱渾身是寶。
通過對西瓜與西瓜皮的本草考證,不難發現,西瓜與西瓜皮都可以入藥,而且從本草文獻的角度來看,似乎對西瓜的論述更多一些,然而,從浩如煙海的中醫方劑里來看的話,反而西瓜翠衣的入藥更為知名一些。比如清代名醫吳鞠通的清絡飲(鮮荷葉邊,鮮銀花,西瓜翠衣等),清代名醫王孟英的清暑益氣湯(西洋參、石斛、麥冬、西瓜翠衣等),以及清代葉天士的治暑瘵重證方(西瓜翠衣、竹葉心、青荷葉汁等)。而清代醫家薛生白治療濕熱致嘔病症時,用到了「西瓜汁、金汁、鮮生地汁、甘蔗汁等」,但卻沒有用到西瓜翠衣。
從明代醫家汪穎說西瓜「有天生白虎湯之號」以來,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西瓜在臨床運用中也不是特別普遍,但是隨著溫病學說的興起,尤其是清代名醫葉天士,在《臨症指南醫案》中,記載了多個使用西瓜翠衣的病案,再加上繼葉天士之後的吳鞠通、王孟英,所創的清絡飲和清暑益氣湯讓西瓜翠衣的地位水漲船高。這也充分說明西瓜皮,的確不是毫無用處的「廢物」,而且能夠被溫病四大家的葉天士、吳鞠通、王孟英三位醫家運用,可見其必有可行之處。
對於西瓜翠衣來說,藥典和中藥學對它沒有一直收錄,這也使得西瓜翠衣在現代臨床中的使用頻率不高。對於西瓜翠衣的臨床作用,也不能完全靠著《本草綱目》的記載。西瓜翠衣別名西瓜青、西瓜翠,可以入藥,中醫認為,西瓜翠衣性涼,味甘,無毒,入脾胃二經,可治療暑熱煩渴、小便短少、水腫、口舌生瘡等病症,是清熱解暑、生津止渴的良藥[1]。
雖然西瓜翠衣在現代臨床中的應用頻率不高,但是並不代表對西瓜翠衣就沒有進行過現代研究。現代研究認為,西瓜皮是理想的利尿劑,對腎炎水腫、糖尿病、黃疸的治療有效,同時還有解酒毒的作用[2]。另外,現代藥理研究表明,西瓜翠衣具有降血糖、防治糖尿病,抗衰老、抗氧化,修復皮膚屏障,抗炎、止痛等藥理作用[3]。不難看出,西瓜翠衣的確有著不俗的藥用功效,但仍有更多空間尚待開啟。
結合古代本草文獻和現代藥理研究,不難發現,西瓜翠衣的確有著良好的臨床用途,而且在中醫經典名方清絡飲和王氏清暑益氣湯中有占有一席之地。只不過在現代臨床中,西瓜翠衣的研究和應用太少了,對它潛藏的更多作用,沒有得到合理的發揮。由於西瓜翠衣的歷代本草記載的比較單薄,對於西瓜翠衣更多臨床妙用,亟待現代藥理和實驗研究去探索和發現。也希望在未來,西瓜翠衣在中醫臨床的應用中,有更多的空間。
總體來說,雖然「吃葡萄不吐葡萄皮」可能存在諸多不可取的地方,但是對於「吃西瓜不扔西瓜皮」的說法值得重視。當然,西瓜翠衣除了具有藥用價值之外,其實還有養生價值和食用價值,比如脆炒西瓜翠衣、涼拌西瓜翠衣、西瓜皮肉餡、西瓜皮肉湯、腌蒸西瓜翠衣、西瓜皮蜜餞[4]等。如此說來,一塊小小的西瓜皮,卻有著這麼多奇妙的用途,要是把它當垃圾丟掉了,還真是有些浪費了。
參考文獻
[1]李心平,劉帥.西瓜翠衣也入藥[J].中老年保健,2010,(7):27-28.
[2]溫長路.廢物不廢的西瓜皮[J].家庭中醫藥,2021,(7):6-7.
[3]周藝璇.西瓜翠衣的營養保健成分及藥用價值研究進展[J].現代食品,2022,28(8):51-53+57.
[4]梁秋湄.西瓜翠衣食法六例[J].農村新技術,1994,(6):56.
【本圖文由「神希園」新媒體獨家原創出品。作者神希園(全球中醫人士的精神家園,中醫生命科學的博物圖鑑),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複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