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大眾2004:從產品開發到營銷大區,見證合資車企新模式

2023-04-10     汽車葫蘆圈

一段拍攝於1998年的婚車影像,成隊的桑塔納走街串巷,為這場接親儀式賺足了眼球,風光至極。作為上世紀90年代當之無愧的豪車,上汽大眾桑塔納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徵,拿它來為人生重要時刻「撐場面」,是屬於「頂配」的選擇。

這是中國波瀾壯闊的改革開放歷程中,一個普通卻頗具代表性的瞬間。彼時,社會生活水平蒸蒸日上,汽車開始走進人們的生活當中。始於1978年合資談判、1984年正式成立的上汽大眾,成為相伴始終的見證者,更是深度參與者。

從1984年成立之後近20年的時間,上汽大眾在中國的汽車市場獨領風騷,憑藉桑塔納一款車型打天下,成為之後再也無法重現的「獨特風景」。

2001年,中國正式加入WTO,改革開放步入快車道,國內的汽車市場向全世界敞開懷抱,有上汽大眾成功的合資經驗在前,眾多跨國巨頭紛至沓來,大大改寫了中國汽車市場格局,私家車市場開始蓬勃發展。

大街上,小汽車變多了,本田、現代、通用別克等等車標,從新奇,到司空見慣,人們對於汽車的見識在增長,生活,也由此更加豐富多彩。同樣,有關上汽大眾的故事開始變得真正精彩起來。

2000-2004:從「霸主」到「三劍客」

春江水暖鴨先知。如果說上汽大眾的啟動與改革開放的起步保持了同頻,那麼,它在車型多樣化上的推進,便是對中國入世後汽車消費市場變化的提前布局。

2000年,一組上汽大眾帕薩特的電視廣告播出。此前,由喬治·亞羅在上世紀70年代初開創的汽車方盒子外形已經風靡多時,汽車廠商為了獲得更大的后座頭部空間,也一直沿襲這種設計。而採用奧迪平台技術的PASSAT帕薩特打破了這個桎梏,它將空氣動力學和汽車美學有機結合,塑造了一個令人心動的車身外形:它的「天穹」式車頂線如一道彩虹橫跨A柱和D柱,直至底部縱梁,圓潤光滑幾乎不帶一絲稜角的車身刷新了人們被桑塔納培養起來的對於轎車的審美認知。

與PASSAT B5相比,中國版帕薩特在長度上達到4780mm,加長了77mm,軸距達到2803mm,加長了100mm。軸距的加長,使得「彩虹」的弧度更舒展,外形更優雅,還使得帕薩特擁有了堪比C級車的后座空間,成為PASSAT獨步中國中高級車市的最大利器。此外,配合ABS、電動車窗、電加熱後視鏡等各種領先的配置,高格調、商務精英范的氣息撲面而來,帕薩特因此成功取代桑塔納,成為國內的「公務車霸主」。

伴隨帕薩特在高端用車市場的開疆拓土,桑塔納市場下沉,成為一款日漸普及的家用車。尤其是桑塔納2000,成為國內計程車領域的「扛把子」,在計程車行業的占有率一度達到35%。

至2004年,上汽大眾主力在售的已有桑塔納、帕薩特、Polo等車型,成為當時車型最全面的合資車企,這也讓上汽大眾在首次面對「群雄環伺」的市場環境時,持續穩居銷量排行榜的頭把交椅。

數據顯示,上汽大眾2004年全年銷量355006輛,其中桑塔納(含桑塔納3000)銷量為222948輛,為當年的單一車型銷冠,帕薩特銷量74867輛,與君威、雅閣並稱B級車三劍客。

有趣的是,作為上汽大眾在自主開發上的一次大膽嘗試,首次國產的帕薩特軸距加長100mm,算是開了合資B級車國產加長的先河。加長很快成為中高端車消費者的固定認知,這足以說明上汽大眾研發團隊對中國用戶需求的精準把握。對於國內中高端市場的用戶而言,後排乘坐的空間舒適性、坐上車後的體面感無疑是最關注的,加長後的帕薩特擊中了「靶心」。

而在加長的背後,如何保持德系一如既往的操控品質,在空間和操控中實現平衡,也是上汽大眾工程師考量的重點。毫無疑問帕薩特成功的背後,是上汽大眾當時20年產品開發、市場觀察的積累。

此後,於2004年接棒桑塔納2000的桑塔納3000,成為上汽大眾自主開發的首款車型,宣告上汽大眾從技術引進到技術創新的質的改變。這款車型廣受市場歡迎,至2007年停產,近4年時間,累計銷量328155輛。

領潮自主研發,上汽大眾很「前衛」

為何反覆提到2004年?因為不論對於上汽大眾,還是中國汽車行業,這一年都是值得銘記的重要節點。這一年,是入世之後高速發展的中國車市經歷的首次增速回落,增幅由上一年的70%回落至13.7%,巨大的落差,宛如一次巨浪來襲,讓習慣了高速增長的眾多車企無法適應,也拉開了中國車市有史以來第一輪「價格戰」。

如今回頭來看,這個中國車市的「第一次」,是市場經歷兩年超高速增長後的一次高位盤整,它促使車企產品再定位,價格再定位。尤其對於合資品牌來說,要想繼續做領頭羊,自主研發能力的比拼,擺在了明面上。

其實,在自主研發上,上汽大眾堪稱「前衛」。從上世紀80年代為提高桑塔納國產化率成立的「國產化共同體」,到引領加長風潮的帕薩特,以及自主開發桑塔納3000,上汽大眾一直走在時代前沿。而國家級技術中心——上汽大眾技術中心的揭幕,成為上汽大眾自主研發能力建設上的里程碑。

目前,上汽大眾技術中心二期也已投入使用,形成包括整車內外造型、發動機等核心零部件、新能源系統集成開發以及整車試製、試驗與認可的本土化研發能力,每年能完成500輛以上新能源樣車、重要展車等各類樣車試製。

2003年,上汽大眾還率先建成了中國第一個具有國際標準的乘用車試車場。在它的跑道上,一款款經典車型留下了身影:「國民神車」朗逸、新款帕薩特、途昂、輝昂、威然,純電ID.車系……

不僅如此,上汽大眾繼續投巨資,在新疆吐魯番建成了全球領先、國內首個熱帶試車場。要做就做第一,要做就做最大,這就是前衛的態度。

前衛的自主研發能力建設,讓上汽大眾面對中國車市一次次的風浪洗禮時有足夠的底氣,也一步步提升著上汽大眾的品牌價值與高度。

產銷一體,上汽大眾的首次轉型升級

說到上汽大眾的前瞻性,還體現在市場營銷體系的構建上。早在2000年,上汽大眾便成立了上海上汽大眾汽車銷售有限公司,取回產品經銷權,將生產與銷售業務緊密聯繫,以更靈活、敏捷的架構應對入世之後蓬勃發展的市場需求。

入世之後,上汽大眾面對的競爭環境越發「險惡」,到2005年,更是讓出了它在中國市場近20年的銷量冠軍寶座。這促使上汽大眾開啟以「產銷一體」為標誌的首次轉型升級。

說干就干,首要先改變的,就是一家獨大時「以產定銷」的市場模式。2005年,上汽大眾開啟全國營銷市場調研,以破釜沉舟的姿態,提出「從零開始,重新發展」的口號,將營銷服務中心變成集銷售、市場、售後服務於一身的地區性機構,營銷大區雛形顯現。基於此,截至今日,上汽大眾已在全國建立超過2000家4S店及分支機構,「Techcare 匠心摯誠」與「Human Touch真心呵護」的售後品牌也成為國內汽車服務業的標杆品牌。

在同一年,上汽大眾啟動多品牌戰略,百年品牌斯柯達落戶上汽大眾。第二年,斯柯達品牌正式啟動,並於2007年6月推出首款產品——斯柯達明銳。

有了更靈活和貼合市場的營銷體系,加上持續不斷的產品創新,上汽大眾2004年以來年銷量始終穩居全國前三甲,2015-2017年更是連續三年蟬聯全國銷冠。

結語

當年坐在桑塔納婚車裡的新人,一定想像不到,不久後的將來,這款撐場面的婚車會成為滿大街的計程車,但他們對未來的憧憬和希冀是確定的。

對於2004年的上汽大眾來說,未來卻並非莫測難辨。因為,秉承開放、合作、共贏的海派精神,以前瞻布局、主動變革為內在基因,上汽大眾充滿自信,步伐從容。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b6c4d6515094ac62919a7c6b68500dd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