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洪波:向青草更青處漫溯——眾籌「咖啡」 自覺賦能

2023-06-01     校長傳媒

原標題:彭洪波:向青草更青處漫溯——眾籌「咖啡」 自覺賦能

向青草更青處漫溯

——眾籌「咖啡」 自覺賦能

原創作者|彭洪波(廣東省東莞市第十三高級中學)

尋夢?中國夢,教育夢,教師夢。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我們一直在努力!作為時代新人的培育者,我們當沉潛修心,銳意進取,向青草更青處漫溯;我們須求是創新,追風趕月,在星輝斑斕里放歌!

為夯實新學校內涵發展的基礎,提升教育品質,推動新學校的高水平發展,打造新基礎教育辦學品牌,結合學校自身過去「求生存謀發展」,到目前「求發展創品牌」實際,確定新的教改創新之路:一是深化「頂層設計與內涵生髮相結合」文化管理髮展之路。確定六個尋變方向:一是學校生態尋變,二是教師心態尋變,三是學生情態尋變,四是課程樣態尋變,五是評價模態尋變,六是教育工具與技術賦能尋變。二是深入探究如何完善教育管理機制。優化課堂教學過程,提高師資隊伍水平,培養具備核心素養的學生創新式全人發展。遵循以上方向與路徑,彭洪波工作站策劃並開展「眾籌咖啡,自覺賦能」活動,取得顯著成效。

一、問題提出,「世界咖啡」研磨

大朗中學從2013年秋季,策劃17個備課組開始試行導學案與小組合作,其中困難、阻力與效果,現在看來這個出發點和後來的堅持都是對的。但是實施過程中,出現了同樣的路徑,備課組的效度卻有著明顯差別。深透地總結了做的好幾個備課組,發現幾個共性:以原來行政小組同性異質分的精準為班底的、學科小老師培養好的、堅持先自主體驗再合作交流的等等。癥結肯定就是在教師自身轉型上,教師的培訓,要必須從「要我學」,轉向為「我要學」的研訓出發。因為急切改變「要我學」培訓,到「我要學」研訓這個需求和勢態,咖啡屋圓桌派項目進駐教育教學和教研中,並且成為學校、教師、學生、家長、乃至社會共同體的契合點。

科研是學校發展第一生產力,教師成長是學校發展的關鍵。

學校以新活動高峰論壇、新課堂咖啡屋項目式研訓團隊,雙軌推進開展跨界、跨學科多樣態實踐研究,助力打破定勢思維。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情操、有紮實知識、有仁愛之心」、以「教天地人事,育生命自覺」為己任的教師團隊,培養一批科研能力強的研究型學者教師,完善特色項目校外支持系統。 大朗中學邀請熊焰、劉良華、黃志紅、胡小勇、汪志廣等專家從學校管理文化、學科核心素養、主題課程設計、團隊協作和自主合作、 探究學習方式以及信息技術賦能等方面進行項目式學習專題研訓。

二、找尋路徑,「自覺賦能」研訓

治大國如烹小鮮,做教育如制菜單。雖然我不會做飯、烹小鮮,但我必須要能定製好菜單,要知道服務的對象需要什麼,怎樣營養更有利於成長,怎樣在未來願景中研製他們自己的菜單。應了那句話:校長要做好明天的事,想好後天的事。

(一)構建「自覺賦能」內涵新活動。調好胃口,健康先行。學校以「自主體驗、生命自覺」為導向,打造以結構性思維為核心、追求主動創造精神與團隊合作精神和諧統一的新活動課程,即構建「生涯+」「融合+」「科技+」翻山越嶺、慈善義賣創客節、社團藝術節、體育節等校本活動課程,追求達成活動評價終極目標:主動創造精神與團結合作精神的和諧統一。七屆班主任」咖啡「高峰論壇頂層設計,構建了翻山越嶺科技行、環保行,慈善創客義賣一條街等活動,提升團隊文化、合作精神以及五育融合力,鍛鍊班級行政小組執行力和戰鬥力。

(二)打造「誘思探究」思維新課堂。碰撞思維,放飛思想。學校以「誘思探究」教法、「小組合作,自主體驗」學法任務驅動「知識·能力·素養」思品新課堂建設,助力項目式探究、跨學科融合、深度學習等,打造「行自主自覺,思善研善新」學風,打造以提升學生以批判性高階思維為核心,追求思辨精神與實踐創新精神和諧統一的精品學科案例。

七屆新課堂「世界咖啡屋」教師研訓,將輪作模式,融入課堂小組合作、自主探究活動,促進批判性、創新性等高階思維品質培養。為核心指導教研與集體備課,引領教學理念的轉變:變知識教學為能力教學、變理論導向為應用導向,讓「我要學」真實落地。中高考初中數學、物理等學科能力考查難度加大,依然中考穩居全市前茅、高考數據可圈可點。

(三)推進「生命·實踐」育人新課程。學校以「咖啡屋」為頂層設計,以學科組「咖啡」基層內涵生髮,統籌課程規劃,開發課程資源,完善課程體系,豐富課程供給,打造特色化、多樣化、優質化的學校課程群;完善「自覺賦能」課程體系,開發「四明」綜合課程、「四文」文化課程、「四自」活動課程、「兩善」學科課程、「兩新」科研培訓課程和「兩銜」(初中與高中前銜接、高中與高校後銜接)課程。實現國家、地方、校本課程三位一體化,為師生提供「自主體驗」時代性、科學性、民族性的特色多樣化「三思」(思考、思維、思想)精品課程。

(四)推進「多元增值」項目新評價。學校構建多元化增值性教育評價體系,以素養增值為核心。主要內容:一是探查初中教育質量監測結果導航初高銜接,高中接盤後初始化評價項目,結果評價與高考主要影響因素:二是提升管理文化建設、隊伍研訓、「自主體驗」項目式探究新活動、「知識·能力·素養」三位一體思品新課堂與「自覺賦能」新課程建設進程與效能發揮。三是減少學生社會出身的束縛,主動獲取平等的教育資源、教育機會、教育效能等,特別是高層次能力,包括思辨能力、探究能力等,高階思維品質,包括批判性思維、結構性思維等多元化增值評價促進工作。

項目式探究組以「世界咖啡」模式引導基於問題導向的互動、啟發、探究、體驗式教育教學模式,探索項目式探究活動視導監測機制。如,體育學科,我校、我鎮率先開展「咖啡」項目式探究和抽測,落實「每天一小時校園體育活動」和家庭作業。學生體質指數猛增,全鎮從原來全市倒數,躋身於前列,並作為代表,到市裡做經驗介紹。

三、構建共同體,「咖啡群創」互成

(一)推進新項目。為切實將教育監測數據服務於教育教學,按照市鎮「六個一」行動方案,我鎮引用、推廣朗中的「咖啡屋」群策共創模式,構建頂層設計與基層內涵生髮相結合的「世界咖啡屋」項目組(「項目式探究」專題調研組、校長、學校、學科四級咖啡)為核心指導,落實整改措施。

由項目式探究專題調研組策劃,組織校長們研讀監測報告,深挖數據內涵,從學校管理、學業水平、師生成長、家校互動、評價體系等方面診斷問題,深度把脈,為我鎮「小切口」項目推動「大改革」體系提供依據。我鎮以「世界咖啡屋」校長研討會暨幹部培訓會為龍頭,帶動各校、各學科,開展各級主題研討,推進優化整改。

(二)推進新聯盟。為均衡發展我鎮公民辦中學教育,應對戰疫常態化,以公民辦教研聯盟學科「咖啡」項目工作室為軸心統領,構建全鎮線上課程群體系。兩輪疫情線上教學穩定成熟,有效使用中有創新和優化。

(三)推進新共建。咖啡賦能,眾籌行遠,得力於市教研室、督導室推廣指導與鼎立支持,反哺、助力我市實施項目式探究項目下的分類施策,在系統推進上強內功。一是抓模式,要長效,抓「定期+隨機」回頭看監督模式。鎮監測組結合春秋季督學、行政督查、學科視導等進行定期督導。二是抓學校,要機制。將學校課程、師生成長與評價機制等整改責任分解到各學校、各處室、各科組。探索以增值評價為主導,促進過程性、綜合性、結果性評價等優化,科學應用評價結果,促進優化良性循環。三是抓教師,要活力。開展公民辦學校聯盟教研活動,進行學科「項目工作室」,研究教學模式,優化教學行為。四是抓教學,要成績。以新課堂「咖啡」輪作研訓教師為依託,打造「知識、能力、素養」思維新課堂,構建小組合作探究性活動與校本特色課程等。

朗中人以「功不在我,功必有我」的態度,堅持咖啡賦能眾籌群創,鑄就教改「功不唐捐」良性循環,助力領導力、管理力、執行力、行動力、研究力「五力」共進,促進「五育+心育」融合,實現「市品質課堂建設實驗校、市教育評價改革實驗校、市品牌學校」三位一體化運行,助力學校朝「實驗性,創新性,示範性」方向發展。

作者簡介:彭洪波,男,中共黨員,本科學歷,中學化學高級教師,廣東省省首屆中學化學骨幹教師、南粵優秀教師、汕尾市優秀校長、東莞市優秀教育工作者、東莞市督學。東莞市高中名校長工作室主持人,東莞市首批教育家型校長培養對象,現任東莞市第十三高級中學校長。先後主持省市課題近10項,20多篇論文在省市發表、獲獎。東莞中學松山湖學校(集團)第十三高級中學,市直公辦高中,新建於2022年8月,為東莞中學松山湖學校集團化辦學學校。學校現有教職員工230人,在校學生1696人,34個教學班,其中,高一14個班,高二10個班,高三10個班。前身東莞市大朗中學,全日制公辦完全中學,創辦於1958年12月。1994年喬遷擴建, 2022年再遷分建,初高中雙贏發展壯大,辦學氣象可謂「日新盛德」:2005年被評為東莞市一級學校,2012年被評為廣東省一級學校,先後獲得「廣東省安全文明校園」「廣東省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廣東省綠色學校」「東莞市美麗校園」「東莞市綠色學校」「東莞市第一批『平安校園』」「東莞市教育科研先進單位」「東莞市文明單位」「東莞市依法治校示範校」「東莞市教育質量一等獎單位」「東莞市第三批品牌學校」「東莞市品質課堂建設實驗校」「東莞市教育評價改革實驗校」等榮譽稱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b8284f669e531d22187578b4bee346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