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口,隸屬於河北省,是河北省最北端的地級市,外接山西內蒙,內壤北京。因為地形三面環山,山脈連綿、地勢雖險要,卻耽誤經濟發展這些年一直不盡如人意,常年位居省內後幾名。但是「好漢就提當年勇」,翻看歷史,說它是中華民族的發源地,卻是一點也不為過。
中國的「龍」圖騰文化享譽世界,上下五千年,華夏子孫無不以自稱為「龍的傳人」而驕傲。五千年前,被世人尊稱為華夏三祖的黃帝、炎帝、蚩尤便是在涿鹿展開決戰。黃帝勝利後,統一整合部落,多部落不斷地融合,創造了「龍」圖騰文化,從而開創了中華五千年的文明史,實現了多民族大融合。自此,中華民族便在歷史長河中更迭輝映,常立於世界之林,而涿鹿便是如今隸屬於張家口的涿鹿縣。
張家口又稱塞外古城,歷史悠久,自春秋戰國時期便是匈奴、突厥屬地,因此自古以來戰事頻發,因此也被稱為「武城」,各朝各代在此地歷年修築長城抵禦外敵,是全國長城現存最多的城市。而且也是一個多民族融合共存的一個城市,具有鮮明的特點。城市除了漢,還有回、滿、蒙古、壯、朝鮮、藏、苗、維吾爾等26個少數民族。因此也造就了獨特的城市文化。
張家口歷史悠久,名勝古蹟自是多如牛毛,黃帝城,位於涿鹿縣,是三祖大戰遺址,蔚縣的暖泉古鎮,因「暖泉」而成名。西古堡的華嚴寺,明洪武年間建成,莊嚴寶象,是全國的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還有因慈禧太后逃難落腳雞鳴驛而出名的懷來縣的雞鳴驛。具有上千年歷史的宣化古城,以及歷朝歷代修築的萬里長城。如果你想去草原,來張家口壩上,不去內蒙也能見到風吹草低見牛羊的優美草原。
不僅名勝古蹟多,張家口的特產也是非常豐富,柴溝堡的燻肉讓你口齒生津,赤城的野山榛濃香四溢,壩上的長尾雞、張北的馬、蔚縣的剪紙頂呱呱。我有一個同學便是張家口的,每年都會給我郵寄好幾箱張家口的土豆,套用一句廣告語真是「炒著吃、伴著吃,怎麼吃都好吃!」
張家口的氣候屬於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因此冬季不光異常寒冷而且非常漫長。因此十分適合舉辦各種冬季運動項目。2015年7月31日,國際奧委會宣布北京攜手河北省張家口獲得2022年冬奧會舉辦權。2017又當選為中國十佳冰雪旅遊城市。
張家口近些年可能是受制於地形因素,經濟發展始終緩慢。但是近些年,隨著冬奧會的申辦成功,國家也開始向張家口傾斜資源。張家口完全可以接著冬奧會這股「東風」,走出一條具有自己特色的「冰雪旅遊」帶動經濟發展的特色道路。相信這座「龍」圖騰發源地也會如巨龍一樣,騰空萬里,遨遊宇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