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五年回歸,他又殺瘋了!

2023-04-23     電影派

原標題:時隔五年回歸,他又殺瘋了!

正臉三分像,側臉像七分。

這一位上台,連黃貫中都忍不住感嘆:

「太像了,真不敢看。」

隨後當他拿起吉他,一段熟悉的solo從記憶中甦醒。

全場的人都聽恍惚了。

一曲完畢, 黃貫中反覆端詳許久。

拿起話筒笑著說了一句:

「好久不見。」

一瞬間,好似在舞台上勾連起了一個時代。

有傳承,有感動。

這是音樂與偶像的力量。

也正是這個節目的意義所在——

說起《我想和你唱》這個節目,大家應該都不陌生。

2016年第一季播出,憑藉其獨特的明星素人互動形式,成為了收視黑馬。

再加之節目在當時大膽擁抱了新媒體,通過APP完成素人合唱的召集。

簡便的互動方式最大限度增加了觀眾的參與感,讓節目成功連辦三季。

所以這時隔五年才姍姍來遲的第四季。

能不能再次延續前三季的好口碑,就成為大家心中首當其衝的問號。

好在,節目播出後反響超出預期。

總播放量超10億,收視率拿下八連冠,在網上的話題度也是居高不下。

按理說,這樣的綜N代其實很容易陷入 「走老路、賣情懷」的惰性思維。

可它沒有。

派爺在追完了一整季後欣喜地發現:

這一季不但保留住了自己的特色和初心,還成功做到了「有效創新」。

比如節目對於「互動」這一特色的深挖。

除了前幾季就有的APP同框合唱,以及來到現場的三對一合唱外。

本季又加入了一個 「百人合唱團」的環節。

不但給了歌迷們更多的互動機會。

而且大合唱的這種方式 極易引起共鳴,能勾起大家記憶里關於這些歌曲的點點滴滴,

更重要的是這些人里,有許多還是主持人汪涵親自去到全國各地找來的。

是的,這也是本季節目最大的改變之一:

汪涵不但從主舞台走到了觀眾席, 還走出了演播廳,他說:

「我要去到五光十色的生活中尋找歌手。」

「尋找「我想和你唱」中的,那個「我」。」

比如在新褲子樂隊來的那一期中,汪涵就去到了湖南臘爾山鎮的駱駝山村。

這裡有四個苗族青年。

他們雖然沒有學過音樂沒有專業背景,但是有著一腔熱愛。

「熱愛」這兩個字,是不是乍一聽挺俗氣單薄的?

可他們是真做到了,還做得挺像回事的。

這四個小伙的音樂夢沒被其他人所理解,所以他們找了一個偏僻的地方作為根據地。

每天在這裡搗鼓樂器,也不擾民。

他們想像出了一個「三蠻村」,說是一個夢想的烏托邦。

在這裡他們可以盡情地做自己想做的事。

他們還想把這裡的傳統文化融入音樂中。

在歌詞里加入苗語,加入一些習俗。

用唱把它們表達出來,傳到更遠的地方去。

在被汪涵邀請到了節目中後,苗人三蠻在台上表演了一首原創《喊山》。

春夏秋冬又完咯

我的幻想還是沒有實現

直到朋友點醒我

回神發現世界沒有如果

或許「真誠」就是最好的必殺技。

簡樸卻又飽含情感的歌詞從他們的嘴巴里唱出。

讓新褲子的主場彭磊一度激動地說不出話。

可能就像新褲子的那首歌的名字一樣——《生命因你而火熱》。

平淡如水的生活,也會因理想而火熱。

這樣的人還有很多很多。

第一期中在路旁邊擺攤邊唱歌的大哥陳國彥, 還有保潔工人莫桃雲。

生活在煙火中,有磨難,有不如意。

但他們靠自己把生活變得有希望,有奔頭,讓笑容掛在了臉上。

這一季走出演播廳的設置確實巧妙。

說到底,是 給出了一個更為豐滿的素人視角。

或許有時候會覺得歌手明星永遠是最閃耀的角色。

但其實「我想和你唱」這五個字里的主角,是那個「我」。

在舞台上的那幾分鐘里,你可以散發出比面前你仰望已久的那個人更奪目的光芒。

因為節目講的,始終是一個「相遇」的故事。

也許在許多年前,你不經意間聽到了某某某的歌聲,然後深深被吸引。

於是喜歡了他好多年。

這些年裡,他的歌聲陪伴著你,也給你度過難關的勇氣。

就像李儒風和李嘯雲兩兄弟,為了考大學復讀了一年。

復讀是難熬且辛苦的,承受的壓力不可想像。

而他們倆放鬆發泄的方法,就是靠著去倒垃圾的一會會功夫。

唱他們最喜歡的楊千嬅的那首《翅膀下的風》。

這不算一首大熱歌曲,甚至可以說挺冷門的。

連楊千嬅自己都沒想到有人會喜歡這麼「生」的一首歌。

可就是這樣一首藏在角落裡的歌,卻實實在在鼓勵著一群人。

一些不經意的事,可能對於歌迷來說力量難以磨滅。

這是偶像的力量。

而《我想和你唱》正是給了許多這樣曾被鼓舞的人,一次回應的機會。

在小虎隊紅極一時的時候,有三個在校園裡的青年因為一首《紅蜻蜓》走到了一起。

他們組了樂隊,天天唱著小虎隊的歌。

但畢業後總要各奔東西,有人去當兵了,有人去工作了,樂隊也散了。

十幾年後,當兵的回來了,雖然大家都變得「臃腫」了一些。

可還有些東西沒變。

樂隊又重新組起來了,唱的還是小虎隊的歌,三個人還戲稱自己是「胖虎隊」。

原來喜愛真的可以穿越時間。

印象比較深的還有一位叫蔣征玲的女孩。

她是印度尼西亞的華裔,說自己小時候學中文就是靠看張棟樑演的偶像劇。

雖然聽著很不正經,但是卻實實在在喜歡了張棟樑十五年。

甚至因為他改變了自己的擇偶觀。

這次來節目,她也是從印尼漂洋過海,轉機兩天,來看張棟樑。

因為從來沒有看過他的演唱會,所以這一次看到台上的張棟樑就在自己眼前唱歌。

蔣征玲哭了。

「因為你今天又實現了我的一個夢。」

但歌迷們,又何不是實現了歌手們的夢呢?

兩者的關係從來都不是單向的,而是雙向奔赴,彼此鼓勵著的。

Beyond樂隊在華語區可以說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黃貫中說自己在寫歌的時候,就是專心地做音樂。

在音樂中做自己,忠於自己。

沒想過這麼多。

但後來他才發現,原來當時做的事情沒那麼簡單。

因為音樂從來都不是只屬於自己的。

當他看到當年喜歡Beyond的人,後來成為了爸爸媽媽。

然後他們的小孩,也依舊在聽,在喜歡Beyond。

甚至還依舊在唱著Beyond。

黃貫中說從未感覺自己如此重要,感覺這輩子沒有白活。

在最後的合唱舞台上,他選擇了最年輕的鄭曉峰。

黃貫中說:既然他那麼愛表現,就給他這個機會,應該給他這個機會的。

歌曲結束後,他拉著鄭曉峰問他:你有沒有發現剛剛舞台在搖?

「但我們肩並肩的時候,就感覺不到搖晃了。」

他在教後輩如何去享受舞台。

這是在舞台上的傳承。

一首歌,一個故事,一個回憶。

而音樂的力量也會隨著一代又一代延續。

就像楊千嬅那標誌性的紫色,最開始也是因為她喜愛的陳百強的專輯封面是紫色。

所以音樂里流淌著的,也是時代精神的延續。

而《我想和你唱》,可能也正是為這份延續,提供了一個小小的舞台,提供了一次機會。

一次讓大家在這裡相遇,並讓音樂傳承的機會。

所以本季節目的成功不是意外。

過億的播放量、各種話題的火熱互動、還有不斷的熱搜,都是對音樂力量的證明。

也是對節目本身立意的肯定。

熱愛音樂的大家都需要一個機會,一個相遇的機會。

不但是遇到了相似的彼此,更是遇到了曾經的自己。

然後一起給自己的青春畫上完美的句號。

雖然第四季結束了。

可是離別的故事裡,洋溢著的是相遇的幸福。

與其遙望,不如合唱!

派爺也期待著與下一季節目的相遇。

期待著下一次更有趣、更驚喜、更打動人心的相遇!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b851d9f3a63961cd86274227e63bc5c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