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52剋星來了!德國援烏「獵豹」自行高炮,冷戰巔峰防空利器

2022-04-28     佐羅軍事

原標題:卡-52剋星來了!德國援烏「獵豹」自行高炮,冷戰巔峰防空利器

卡-52剋星來了!德國援烏「獵豹」自行高炮,冷戰巔峰防空利器

據觀察者網援引德國《明鏡周刊》消息4月27日報道稱,在德國拉姆施泰因空軍基地內展開的國際防長會議上。作為東道主的德防長蘭布雷希特對外表態稱,德國將向烏克蘭提供50輛已退役封存的「獵豹」自行高炮。德國政府在對烏軍援一事上,態度極為謹慎,如今卻發生重大轉變,意味著俄烏衝突會進一步升級!

隨著北約國家紛紛向烏克蘭提供各型重武器之際,在歐洲素有「男主人」之稱的德國政府對此卻較為克制,僅僅只向烏克蘭提供了一些輕型反坦克彈藥和56輛東德時期的BMP-1步兵戰車。緊接著在本月早些時候,德國國防部及聯邦國防軍副總監相繼發聲,嚴詞拒絕本國軍企向烏克蘭提供「豹1」系列主戰坦克及「黃鼠狼」系列步兵戰車的相關提議。

為此,不論是烏克蘭方面,還是歐美方面,都紛紛發出嚴厲指責,使得德國政府在外交層面面臨巨大壓力。隨著美國務卿及防長的歐洲之行,德國政府旋即改變此前態度,最終於近期敲定對烏提供重型武器的決定,美防長勞埃德.奧斯汀則對此表示「特別歡迎」。可以確定的是,美國政府的巨大施壓是逼迫德國政府就範的重要原因。

作為冷戰時期北約陣營內最為先進的野戰伴隨防空系統之一,由瑞士厄利孔&康特拉夫斯公司操刀開發的「獵豹」35毫米雙管自行高射炮,時至今日都在世界範圍內享有莫大盛名。儘管德荷比等國早已將其退役,但在巴西、約旦、羅馬尼亞、卡達等國的野戰防空部隊序列中,仍將其視為作戰主力,足見其強大的生命力與優異的性能。

獵豹曾經是北約最先進的自行高炮,主要是為了在冷戰時期歐洲大平原為機械化部隊提供野戰伴隨防空。在1965年,西德政府為應對層出不窮的空中威脅,主要指殲擊轟炸機及低空、超低空範圍內活動的各型航空兵器,決定開發一款全天時、全天候的野戰自行高射武器系統。

競標者除厄利孔&康特拉夫斯公司外,還有德國萊茵金屬公司。兩者唯一的區別在於,所選用的自行高射炮口徑不同,如前者啟用久負盛名的35毫米自行高射炮,後者則採用自研的30毫米自行高射炮。在經過多輪測試中,厄利孔&康特拉夫斯公司宣布勝出,由此與總承包商克勞斯-瑪菲-韋格曼公司達成合作協議。

「獵豹」自行高炮選用豹1主戰坦克為底盤,由於車載部件較多,使得底盤尺寸及全重略有增幅,如全長增加至7.68米、車寬則提升至3.71米、車體全重則由此前的40噸增加至47噸。車組乘員則減少至3人,由炮長、車長、駕駛員組成,少了此前的裝填手。

動力及傳動裝置在延續豹1主戰坦克的基礎上,增加了一座由戴姆勒-奔馳公司研製的66千瓦4缸柴油發動機。其最大行駛速度65千米/小時、最大里程550公里,其餘性能指標與豹1主戰坦克大致相同。

「獵豹」自行高炮在樣車階段採用了鑄造炮塔,進入批量生產後,改用為鍛造焊接炮塔。在炮塔外側的耳軸上,搭載有兩門KDA-L/R04型35毫米機關炮,兩炮軸向水平距離為1.82米。該炮自動機為導氣式浮動原理,採用縱動式炮門、機械擊發、雙向彈鏈供彈方式,身管壽命2500發~3000發。

「獵豹」自行高炮的有效射程4千米、有效射高3千米,最大射速為2흕0發/分鐘,彈藥基數為640發,其中600發用於對空目標打擊,儲存在炮塔兩側外彈倉內的40發則對於對輕型裝甲車輛目標的打擊。適配彈種由燃燒榴彈、曳光燃燒榴彈、穿甲燃燒爆破彈、曳光穿甲燃燒爆破彈等組成,配用彈底電子引信榴彈和彈頭機械引信。

火控系統是「獵豹」自行高炮的最大看點,安裝著脈衝都卜勒搜索雷達和火控跟蹤雷達。在炮塔後部,裝備有西門子公司研發的MPDR-12型全相干脈衝都卜勒體制對空搜索雷達,工作頻段為S波段,最大作用距離為15千米,天線轉速為60圈/分鐘,具備停止及行進間360%uB0全向搜索能力。

炮塔前部則裝備有西門子阿爾卑斯公司研發的單脈衝都卜勒體制目標跟蹤雷達,作用距離同為15千米,工作波段在Ku波段。此外炮長及車長各配置有一副獨立瞄準線式的潛望式瞄準鏡,帶有陀螺穩定裝置,用以捕捉及跟蹤空中與地面目標。

火控計算機為機電模擬式,能計算出飛行速度1.5馬赫以下的飛行目標的射擊提前量,作為備份的輔助計算機在主計算機出現故障無法使用時,採用手動輸入模式,以此保障其遂作戰任務。

如此豪華的火控配置,使得「獵豹」自行高炮的採購單價一直居高不下,如在1987年服役時的造價高達800萬德國馬克(摺合440萬美元),這相當於2輛當時最先進的「豹II」主戰坦克。因此西德陸軍最終採購423輛作罷,荷蘭陸軍也僅僅只裝備95輛。

自行高炮之所以會特別昂貴,主要是搭載了搜索雷達、火控雷達,光電觀瞄系統、穩定火控系統等一系列先進系統,集「搜索、跟蹤、打擊」為一體。就是一艘縮小的陸地防空巡洋艦,濃縮了如此之多的雷達電子光學設備,那價格一定貴的沒朋友了。

不過,所謂一分錢一分貨,在北約陣營內組織的軍演中,「獵豹」自行高炮的表現可謂是令他們大吃一驚,在第一波次防空作戰中,就擊落多達8架蘇-24前線轟炸機與米格-27強擊機。

在1986年,「獵豹」自行高炮迎來首次改裝,加裝由西門子公司開發的雷射測距儀,該型被稱為「獵豹」B2L型。緊接著在90年代中期,「獵豹」自行高炮迎來大改,主要將火控計算機由機電模擬式改為數字式、提高全車的防護水平、採用新型彈藥及引信、光電傳感器、改善人口接口裝置等。

「獵豹」自行高炮可發射AHEAD智能彈藥,此外便是在炮塔兩側加裝「毒刺」可攜式防空飛彈,使其成為「彈炮合一」防空系統,由此形成如今的「獵豹」1A2型。

儘管是上世80年代的技術,但由於「獵豹」配備了精良的火控,以及35毫米高炮優良的彈道性能,有效射程4000米,射高3000米。以及升級的火控系統和可發射AHEAD智能彈藥,因此,「獵豹」能對俄羅斯的卡-52等武裝直升機構成一定威脅,對低空投彈的俄羅斯蘇-34等戰機也具有較大威脅。

目前這50輛「獵豹」自行高炮正處於翻新維護階段,將來短期內運抵至烏克蘭境內。對於俄羅斯來說,50輛經過翻新的「獵豹」自行高炮的確是一個不小的麻煩,其不論是要地防空狀態下,還是野戰防空環境中,都將對俄軍在低空、超低空範圍內活動的各型航空兵器造成較大威脅,如米-28、卡-52武裝直升機等。

同樣,「獵豹」也能對無人機目標形成威脅,這主要取決於勞斯-瑪菲-韋格曼公司是否為其加裝更為先進的火控系統,以及提供AHEAD彈藥等。按照德方及歐美的表態,大致會在翻新過程中進行上述操作,儘管所有費用全由德方承擔。

但反過來講,「獵豹」自行高炮能否在烏克蘭戰場上大展身手,目前仍是一個未知數,原因在於俄軍不會坐以待斃。因此這些「獵豹」自行高炮的下場,大機率只有兩個,要麼被摧毀在向前線運輸的路上,要麼就是待部署完成後,旋即成為俄軍打擊行動的靶標!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b817a29fbadc8e9449ef8e0ff41c92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