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熱點丨從「人類禁區」變「網紅景區」?突然爆火的哀牢山,不是「想進就能進」

2024-10-08     半島網

國慶旅遊黃金周,

任何冷門景區都有可能

重新定義「小眾」,

甚至有些堪稱「人類禁區」的地方

都在一夜之間擠滿了

前來打卡的遊客。

現實版「雲南蟲谷」?哀牢山因博主探險爆紅

哀牢山地處雲貴高原、橫斷山和青藏高原南緣三大地理區域的接合部,雲深霧重、森林奇險,被當地人稱之為南溪老林,也被網友戲稱為現實版的「雲南蟲谷」。

不久之前,抖音博主「山取」獨自進山收集材料的視頻在網絡走紅,視頻中哀牢山雲霧繚繞,神秘莫測,不少網友驚詫於博主視頻中哀牢山的驚險,覺得在看探險視頻;甚至有一些網友將視頻中的某些畫面截取,稱博主身邊有野獸在盯著他。

山取的視頻為本就雲深霧重的原始叢林更增加了一分神秘色彩,不少遊客慕名前來哀牢山探險。

與此同時,由於哀牢山為擁有奇景的原始叢林,因此在網際網路中「出片」的屬性極強,也吸引了不少「出片愛好者」。

10月5日,@雲南哀牢山仙境 發布一則航拍的哀牢山上山車道視頻,視頻顯示繞山而上的路上全是小汽車,已經堵得動彈不得。

哀牢山走紅後不可避免地吸引了不少博主前來直播與拍攝,其中一位博主因在哀牢山拍攝漢服寫真引發不小爭議,當事人稱,那組漢服照是在哀牢山風景區的金山原始森林公園裡拍的,「小眾景點,門票僅10元,隨便一張都很出片。」

事實上哀牢山雖然已經有一部分被開發為較為成熟的景區,但核心區域由於地勢兇險等原因依然屬於「禁區」。

本輪哀牢山在網紅探險視頻與諸多博主順勢「攻略」推動下在短時間內迅速爆紅,其「探險」和「出片」的屬性極易引發為流量而進行的「禁區探險行為」。

哀牢山是一座什麼山?

哀牢山部分地區,已經開發成了景區,這些開發成景區的區域,基礎設施齊備,安全措施到位,具備了較好的旅遊接待和服務能力。如果遊客僅僅是到這些地方旅遊觀光,基本上不會存在安全問題,但是很多遊客並不滿足於此,他們嚮往的是更加原始,沒有經過人工干預的自然環境。

哀牢山風景雖美,卻不是「想來就能來」。哀牢山涉及多個縣市區,面積非常大,峽谷、懸崖特別多,地形複雜。哀牢山氣候多變,腹地山高林密,一些山坡坡度達到70度。在極端情況下,哪怕是專業的地質工作人員,640米的路都要走上3個小時。雨霧天氣下,濃霧密閉的森林裡,晚上會釋放大量二氧化碳,人一旦長時間在山林中行走,有可能因為缺氧失去意識,進而失溫。

據紅星新聞報道,目前哀牢山有幾條較為成熟的徒步路線,不過僅限於哀牢山的外圍部分,即使是當地村民也不敢貿然前往深山。有當地村民說,哀牢山深處經常有熊、蛇等野獸出沒,且有馬蜂、螞蟥、蚊蟲襲擾,樹木比山外圍的更為巨大、密度也更高,一般不會有人前往。

作為原始森林的哀牢山更是充滿未知的風險。

2021年,4名地質調查人員在哀牢山失蹤遇難。據新華社2021年12月15日消息,經公安機關對哀牢山因公犧牲的4名地質調查人員進行法醫學檢驗,4人系低溫所致心源性休剋死亡,排除中毒、機械性損傷死亡。另據公安、地質、氣象、環境、通信、林業、山地救援等領域專家聯合現場勘察,認為4人遇難原因主要是長時間爬山導致體力消耗過大,事發區域出現瞬時大風、氣溫驟降等原因造成人體失溫。

哀牢山楚雄管護局:

擅闖哀牢山保護區最高罰款5000元

10月6日,哀牢山自然保護區楚雄管護局發布《雲南哀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楚雄州轄區訪客須知》及《關於禁止進入自然保護區開展各類未經批准的人為活動的告知書》,其中明確:未經批准進入自然保護區或者在自然保護區內不服從管理機構管理的,由自然保護區管理機構責令其改正,並可以根據不同情節處以1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罰款。

>>媒體觀點<<

人民日報:

遊客擅闖哀牢山「禁區」,安全的底線不能被突破

剛剛過去的十一假期,雲南哀牢山應該算是熱度最高的新晉「網紅地」之一了。因為之前有視頻博主獨自進山收集材料的視頻在網絡走紅,不少好奇心滿滿的遊客紛紛選擇在國慶假期來到這神秘的「小眾」地區一探究竟。結果由於太多人湧入哀牢山,原本人煙稀少的「禁區」變成了人滿為患的「景區」。10月5日,雲南哀牢山景區發布安全提示:哀牢山深處危險,別貿然前往未知地帶,未開發區域不要深入。

其實,在很久以前,哀牢山就有現實版「雲南蟲谷」之稱。由於原始森林霧氣重、無道路、無通訊信號,再加之地形地貌複雜,當地的村民也不敢貿然進入深山。但這樣的特殊性,也給外界留下了「神秘」的想像空間。這或是不少遊客都想前往哀牢山「一探究竟」的重要原因。

但客觀說,據媒體的調查反饋,這個假期去往哀牢山的遊客,絕大多數都去的是已經被開發出來的成熟景區,而非「禁區」。這裡「有較為完善的配套設施與服務」,「路邊隨處可以看見擺攤售賣橙子等特產的當地村民,隔幾公里也會有農家樂」,「只要不進入未經開發的原始森林區域,幾乎不會遇到風險」。由此可見,並不能一概而論地將去往哀牢山的遊客都視為是非理性的「冒險」。

不過,隨著遊客增多,一些人因各種原因「闖入」存在風險的未開發區域的可能性,的確不容低估。當地相關部門及時發布提醒,確實很有必要。10月6日,應急管理部官方帳號也發出緊急提示稱,哀牢山的地理環境極為複雜、氣候變化多端,且經過測量存在大地磁場強度異常現象等,存在不可預知的危險。這並非杞人憂天,公開報道顯示,2021年就有4名地質調查人員在哀牢山遇難。所以,不具備專業能力且「初來乍到」的遊客,實在不該貿然進入景區之外的「禁區」。否則,極有可能帶來嚴重後果。對此,當地相關部門在及時發布安全提醒之外,也有必要在一些容易讓遊客「闖入」的地帶加強相應的管理,盡力避免出現極端情況。

當然,從另一角度看,哀牢山所引發的全網關注,也反映出大家對之的確有很強的體驗需求。那麼,在確保安全並平衡好自然環境保護的前提下,適度推出更多差異化、個性化的旅遊線路,或同樣值得考慮。同時,也應該加強對哀牢山景區信息的更全面、科學的介紹,既要防止過度誇大哀牢山「神秘感」,從而引發一些非理性的探險衝動,也要為遊客正常的遊覽體驗提供更清晰的指引,防止因為不知情帶來的「亂入」。

畢竟,哀牢山面積大,跨越了多個縣市,不同區域的具體情況也有很大差異,即便是一些已經開發的景區,很多遊客都未必能夠輕鬆掌握安全的遊玩攻略。對此,當地相關部門和機構,有必要做好更充分的信息告知和引導服務。如當地文旅局工作人員建議,遊客如果想近距離切身感受原始森林的風貌,可前往當地的金山原始森林裡,那裡也能夠見到哀牢山原始森林的一些面貌,足夠滿足大家對原始森林景觀的期待。像這樣的「平替」方案,完全可以有更多的專業科普。

總之,哀牢山的走紅,無論對於豐富遊客的遊覽體驗選擇,還是對於當地文旅產業的發展,都非壞事。針對可能出現的遊客擅闖「禁區」的風險,當地也不妨「疏堵結合」,在守住安全的底線的基礎之上,儘量給遊客創造更好的遊覽體驗條件。

中國經濟網:

人生可以是曠野,但以身犯險不值當。無論身在何處,安全始終第一。雲南哀牢山景區發出的安全提示,應成為每位遊客的行為「紅線」。當然,面對旺盛的探險需求,也不能「一棍子打死」。不妨藉此次哀牢山爆火契機,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開發出更多安全可控的線路,為遊客提供更加優質的出遊體驗,實現景區與遊客的「雙贏」。

極目新聞:

哀牢山從「人類禁區」變成網紅景區?守規則才會有安全

此前,一則視頻顯示,去哀牢山的繞山公路上全是小汽車,已經堵得動彈不得。有人感嘆,「人類禁區」變成「網紅景區」。另外,有博主在哀牢山探秘,在照片被盛讚的同時,人們也發出疑問:哀牢山屬於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他們是怎麼進去的?會不會破壞環境?會不會遭遇人身安全風險?

哀牢山的危險,從2021年11月的一則新聞中可見一斑。據報道,中國地質調查局昆明自然資源綜合調查中心4名隊員進入哀牢山腹地野外作業後失聯,被找到時均已遇難。這4名人員均有豐富的野外作業經驗。專家表示,因為地磁原因,哀牢山一些區域羅盤會失靈,再加上氣候多變,蛇蟲出沒,非常危險。也就是說,普通人根本就不要去。

新平縣文旅部門的回應,澄清了事實。畢竟,哀牢山是一個很大的區域,不能一概而論。有媒體實探後發現,這裡有部分區域已經被開發成景區,有較為完善的配套設施與服務,也有眾多遊客來此處遊玩。只要不進入未經開發的原始森林區域,幾乎不會遇到風險。官方公布遊客增長數據,其實也在表明,景區的旅遊發展,屬於正常的可控範圍之內。

在此依然要強調,對哀牢山要懷敬畏之心,首先就是要遵守規則。不得不承認,在哀牢山「火」起來之後,一些驢友必然會躍躍欲試,試圖挑戰規則進入禁區,挑戰大自然來滿足私慾。不過,勸其還是死了這條心。畢竟,生命只有一次,而他人救援時又可能遭遇危險。這種為了滿足一時私慾的行為,應該抵制,同時也應該給予處罰。

文明旅遊是一道課題。當地在哀牢山特定的區域範圍內建立景區,在保障安全前提下開展旅遊活動,既能讓遊客放鬆身心,同時對公眾也是一種宣教,無可非議。總而言之,遊客要敬畏自然、敬畏規則。要認識到,在熱愛大好河山的同時,也要給子孫後代留下一片原始風貌的森林,給保護區的動植物一片棲息之地。

所以,當地在社會各界的關注下,應該承擔起責任來,做好安全保障工作。在發展旅遊的同時,將其他區域保護好,對各項違規行為要嚴厲打擊。

每個人都是自己安全的第一責任人,特別是在「人類禁區」的哀牢山,更應該遵守規則,不要進入未開發區域,不要擅自闖入保護區。

半島新聞綜合整理,素材來源:羊城晚報、燕趙晚報、紅網、中國經濟網、新民晚報、新華社、極目新聞、人民日報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b84706650e8e8c4aa38ef64f5fe994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