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向對俄羅斯有利,普京還沒到鬆口氣的時候,俄軍現在缺一場大勝

2023-12-11   科羅廖夫

原標題:風向對俄羅斯有利,普京還沒到鬆口氣的時候,俄軍現在缺一場大勝

俄羅斯總理米舒斯京日前在一場會議上表示,儘管西方國家對俄實施了一系列制裁措施,但結果並不如他們所願——俄羅斯人克服了種種困難,國家經濟並沒有因此陷入崩潰。

在此基礎上,米舒斯京還強調,俄羅斯現在還不能掉以輕心,因為西方國家並沒有打算改變他們堅定的反俄政策。

【俄羅斯總理米舒斯京】

正如米舒斯京所言,俄羅斯現在的前線局勢,基本算是穩下來了,而且中東局勢的亂局也對俄羅斯有利,俄羅斯經濟也扛過了最艱難的一段時間,外交上也開始迎來一些突破。

然而即便如此,俄羅斯的政治精英們看得還是很清楚,現在的俄羅斯雖然渡過了難關,但距離取得「最終的勝利」,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首先,經濟作為發展的基礎,俄羅斯只是適應了在西方的制裁下生存,但在很多經濟領域,他們是沒有能力去突破制裁的。現在的情況是,俄羅斯的經濟雖然有所復甦,但包括金融、能源等領域,卻依舊深受西方的制裁和封鎖。

尤其是被踢出SWIFT國際支付系統,導致他們無法與絕大多數國家進行跨境支付,雖然包括中國、印度等友好國家都在大量進口俄羅斯能源,但能源收入依舊未能填補失去歐洲市場的窟窿。

【只要西方對俄全面制裁的大環境不變,俄羅斯就得時刻面臨大壓力】

在此背景下,想要突破西方世界的制裁,自身的努力固然是很重要的。當然,在過去一段時間,俄羅斯的確是這麼做了,包括推出「盧布支付令」、能源打折出售等各種應對措施,來降低西方制裁的影響。

不過,即便這樣還是不夠的,俄羅斯也要考慮到外部環境的變化,只要西方對俄全面制裁的大環境不變,那麼俄羅斯還是得面臨這種壓力,而且還要時刻提防西方鑽空子,避免自己的弱點暴露,給西方一個可趁之機。可以說,俄羅斯不能放鬆,也不敢放鬆。

其次是外交。以巴以衝突作為分界線,俄羅斯在外交上出現了前後兩個非常大的變化。巴以衝突爆發前,普京出訪的地點,主要集中在中國、白俄羅斯、伊朗以及中亞國家,除了中國、伊朗等少數國家,其他國家都是曾經的前蘇聯加盟國。

現在的情況是,俄羅斯又實現了新的外交突破,前往阿聯和沙特這兩個美國的盟友國家,並與雙方領導人舉行會晤。

【普京出訪阿聯和沙特,這是他自俄烏衝突爆發後,首次出訪阿拉伯半島】

當然,俄羅斯之所以現在能夠在外交上有所突破,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巴以局勢。

不可否認的是,新一輪巴以衝突的爆發,確實在一定程度上轉移了國際輿論的注意力,大家都把目光放在了哈馬斯和以色列身上,導致俄烏衝突的關注度有所降低,隨之而來的是西方軍援的放緩。

但是,這裡存在一個問題,即巴以衝突早晚都會結束,到時候西方的注意力再集中到俄羅斯,把軍援重心放在烏克蘭身上,那麼莫斯科面臨的壓力也會再度驟升。

對此,俄羅斯需要提前做好準備,不能認為總會有其他地區熱點問題來吸引西方的注意力,對於俄羅斯而言,想要徹底改善外部環境,最終還是得靠自己。

【新一輪巴以衝突爆發後,國際輿論的注意力都轉向了中東,導致俄烏關注度有所下降】

戰場方面,雖說西方的援助力度有所下降了,但還沒有停止援助。客觀來說,在經過一年多的衝突後,一些西方國家在援助烏克蘭的問題上,已經掏空了自家的軍火庫。

而且,新一輪巴以衝突的爆發,也讓美國「分身乏術」,既要給以色列提供軍事援助,又要保證烏克蘭有足夠的武器繼續消耗俄羅斯,這在無形之中加劇了他們的壓力。

現在的情況是,拜登政府對烏克蘭的援助資金已經接近見底了,他們呼籲國會繼續撥出款項支援烏克蘭,但問題在於,國會內部在這一問題上出現嚴重分歧,一些共和黨議員認為,提供給烏克蘭的援助資金已經夠多了,應該把重點放在以色列身上,他們高調反對軍援烏克蘭的計劃。截至目前,拜登政府對於援助烏克蘭的提案,遲遲無法在國會獲得通過。

【俄羅斯不能將希望寄托在西方對烏軍援力度的減弱,而是必須靠自己的軍事實力】

當然,雖說援助力度有所下降,但這並不意味著西方就會因此放棄支援烏克蘭。

如果俄羅斯希望西方能夠徹底放棄支援烏克蘭,讓基輔「自生自滅」,那麼明年開春後,俄羅斯就必須要發起大規模的攻勢,而且還得是大勝,以「碾壓之勢」徹底打垮西方的信心,斬斷他們繼續軍援烏克蘭的念想。

而不是將希望寄托在西方軍援力度減弱,也不要指望什麼共和黨上台後能夠停止支援烏克蘭的幻想之中——如果俄羅斯打得不好,即便共和黨人上了台,也依舊沒有什麼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