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在兒子學校的公眾號上,看到一張學生們參加春遊的大合影。
我趕緊下載下來,從一個個模糊的小頭像中,尋找自己熟悉的那個臉龐。
找到後,又把手機拿給妻子,讓她找兒子在哪兒,找到後,一起興奮地討論了老半天。
自從兒子上了大學,我們就關註上了他們學校的公眾號,成為了公眾號的忠實粉絲。
開學典禮、軍訓、運動會、籃球賽,凡是和學生有關的文章,我們基本上都會看。
打開文章,再把裡面的照片一張一張地打開,一點點地放大,兩個腦袋湊在一起,找哪一個是兒子。
如果能夠發現兒子的身影,我們還會把那張照片保存到手機的相冊里,偶爾翻出來看。
從公眾號上搜尋關於兒子的信息,成了我們這對「空巢老人」除了接聽兒子電話之外的另一大快樂。
02
有人說,因為一個人,愛上一座城。
而我們,不但因為一個人愛上了一座城,還愛上了一所學校,關心上了一個專業。
我們開始關心那座城市的天氣,提醒兒子增減衣服。
我們開始看各種各樣的大學排行榜,如果兒子學校的排名高了,心裡會暗暗高興,一旦排名低了,就覺得那個排名弄得不靠譜。
然後,趕緊去看評論區,給那些反對的聲音點贊。
學校出了著名的校友,獲得了重要的獎項和榮譽,我們和學校的領導一樣高興。
雖然,那和我們八竿子都打不著,和兒子也沒啥關係。
我們開始關注兒子所學專業的就業方向、發展現狀、前沿領域,仿佛自己是兒子的導師一般。
03
對於天底下的父母來說,孩子在哪兒,父母的心就在哪兒。
無論孩子長多大,父母也總是放心不下。
不當父母,你不會了解那份深入骨髓的牽掛。
前些日子,一條「女兒凌晨誤打媽媽電話,醒來後22個未接來電」的新聞,曾經登上了熱搜。
女孩在外地上學,玩手機到半夜才睡覺,手機靜了音。
凌晨3點多的時候,不小心碰到手機,誤撥了媽媽的電話。
早上醒來後,她「嚇壞了」,因為手機上有22個未接電話和38條未讀信息。
媽媽一直在追問:怎麼了?寶貝,是否安好?丫頭,你怎麼了……
因為聯繫不上女兒,媽媽擔心得整夜沒睡,就這樣每隔幾分鐘聯繫一次,忙了一個通宵,直到清晨聯繫上女兒。
那位母親的焦急,我們隔著螢幕都能感受得到。
04
其實同樣的心情,我們也有過。
那是兒子第一次獨自出遠門,去外地參加社會實踐活動。
活動完畢,和兒子約好,我們去火車站接他。
我們開車去火車站的路上,一直都和兒子保持著微信聯繫。
但檢票後不久,我們就再也聯繫不上他了,我們交換著手機號碼,一遍遍撥打兒子的電話,卻始終都撥不通。
心裡的那份擔心,無以言表。
直到兒子回過電話來,說上車後把手機靜音睡了一覺,我們才把心放到了肚子裡。
05
在父母的眼裡,兒女永遠都是那個需要囑咐、需要惦記的孩子。
只要孩子脫離了自己的視線,只要他沒有和自己保持聯繫,就忍不住會往壞的地方去想。
一位母親在給女兒的信中說:「你並不完全屬於你自己,你還屬於爸爸和媽媽」。
其實,爸爸媽媽也不完全屬於自己,也屬於你。
每一個孩子的生命,始終都和父母融為一體,從未分開。
孩子不在身邊,父母的身體里,就只剩下了一個軀殼。
因為,我們的心,已經跟著你飛到了遠方。
明珠絮語(ID:tsliuchanghai),以教師和家長的雙重視角看教育,解答青少年和家長的教育困惑。新書《為自己讀書》正在噹噹、京東、天貓等平台熱賣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