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年前,中國人並不是黃種人,那之前是什麼人種?會顛覆你想像

2022-03-17     李藝南

原標題:200年前,中國人並不是黃種人,那之前是什麼人種?會顛覆你想像

黃種人,來到地上,挺起新的胸膛,黃種人,走在路上,天下知我不一樣——《黃種人》

眾所周知,現今中華兒女都自稱是「龍的傳人」,將黃河稱為是「母親河」,我們是黃種人,但你可能不知道的是,200年前,中國人並不是黃種人,那之前是什麼人種?會顛覆你想像。

3000多年前,古埃及第十八王朝西替一世在臨終前,命人在墳墓中畫下了以顏色區分人類的壁畫,黃色是東方人,白色是北方人,黑色是南方尼格羅人,埃及人則是赤色,這是最早的人種分類。

1758年,瑞典生物學家卡爾·馮·林奈在依據地理分布與膚色的不同,劃分為四大人種,即亞洲是黃色人種,歐洲是白色人種,非洲是黑色人種,美洲是紅色人種(實際上美洲屬於黃色人種)。

而從歐洲古代起,就已經存在了「種族歧視」的現象,黑人奴隸的販賣,以及白人自認為高人一等,白人普遍處於社會的頂端,享有優待,現今拒絕「種族歧視」的呼聲越來越多,歧視的現象逐漸減少,但並沒有徹底消失。

在我國人被稱為是黃種人之前,歐洲人也是稱中國人是白種人,原因很簡單,我國古時國力強盛,漢唐朝,以及明朝,都是世界文化和經濟的中心,歐洲人存在的那些優越感,面對我國人們的時候自然不存在,他們認為中國人與他們一樣,身份尊貴,皮膚白皙。

這裡還要提到一個人,那就是世界著名的旅行家和商人馬可·波羅,據說馬可波羅17歲時前往中國,歷時4年達到了元朝的首都,後在中國遊歷了17年,以自己在中國的所見所聞寫了本遊記,即《馬可·波羅遊記》。

《馬可·波羅遊記》中稱「中國遍地是黃金」等,引得了許多歐洲人十分嚮往中國,到晚期時期,英國等歐洲國家進行了工業革命,科技得以發展,清朝閉關鎖國,逐漸落後,落後就要挨打,歐洲人也因此瞧不上我國人,並稱我國是「黃種人」,是帶有歧視的意思。

不過「黃」在我國是非常有分量,黃與皇帝的「黃」諧音,歷來皇帝所穿的龍袍是「黃」色的,「黃」代表著身份尊貴顯赫,而且從古至今,我國並不存在「種族歧視」的現象,因此我國人也就接受了「黃種人」的叫法。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b7d20f49b26bd33069ccf5afdf5ebcd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