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歲麻醉醫生猝然離世,常常深夜下班!6個猝死高發誘因要避開!

2024-01-16     半島晨報

原標題:46歲麻醉醫生猝然離世,常常深夜下班!6個猝死高發誘因要避開!

據現代快報報道,1月12日南通大學附屬醫院麻醉手術科主任醫師朱翔突發疾病,醫治無效,於12日凌晨不幸去世,年僅46歲。

不僅是麻醉醫生,朱翔醫生在網絡上也是知名醫學科普達人,經常向大眾科普麻醉知識。他生前發布了200多條科普視頻,在視頻平台上擁有10多萬的粉絲,點贊量超過百萬。

朱翔醫生去世的消息在網絡傳開後,引發醫生和網友哀悼。大家都不敢相信,這麼一位年輕有活力的醫生怎麼就會猝然離世呢?就在他去世的前兩天,他還於1月10日在抖音上分享了一段患者手術後的視頻,向大家科普醫學知識——順行性遺忘。

他常常深夜下班,盼望病人平安回到病房

朱翔醫生突然離世的消息,最開始是有粉絲1月11日晚間在朱翔醫生的帳號下留言為他祈福,希望他可以渡過難關。對於很多粉絲關心的去世原因,有知情人回復網友繫心髒類疾病猝死。

在朱翔醫生髮布的視頻中,他常常要到深夜才能下班。在朱翔醫生2023年6月的一則視頻中,他深夜下班後說道:「下班啦,希望值班同事後半夜不忙,健康最重要。」

在朱翔醫生2022年9月的一則視頻中,夜晚通過窗外燈光可以看到整個城市都已經進入了睡眠,有同事問他:「朱翔老師,都這麼晚了才下班,怎麼感覺您還是那麼快樂啊!」朱翔回答道:「是啊,我們的快樂就是病人可以平平安安回到病房,我們可以高高興興回家!」

在朱翔醫生2022年12月的一則視頻中,朱翔醫生寫道,「在手術室里,陪伴你時間最長的是我們麻醉醫生。每個清晨,當手術燈還未亮起,當手術室的走廊還寂靜無聲,有一群人已經早早地開始了一天的工作。那就是我們麻醉醫生……我們需要提前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確保手術的順利進行;還需要陪伴在病人身邊,增強病人的信任感和安全感。」

麻醉醫生工作強度大、時間長,這使得他們極易出現過勞的情況。近年來據媒體報道已有多位麻醉醫生猝死的案例發生。

這6個猝死高發誘因要避開!

2023年8月,來自北京安貞醫院的宋現濤、邢浩然等發表在《中國循環雜誌》上的一項研究顯示,青年人群猝死主要與不良生活方式有關。其中常見的原因有:

1. 過度勞累2. 精神刺激3. 飽餐4. 飲酒5. 大量吸煙6. 寒冷

其中,長期慢性疲勞以及精神緊張處於應激狀態,是無明確既往病史青年人猝死的重要誘因。

1. 勞累,是猝死的一個重要誘因

2020年刊發在《中國急救醫學》期刊上的一篇研究分析了5516例猝死案例發現,猝死的誘因主要為情緒激動(26%)、勞累(25%)等。

在對5516例猝死的研究中發現,首要原因是心源性猝死(57.76%),第二位肺源性猝死(21.63%)。其中最常表現為突發、休息睡眠中,還有嘔吐、呼吸困難、胸悶出汗、頭暈、胸痛、腹痛、抽搐、頭痛、心悸、咳嗽、意識障礙等。

2. 30-63歲是中年人猝死的高發年齡

此外研究還發現,30-63歲的中年人是心源性猝死的高發年齡段。解放軍總醫院第二醫學中心副教授陳海旭2021年在科普中國刊文指出,相對於老年人,年輕人發生心梗時則更容易猝死。對於年輕人,由於心臟沒有形成代償保護機制,很多人因急性心肌梗死誘發惡性心律失常。比如,室顫就相當於心髒驟停,瞬間失去意識導致猝死。

3. 別熬夜,深夜也更容易出現猝死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醫師郭繼鴻曾在接受健康時報採訪時解釋 ,對人體來說,白天交感神經「上白班」,晚上迷走神經「上夜班」,而凌晨正好是兩種神經「交接班」的時候,此時迷走神經經過一晚上夜班盡顯疲憊,而新來接班的交感神經處於高度興奮的狀態。交感神經興奮會導致心跳加快、心肌收縮力增強、異位節律等,從而可能誘發各種心律失常等多種心血管事件甚至猝死。

預防猝死,做好這3點

1. 一定別熬夜,保證充足睡眠

北京朝陽醫院急診科馬帥2019年在健康時報刊文介紹,持續熬夜的確是一些人猝死的誘因。熬夜猝死的人大多死於突發心臟病。熬夜導致生物鐘紊亂,交感神經過度興奮,使心跳加速,引發室速、室顫,造成心源性猝死。還有一些人死於腦中風,原因是血壓過高使腦血管破裂。但熬夜並非猝死根源。有猝死家族史的人更是熬夜猝死的高危人群。對於普通人,熬夜也會增加心源性猝死風險。

2. 別太累,別讓自己壓力太大

一是工作、學習別讓自己太累,一定要留下放鬆的時間,而且不要久坐。2021年發表在《國際環境》上關於過勞對健康影響的報告指出,與每周工作35-40小時的標準工作時間相比,每周工作55小時或更長的人患缺血性心臟病和中風的風險更高。無疑增加了猝死風險。

二是要適當放鬆休息,比如看書、唱歌、散步、練習毛筆字,讓自己覺得開心、身心放鬆的小事都可以多做一做。偶爾近期較忙導致睡眠時間過少,也不等於大腦就沒休息,學會自我放鬆,讓自己的身心得到充分的休息,比睡著沒睡著更為重要。

3. 別忽視猝死的「早期信號」

廣東省人民醫院心內科主任醫師陳魯原2019年在接受健康時報採訪時指出,絕大多數在猝死發生前幾天,都有臨床症狀。

比如:一過性的胸悶、胸痛、乏力、心慌,這種心慌是身子突然往下一沉,或者一忽悠的感覺,時間約為三、五分鐘,很快就過去了,而且自然恢復了正常。特別是不明原因的昏厥,如臥床或睡眠時呼吸困難、煩躁不安、大汗淋漓、異常鼾聲等。在這一周左右的時間之內,都有發生上述情況的可能。

本文綜合自:2024-01-15現代快報《南通46歲麻醉科醫生去世網友緬懷,生前科普視頻帳號粉絲超10萬》(嚴君臣)邢浩然,左惠娟,高海.猝死流行病學特徵與危險因素研究進展.中國循環雜誌,2023,38:891-894.DOI:10.3969/j.issn.1000-3614.2023.08.011.趙智梅,陳曉松,楊儀君,杜鵬舉,周攀豪.我國5516例屍解猝死病例流行特徵分析[J].中國急救醫學, 2020, 40(2): 158-163.2021-01-03科普中國《太突然!一知名女星去世,年僅25歲!出現這些症狀千萬別大意…》2013-05-16健康時報《我國心臟性猝死全球第一》2019-12-06健康時報《中年,請放過自己》 Global, regional, and national burdens of ischemic heartdisease and stroke attributable to exposure to long working hours for 194countries, 2000–2016: A systematic analysis from the WHO/ILO Joint Estimates ofthe Work-related Burden of Disease and Injury.2017-11-10健康時報《放鬆比睡著更重要》2019-12-03健康時報《運動性猝死大都是心源性》

本文綜合自:2024-01-15現代快報《南通46歲麻醉科醫生去世網友緬懷,生前科普視頻帳號粉絲超10萬》(嚴君臣)邢浩然,左惠娟,高海.猝死流行病學特徵與危險因素研究進展.中國循環雜誌,2023,38:891-894.DOI:10.3969/j.issn.1000-3614.2023.08.011.趙智梅,陳曉松,楊儀君,杜鵬舉,周攀豪.我國5516例屍解猝死病例流行特徵分析[J].中國急救醫學, 2020, 40(2): 158-163.2021-01-03科普中國《太突然!一知名女星去世,年僅25歲!出現這些症狀千萬別大意…》2013-05-16健康時報《我國心臟性猝死全球第一》2019-12-06健康時報《中年,請放過自己》 Global, regional, and national burdens of ischemic heartdisease and stroke attributable to exposure to long working hours for 194countries, 2000–2016: A systematic analysis from the WHO/ILO Joint Estimates ofthe Work-related Burden of Disease and Injury.2017-11-10健康時報《放鬆比睡著更重要》2019-12-03健康時報《運動性猝死大都是心源性》

來源:健康時報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b61eafec3ef2ba6ed2fcc794e34cfc3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