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藝圈亟待解決的7個問題,終於有了試行規範,哪點會最難糾正?

2022-04-28     娛扒乩

原標題:演藝圈亟待解決的7個問題,終於有了試行規範,哪點會最難糾正?

這兩年,影視行業的原有「規則」被打得稀碎。

一些有利於少數人,「約定俗成」的潛規則,都已經拿到了明面上。那些行業痛點和行業亂象,更是成為了業界整治的重點。

可以說影視圈正在進行刮骨療毒。

就在前幾天,中國廣播電視社會組織聯合會、中國網絡視聽節目服務協會又聯合發布了《電視劇網絡劇攝製組生產運行規範(試行)》,也對幾種行業問題進行了明確規範。

其中有7點,這兩年確實很被網友關注,也對影視作品影響很大。如果能真的做好,影視圈也必定能清朗很多。

關於製片人

明確國內影視製作為製片人中心制,並對製片人提出了清晰的職責要求。

其中尤其強調了不能違法亂紀,製片人一直以來是劇組職員里最重要也恰恰是最容易出問題的一類人,因為他們既要管人又要管錢,責任大,面對的誘惑也大。

去年就有騰訊的製片人張萌因為利用職務便利,為供應商謀取利益,並收取供應商好處費,觸犯了「騰訊高壓線」被解僱,同時涉嫌違法被移送公安機關處理。

張萌製片的作品包括《摩天大樓》《且聽鳳鳴》《你是我的榮耀》等劇,被捕時,他參與製片的《如月》還剛準備開拍。

就在前段時間,金牌製片人吳毅也因職務侵占被捕,他參與製片的作品有《士兵突擊》《我的團長我的團》《龍珠傳奇之無間道》等作品。

製片人就相當於一個公司的經理人,既要能守,又要能攻。既要保證劇組的正常運行作品順利產出,又要探索、創新,提高效率的同時帶動行業的進步。身上的擔子還是很重的。

關於童星

明確要求,拍攝需要未成年演員的,需要注意保護其人身安全和心理健康,並保證其文化學習和休息的時間。

其實就在前陣子,《人生大事》曝光朱一龍與小演員對戲的花絮,因為小演員一直哭不出,那一條一直重拍,最終朱一龍為了激發出小演員的情緒,對她凶了幾句,等小演員哭出來了後,他又馬上引導她說台詞,終於拍完那場戲後,朱一龍馬上跟小演員道歉,自己眼眶含淚,非常自責的樣子。

由此引發了網絡熱議,一些業內人士,尤其是也有過童星經歷的人,分享了自己的經歷和感想。

雖然為了戲好,用一些的手段引導和激發孩子的情緒也是必要的,但是太小的孩子可能分不清大人的目的,也分不清戲與現實,所以應該重視他們的情緒,必要時進行心理疏導。

還有一點是,童星還是應該以學習為重,工作也不能影響了學習和休息。畢竟,文化成績也很重要。不少藝人因為文化水平不太高,直接影響到了個人的談吐,鬧出過不少笑話。

所以劇組在排班的時候應該儘可能照顧到小演員的學習和作息。

關於演員軋戲

演職人員在劇組工作期間,原則上不得再兼任其他劇組的工作。

其實很久以前的TVB,「軋戲」是常規操作,之前葉倩文在採訪時提到過,她身邊的藝人基本都會軋戲,但是她做不到,她一定要休息,而且一次只能好好演一部作品。為此還被黑社會威脅過。

後來內地一些有人氣的明星,也偶爾會在同一檔期內去幾個組拍攝,或者是一邊拍著戲一邊錄著綜藝。

那些軋戲多的,休息時間自然少,幾地奔波還曾被誇贊成「拚命三娘」或者「拚命三郎」。

不過後來隨著導演台前發言的機會越來越多,而恰巧他們是最不願意演員軋戲的,因為會影響自己組的拍攝。所以慢慢的,演員軋戲不再贏得「努力」的誇讚,而是迎來不負責任「撈錢」的嘲諷。

雖然這次「規範」提出了要求,但是話也沒說太死,還是說了「提前報告並經製片人同意方可離組」。

不過,既然現在是全民監督的形式,以後發現一個演員跑幾個組,估計也能被輿論抨擊得不敢再犯。畢竟口碑壞了的話,戲再多,也沒人看。

關於動物演員

加強拍攝動物的保護,根據拍攝情況設定相應的動物拍攝時長及安全防護措施,儘可能使用專業的動物訓練公司和人員提供的動物進行拍攝,不得傷害、虐待動物。

近年,網友們對於影視作品裡出現的動物也保持著高度關注。發生過不少爭議事件。

《天天有喜》在拍攝時用到過一隻未到一周的小狐狸,進組後就跟著劇組輾轉多地拍攝,有時黑白班連軸轉,由於過度勞累和驚嚇,最終搶救無效死亡。引髮網友聲討。

之前王俊凱主演的《天坑鷹獵》,裡面有訓鷹的戲份,就被網友質疑虐待鷹隼。

在王大陸、李沁主演的《狼殿下》中,肖戰飾演的疾沖也有一隻鷹隼為伴,雖然劇中標註為CG製作,但是有網友指出,不是CG而是真的蒼鷹,並且出現了應激反應,指責劇組虐待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這些真真假假還沒有回應,今年播出的《當家主母》又出現虐貓羅生門,從一個群演反應劇中毒死貓的戲份是給貓打了幾次藥,後面又有人說最後貓是被電死的,一時將劇組推入輿論旋渦,不少人給這部劇送上差評,紛紛指責劇組。不過劇組極力否認,解釋死亡畫面是定格幀,還發布貓主人的採訪視頻。證明貓還好好的。但網友並不相信,幾個回合交鋒之後,以劇組報警結局。

其實現在CG技術的運用和提高,已經大大減少了對「動物演員」的需求,自然傷害也小了不少。以前在經濟能力有限,技術條件不發達的時候,為了達到更逼真的效果,會不惜傷害到「動物演員」。

比如2007年,導演姚守崗回憶拍攝電影《犬王》時「為了讓表演顯得更加的真實,我們給一隻訓練有素、屢次立功的軍犬,綁上了真實的炸彈;在鏡頭前,它奔跑著被炸成了碎片……多年來訓練和培養該犬的那位戰士,看到如此真實的鏡頭後,哭得死去活來……」

這一番發言直接讓網友憤怒,給導演的作品全部刷一波低分。

2009年電視劇《新三國演義》拍攝時,「從紐西蘭找了50匹純種馬,這些馬在拍戲中一共犧牲了六匹,瘋了八匹」。

……

以前用到動物演員,除了真的是向專業人士或者專業機構租借的,一些比較平常的,像貓和狗這種,能被演員和劇組工作人員會收養就是最好的情況了。

王珞丹就收養了《嚮往的生活》里的「瓢」。還有不少有趣的後續。

因為之前影視拍攝沒有動物保護相關規定,審核的時候自然也不會注意相關鏡頭,如今兩協會同時發布這個規範,審核時必然也會關注這類鏡頭,既然如此,為了過審,劇組應該會從源頭上規避。

關於片酬

抵制不合理高片酬,演員片酬不得超過製作總成本的40%,主演片酬不得超過總片酬的70%。

「天價片酬」已經是老議題了,此前幾大視頻平台就開啟了聯合抵制模式,「日薪208萬」事件之後,更是引發了各圈層對娛樂圈片酬提出不滿。

明星拖垮製作,錢都給幾個主演了,製作就捉襟見肘。所以很多有明星陣容的作品並不好看。

其實這個問題不僅是業外看不慣,業內也不勝其煩,畢竟受益的只是少數人。增加了製作方的壓力,對其他非明星的本分演員也極不公平。

關於藝人風險

演職人員言行不當對作品造成損失(包括不限於停播、撤檔、取消購片合同等),出品方(製作機構)有權追究其責任並索賠。

藝人出事累及作品的事,這兩年是屢見不鮮。《南煙齋筆錄》《青簪行》《復古神探》《買定離手我愛你》《阿那亞戀情》《一場奮不顧身的愛情》等作品都是被藝人累及的作品。

一部作品因為一個人的過錯不能播出,首先受傷害的自然是製作方,投入都血本無歸,一個作品可能直接拖垮一個公司。

然後是同組演員,付出了時間拍攝,但是作品上不了,就可能造成一段時間的空窗期,直接影響熱度,從而影響後面的資源。

比如之前深受網友同情的陳學冬,就是因為好幾部作品都因為合作演員出問題下線,所以他被調侃出道數年,歸來仍是「素人」。代表作剩下一首「騎著掃把飛」。張靜初好不容易拍兩部主演的電視劇,卻都「遇人不淑」,沒播成。

除了一般言行不當,偷逃稅,也是藝人失足的重災區。這幾年倒下一批。

關於番位

規範署名規則,按合同約定的順序進行署名。

「番位」這個詞源於日本,原本人家的作品一番要承擔榮辱,傳到我們這,就只有榮,作品播得好就是一番演員的功勞,演技好又扛收視和票房。作品播得不好,那原因就多了,一番演員還是被粉絲夸上天的。

在這個大前提下,誰不想掙個一番呢。以前男女主是平番,如今就算是男女主也要爭個排位。何況是雙男主,雙男主這樣的了。

於是刺激製作方出台了各種名字書寫方案,比如按姓氏筆畫排,拼音排,按出場順序排就是不按番位排。

其實現在還有一個有意思的現象,那就是「人均主演」,以前能標「主演」的演員,一般兩位,多了也就五六位。現在多的能寫出二十幾位主演。

「按合同約定的順序進行署名」其實也不僅僅是約束演員方面不要「爭」,其實更多的是約束製作方不要「忽悠」。像之前彭昱暢、王大陸主演的《小小的願望》就是各自承諾了主演,模糊了番位。才有了後面那番鬧劇。

這七點本身也是演藝圈亟待規範的問題,如今總算有了試行規範。你覺得其中最難糾正的是哪一點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b575910b660ab605038a16b9f56e879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