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影的落日?《無名》配得上金雞獎八項提名嗎?

2023-10-16     閒人電影

原標題:中國電影的落日?《無名》配得上金雞獎八項提名嗎?

在金雞獎提名名單出爐一天之後,各種說法甚囂塵上。

有為《滿江紅》叫屈的,認為其只有一項提名實在太寒酸,有為《封神》叫好的,覺得是國產魔幻史詩大片。

當然,也不乏覺得《封神》配不上的,因為《流浪地球2》無論從哪一方面都領先於《封神》,居然僅有三項提名,其中兩個還不是大獎項。

除了這三部電影之外,爭議最大的還是程耳導演,王一博、梁朝偉主演的《無名》。

今年的金雞獎,《無名》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八項提名領跑文藝片,幾乎囊括了所有重量級獎項。

被看重,不同的聲音自然隨之而來,《無名》八項提名被質疑不夠格,仔細看下這類人的話術,與當初說《無名》不是文藝片的是同一群人。

他們把粉圈的那一套帶到了電影當中。

提名多了,中國電影的落日,提名少了,中國電影的末日,提名多了,嘲諷,提名少了,諷刺。

敢情不論提名多少,中國電影都好不了,有些人根本不是來關心中國電影如何的,就是打著這個幌子來攻擊的,別把自己整的一副正義凜然的樣子。

《無名》的八大提名中有最佳故事片、導演、男主角、男配角、編劇、攝影、美術、剪輯,接下來一一說明為什麼《無名》配得上提名。

什麼是故事片?有演員出演,有故事情節,有一定的思想。

據此來看《無名》,多線性敘事,打亂時間線,倒敘正序相互穿插,敘事雜而不亂。

還有敘述性詭計與觀眾捉迷藏,情節跌宕起伏,多次反轉,思想更不必說,這憑什麼不能被提名最佳故事片?

再來看導演,程耳把《無名》玩成了一出技法的魔術。

無論是內容的調度,思想的升華都堪稱完美,再與他的作者性相結合,藝術與技法兼備。

詩意視聽、文學氣質、借景抒情、極簡主義,構成了詩意的鏡頭語言,組成了極富美感的畫面韻律之美,所以為什麼不能被提名最佳導演?

最佳男主?這可是梁朝偉,有什麼疑問嗎?

何先生的隱忍、克制、憤怒的情緒層次,以及如刀、如風、如日的眼神轉變,都叫人嘆為觀止。

最佳男配,王一博做到了演員該有的破、忍、放,走出了舒適圈。

每個演員都有自己的舒適區,但不一定每個演員都敢於邁出第一步,但王一博與《無名》的相遇是一次不破不立,不安於現狀,不被定義,敢破,敢挑戰。

演戲最難的是忍與放,忍在於一直抑制自己的感情,放在於天性的解放,但太過或太飄就會變得生硬尷尬,王一博飾演的葉先生是怎麼做到忍與放的?

舉兩場戲,一場是他與梁朝偉的打鬥,葉先生的內心要忍住自己的不忍心,表面需下手狠,因為他要演戲給敵人看。

另一場是他在卡車上挑 釁梁朝偉,與打鬥有異曲同工之妙,都屬兩種情緒的煎熬,內心忍,表面放,這兩場戲王一博都詮釋的比較到位。

演員成為好演員,電影成為好電影,會讓觀眾知道什麼是好,什麼是壞,從而在心底有一個標杆,提高自己的審美。

這就是與觀眾達成了一種促進,作品、演員、觀眾一起進步,這樣一來,國產電影才能百花齊放,變得越來越好,去不破不立,提名有什麼問題?

最佳編劇看的是什麼?劇本,程耳的敘事融入了東方含蓄色彩。

讓《無名》帶有濃郁的人文氣質,加強了文學性,並將文字中的敘事、表意、抒情藉助視聽來表現。

從而提供電影的故事脈絡、情節結構、人物設定和主題指向,讓情節密度更高、人物關係更複雜、懸念感和緊張度更具張力,這樣還不配提名嗎?

接下來說攝影,《無名》的鏡頭具有畫卷美感的繪畫性且寓意深遠,用視聽敘事。

如角色經常處於陰影下的寓意,羊狗等視覺符號的表現,規整構圖下的工廠、飯店,景深變化的鏡頭,這都是《無名》的鏡頭美學,這也是被提名的底氣。

什麼是電影美術?包括置景,服化道等技術和藝術的部分。

了解了這點,再來看《無名》,繪景、置景、道具、服裝、化裝都貼合當時環境,觀眾看著不出戲,沒有絲毫違和之感,提名有何不可?

最後是剪輯,片中的蒙太奇剪輯的讓電影的敘事更加流暢。

同時,也使得電影語言更加豐富,再加用轉場代替時間流逝的巧思,有了1+1>2的效果,提名怎麼了?

有時間否定不該否定的,不如多想想,多做做程耳說的「尊重觀眾,觀眾不應該被低估。」

中國電影不是某個人或某個群體互懟的工具,如果真的為了中國電影的春天就應該包容大度,看到不足提出,看到變好不吝嗇讚譽。

而不是使用一些見不得人的粉圈黑子手段,故意抹黑某部電影,《無名》也好,《封神》也罷,既然被提名,那就是一份認可。

真正應該被釘上恥辱柱的是陰間票房冠軍,首先,《滿江紅》不冤,其次,《半湖綠》不冤,最後,《Full River Red》不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b6766e39909a9a09833e6c6cb34715d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