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市場反彈。對於生活,平平淡淡才是真,但對於股市,波瀾壯闊的行情才有機會,哪怕是下跌,一個深坑也能砸出金子。近期行情平淡,希望投資人堅持信念,保持信心,相信波瀾壯闊的行情就在前方,千萬別讓眼裡的光暗淡下去。
汽車製造業正在經歷一場革命,革命兩大主題:電動化、智能化。另外,製造方式算進去的話,比如一體化壓鑄技術,那麼還有一個輕量化的趨勢。
之前,電動化是汽車製造業的大趨勢,過去3-5年我不斷強調著電動車替代內燃機的大趨勢,且電動車市場如今已經從成長期逐步步入成熟期。電動車行業類似於21世紀開頭幾年的白色家電,那時某家電連鎖喊出永遠比競爭對手便宜1塊錢的口號,繼而白色家電中小企業開始破產重組,大型企業開始大魚吃小魚,擴張業務,占據更大市場份額。從現在看未來15年,電動汽車將走過去15年白色家電走過的路,理論上會誕生一批類似格力電器股價上漲幾十倍的公司。
汽車電動化已經從成長期步入成熟期,個人對財務上相對激進的蔚小理看法審慎,因為還沒有建立起規模優勢,那麼未來可能會成為被吃掉的小魚。而對於注重成長性的投資人,我們要將焦點放在智能化上。
汽車智能化有兩個層次:
第一層是智能駕艙,華為不停的和其他企業開展合資合作,焦點其實在智能駕艙而不是自動駕駛,或者說自動駕駛只是順帶,現階段自動駕駛尚未形成成熟應用生態。智能駕艙核心在車內視聽娛樂,可稱為「第三空間」,「第三空間」是星巴克提出的概念,就是生活、工作以外的空間,而各家企業在智能駕艙上爭奪重點是中控螢幕,也就是車前方轉安卓或者鴻蒙系統的那個平板或者螢幕。業內人士認為未來汽車前端的中控螢幕是一個新的用戶入口,就像智慧型手機一樣。
第二層是自動駕駛。兩條技術思路,一條基於諸多輔助技術的自動駕駛技術思路,需要高精地圖、雷射雷達、車路協同等輔助,這個思路產業鏈生態龐大,華為比較傾向於這條思路,因為車路協同勢必增加通信設施需求,對華為生態有增益;另一條是基於大模型的端到端自動駕駛技術思路,端到端的意思就是直接針對感知到的信息給出決策,不需要將感知和決策分開,其中以馬斯克推崇的BEV+Transformer算法為代表,BEV是「鳥瞰圖」,用視覺環視拍攝形成鳥瞰圖,進行全面環境感知,至於後面的Transformer,就是GPT那個T,基於注意力機制的神經網絡模型,由谷歌研發,是當前大多數大模型算法的起點。
兩條自動駕駛開發思路上,過去我比較傾向於前者,但隨著GPT的成功,我對BEV+Transformer的看法也發生改變,據悉,當前英偉達的工業級顯卡主要需求方,AI大語言模型居首,汽車自動駕駛第二,側面說明當前BEV+Transformer這一類大模型算法在自動駕駛領域正在普及,否則不需要如此大的算力投入。我們在明天的直播中,詳細講解智能汽車的投資邏輯和板塊機會。
A股當前缺少深溝高壘、長坡厚雪的汽車智能化供應鏈企業,但要以動態眼光看,很多企業還處在成長階段,只要智能化是確定方向,說不準何時真的能殺出幾個類似寧德時代的牛股。僅供參考的標的如下:
三旺通信(車載 TSN 網絡)、東土科技(車載 TSN網絡)、當虹科技(娛樂座艙)、菲菱科思(汽車網絡交換機和汽車域控制器網關)、德賽西威(智能座艙、智能駕駛、智能網聯)、伯特利(線控底盤)、均勝電子(智能座艙、智能駕駛)、保隆科技(智能底盤、輕量化零配件)、聯創電子(光學車載攝像頭)、四維圖新(高精地圖)、中鼎股份(懸架)。
注意,近期市場可能會圍繞汽車整車廠產生行情,因為市場圍繞的主題是華為和主機廠成立合資公司,是華為影響力的延伸,但立足於長遠,我認為從供應鏈思考問題更為穩妥。另外需要注意,算力對自動駕駛的貢獻度很高,英偉達贏麻辣了,美股仍可關注。
呂長順(凱恩斯) 證書編號:A0150619070003。【以上內容僅代表個人觀點,不構成買賣依據,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