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國版油管」到被「資本看衰」!過去幾年,B站經歷了什麼?

2022-06-15     隔夜說動漫

原標題:從「中國版油管」到被「資本看衰」!過去幾年,B站經歷了什麼?

6月9日下午,嗶哩嗶哩官方發布了2022年的第一季度財報,數據上顯示:公司本季度營業收入為50.54億元,同比增長29.56%;股東凈利潤虧損了22.82億元,相較去年同期虧損的9.05億元,同比下降152.56%。

然後就是用戶方面,第一季度B站月活躍用戶的數量達到2.94億,同比增長31%;日活躍用戶達到7940萬,同比增長32%;月付費用戶為2720萬,同比增長33%;日均使用時長達95分鐘,創下歷史新高。

接著再來看看業務方面的營收情況,過去官方主推的遊戲業務收入在13.6億元,同比增長16%;而B站最主要的增值服務收入則高達20.5億元,同比增長為37%。

而同比增長最高的是廣告業務,達46%,收入10.4億元,至於電商及其他業務同比增長與遊戲業務相同,但收入只有6億元;本季度的用戶付費率達9.3%,也創造了歷史新高。

值得注意的是,在三個月前B站發布的2021年第四季度財報中,也出現了這種營收增長卻虧損擴大的現象,股價方面更是蒸發掉了八成,而造成這方面的原因便是營業成本的增加。

而在這一季度的B站也是繼續加大成本上的投入,公司營收成本同比增長了43%,經營開支總額同比增長也去到了42%,但成本的增加換來的仍是更大的虧損。

持續性的「增收不增利」,讓這家曾經宣稱要打造成為「中國版油管」的B站蒙上了一層未來的陰影,也不禁讓人有種「吃棗藥丸」的預感。

01.「中國版YouTube」

我們都知道,「油管」(YouTube)是美國的一家全球視頻網站,每天都在為全球成千上萬的用戶提供高水平的視頻上傳、分發、展示、瀏覽等服務。

油管的平台服務項目相當豐富,除了有各種類型的影視作品提供,還能提供個人影片及電視節目片段,音樂錄像帶及家居錄影等視頻作品的觀看,當然最重要的還是它允許用戶上傳自己的視頻。

簡單地說,油管里的視頻內容是包羅萬象,有你想不到,沒你找不到。

據了解,油管平均每秒有1小時的視頻上傳量,平均每天上傳視頻的用戶有35萬人,而每月有8億人在使用該平台,其中月活躍用戶數量超過了10億人,累計觀看時間超30億個小時,每分鐘上傳的影片長度達72小時。

此外,根據2011年ComScore發布的全球視頻網站排行榜上,油管以43.8%的市場占有率位居榜首,比第二名優酷的2.3%整整高了41.5%,緊隨其後的vevo和臉書也僅有1.8%和1.3%。

順便一提,八九年前那首人氣火爆的韓語神曲《江南style》,也是在油管平台的傳播下,成為了網際網路歷史上第一個點擊量超過10億次的視頻,並在之後的兩三年里播放量持續地上漲。

截止到今年年初,《江南style》在油管的點擊數已突破了43億大關,由此反映油管在國外用戶的地位甭提有多重要。

由於受內地的法律限制,油管平台至今沒能登陸大陸地區的網際網路中,而在這種市場環境下,有著類似功能的B站便成為了國內網友口中的「中國版油管」。

各位B站老人家都還記得,B站曾經只是個二次元文化集中地,裡面除了有各種大家愛看的動漫作品可供觀看,還有大量ACG內容視頻的創作與分享,最重要的是,它還有「彈幕」這一實時互動的社交功能。

B站早期的良好社區環境和相對完善的視頻上傳機制,加上當時的國內還缺少像B站這樣有著濃厚社區氛圍的視頻網站,從而給日後的「油管」式發展路線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儘管B站的確與油管是有很多相似之處,但在體量和服務功能方面上兩者仍有不小的差距,最起碼的一點是,油管在大陸之外的地方是呈現壟斷的態勢,幾乎所有看視頻的用戶都是在用它。

而國內除了一個B站,還有愛優騰等新老視頻平台在瓜分用戶市場,每個網站里都有各自的忠實用戶,B站的話也就在年輕人的群體中才有重要的地位。

但市場受眾還不是這其中的重點,重點在於兩者之間的起步點不一樣,油管從一開始就是奔著大眾向的路線發展,然後逐漸地擴展和包攬下各個類型的視頻領域。

而B站一開始只是待在亞文化領域裡默默發電,到後來在公司運營的推動下,該平台才正式開始「破圈」,並由此邁向主流化、多元化的方向發展。

但是小圈子平台的突破與改變,也勢必會遇到阻礙,在老用戶看來這個小破站已不再是「二次元聚集地」,而是成為了更大眾化的視頻網站。

02.進擊的B站

近幾年來,B站的平台規模不斷地擴大,從原來只有動畫、遊戲、音樂和娛樂這四個略顯單一的內容分區,開始延伸至更廣泛的領域中---生活、影視、電競、音頻、電商、運動、科技、知識、美食等等。

直截了當地說,現在的B站正擺出一副「我全都要」的姿態朝著眾人迎面走來。

既然平台規模要擴張,那麼多元化的發展路線也是必不可少的,在經歷多輪融資後的B站加速了對外投資的步伐,目前累計投資數量已超過100家,特別是在2020年至2021年間,B站的行業投資種類明顯要比之前的更為豐富。

根據網上公開的統計資料顯示,2020年B站在傳統的投資行業---遊戲與文娛的總占比不足80%,與之出現的是電商、軟體、企業、體育等新投資的項目,到了去年,B站投資的行業種類更加複雜多樣,其中電商、廣告、企業是新投資中占比最高的前三名。

而在傳統項目中B站投資的類型也在往更大的方向拓展,有統計數據顯示,B站在過去的好幾年裡就投資過大大小小的影視公司,其中不少知名的影視作品和節目都有B站的參與。

其中就有《我在故宮修文物》《美人魚》《跟著貝爾去冒險》《我和我的祖國》《泰囧》《繡春刀》,以及《風犬少年的天空》。

作為《風犬少年的天空》製作方兼合作方的歡喜傳媒公司,B站所入股的金額便高達5.13億港元,擁有旗下影視作品及新作的獨家外部播放權。

然後傳統的動漫領域也少不了B站「國創計劃」的參與,有製作過《那兔》的翼下之風,也有《一人之下》的繪夢動畫,還有《魁拔》背後的鮮漫動漫。

不僅如此,B站還與索尼旗下的「安尼普」公司(Aniplex)在動畫版權採購方面展開合作,購買了東京電視台動畫版權,又與美國探索頻道(Discovery)達成了深度合作,進一步豐富自身版權庫和內容庫。

另一邊,B站還推出線上線下等一系列的節目活動,線上方面舉辦過跨年晚會、 拜年紀;推出過綜藝節目《說唱新世代》,真人秀節目《守護解放西》《屋檐之夏》;拍攝過紀錄片《人生一串》《超時空鑑定》。

線下方面則有BML主題線下聚會、BiliBili World主題漫展、二次元遊戲大會等等,一系列的全盤聯動大大加速了B站的破圈速度。

內容分區的迅速擴張,也提高了B站對於知名up主的人力資源需求,早期B站里的頂流up主主要都是來自動漫、遊戲這兩個傳統分區的,包括敖廠長、老番茄、動漫區三幻神等,此外便是一些鬼畜和MAD系列的大佬。

而現在,你可以直接去看看每年公布一次的百大up主名單上,見識見識這裡面的大神都來自什麼行業範疇。

但是這樣的改變從來都不是一帆風順的,要知道從一個用愛發電的二次元小天地,一躍成為國內年輕群體歡聚的Z世代大家庭,期間又要付出多少代價?

03.得到了什麼,又失去了什麼

B站自「破圈」以來公司內部的投資資金是成倍增長,投資的最終目的是要為公司帶來更可觀的收益,為公司的長遠發展鋪好道路,但投資也往往伴隨著風險。

一直以來,遊戲業務都是B站業務的主心骨之一,而且業務內容也是側重在屬性相同的二次元遊戲範疇中,在投資加速的作用下,B站對於二次元遊戲行業的投入也更加巨大,光是在去年的投資次數就達到了21次。

然而,儘管投資的遊戲公司很多,合作主推宣發的遊戲產品也很多,但是大多數的表現都是成績平平,能夠產生較高人氣的寥寥無幾。

前兩年B站一直強推的手游《公主連結re:pe》,剛開始上線那會兒遊戲預約超過幾百萬,很多玩家都是被B站鋪天蓋地的宣傳所安利,在那時網上一度出現過「接頭霸王」這樣的熱梗。

可是,由於《公主連結》自身的遊戲內容本就很小眾,廣大玩家群體的偏好類型各不相同,眾口難調,而且叔叔還要這樣一個勁地安利,勢必會引起多數不感興趣者的反感,最終導致遊戲在Tap上的評分從9.2分直降到6.3分。

再者,過多的高調宣傳也會給用戶對遊戲產生過高的期待值,一旦他們發現遊戲並沒有自己預想的那樣好玩,肯定會感到失望的。

在《崩壞學園2》《FGO》《碧藍航線》等佳作掀起熱潮的那些年,B站的用戶多數都是熱衷二次元的宅男宅女,平台的規模也不像現在這麼巨大,那時候只要遊戲內容做得好,主推安利基本能行。

另一方面,現代遊戲行業的競爭日益激烈,廠商與玩家對遊戲產品質量追求也越來越高,對於仍不夠成熟的國產遊戲來說,市場優勢不是很大,從而也對B站的遊戲業務造成不利影響。

用一句話來概括:今天的B站沒有出現第二個《FGO》,甚至沒有第二個《碧藍航線》。

平台破圈,傳統產業卻開始難以支撐B站總體營收,當務之急自然是要找到新的業務,於是乎,廣告業務便到來了。

在歷年的財報數據中,B站廣告業務收入的增長速度明顯,直到今年為止其營收占比基本與遊戲業務相對持平。

但眾所周知,很多小夥伴們都不喜歡看那些廣告,即使不用像愛優騰那樣看視頻前先看廣告,但叔叔總是會請一些知名up主來恰飯,讓他們在投稿視頻中植入個人代言廣告,看得多了也煩。

最重要的是,廣告業務向來都是非二次元的事物,遊戲與廣告之間的營收占比變動也在標誌著B站「去二次元」現象的進一步加劇,這是很多B站老人家最不想看到的。

不僅如此,B站現在還加入了類似短視頻平台那樣的豎屏觀看模式「Story Mode」,繼續引發用戶們的反感,很多人都抱怨稱:「這跟短視頻平台有什麼區別?」

可與之相反的,卻是「Story Mode」給B站帶來了新的播放量提升,今年的第一季度財報中可以看到,豎屏視頻的播放量占比相較於去年同期提高了20%。

諸如此類的改變,反映出叔叔為了賺錢違背初心,不惜將B站過去的一些特色所丟棄。

用戶的不滿情緒,肯定會影響到B站的最為重要的增值業務收入,一項統計數據顯示,自2018年到2021年,B站月活躍用戶數量在明顯上升,但付費會員的數量占比極低,且上升趨勢緩慢。

在本季度中的2720萬用戶數量,也僅比上一季度高出了270萬人。

這背後包含的因素有很多,有「正版受害者」的影響,也有價格上的不合理,可不管是因為什麼,至少能看出大家對於B站的付費會員服務始終不怎麼買帳。

一邊是變了的初心,而另一邊卻是依舊崎嶇的出圈之路。

開頭講到B站這兩年的虧損主要原因在於投資成本過大,盈虧平衡難以調整,造成付出大於回報的原因,除了在傳統業務上遭遇滑鐵盧,還有就是B站在新業務方面上的能力不足。

首先手頭資源有限,無法像企鵝和阿里那樣能夠有厚實的家底,投資的時候出了風險影響很大。

而且,B站在投資方面上都是財務方面的,對於被投資對象沒有明確的財務指標,同時也不會強制與對方捆綁,而是進行雙方合作,讓對方為B站提供獨家定製內容,其中的不確定性很多,質量上相對難以把控。

在新領域拓展上,B站的文化氛圍和基礎也都相對薄弱,把一些其他領域的大主播挖來這裡,容易出現「水土不服」的現象。

拿電競領域來說,虎牙、鬥魚等遊戲直播平台的社區氛圍傾向於競技遊戲的特點,而B站原有的二次元氣息顯然與電競有些格格不入,受眾不同自然很難形成一定的生態內容。

總體來說,B站現在的運營仍然處於一種「廣撒網」的前期探索模式,各個版塊都在推進,但是不少版塊都做得不夠深入,處理能力也不夠成熟。

很多方面都需要時間來完善、成長,短時間內很難在財務營收上看到明顯的成效提升,相反還可能會出現一時的失利,這就是B站明明事業越做越大,卻還是沒有賺到錢的原因。

04.結語

縱觀B站的這個發展歷程,可以看出叔叔從一開始似乎就真的想把B站給做成「油管」那樣的全面化模式,並非是像以前承諾的「不會變質」。

其實B站想做大本就沒什麼不對,企業想生存想發展自然會朝著這個方向前進,但是為了賺錢,而把過去的一些傳統特色給逐漸地拋棄,這樣的做法,還能讓大家對B站的未來充滿信心嗎?

如果有時光機,我想回到那時候,告訴大家未來正在發生的事情,告訴他們---「B站不會倒閉,但是會變質。」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b7331566e2e9ea066233390cdb2ab0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