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羽毛,舞動上億產業!揮動翅膀的「明牛」

2023-12-05     六安新周報

原標題:一片羽毛,舞動上億產業!揮動翅膀的「明牛」

巨大的廠房裡,3 條水洗生產線以及若干台分毛機、拼堆機和打包機在轟鳴運轉,多位工人正有條不紊地進行機器操控、分揀打包等作業。近日,記者走進安徽明牛羽絨有限公司內,到處都是熱火朝天的景象......

一片羽毛有多「重」?在安徽明牛羽絨有限公司,也許你能找到一個不一樣的答案。從羽絨羽毛、家用紡織品再到床上用品等,小小羽毛在一家企業帶動起年銷售額達 5 個億的產業鏈。

安徽明牛羽絨有限公司創立於 1980 年,新工廠成立於 2009 年,位於素有「白鵝王國」的六安市。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安徽明牛羽絨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夕牛在六安大街小巷,一邊走一邊搖著撥浪鼓,緊隨「咚咚咚」的鼓聲發出「收鵝毛」的吆喝聲,以這種方式通知居民來收鵝毛。「那時每天都要走上百里地,走街串巷雖然很辛苦,但每天一把毛能賺5厘錢,這在當時已經算是高收入了,所以我很滿足,也不覺得累。」回憶起當年的情景,陳夕牛說,他就仿佛看到溫飽富足的生活正向他招手。

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安徽明牛羽絨有限公司經歷了50多年艱苦卓絕和自強不息的發展過程,憑藉著一片羽毛揮動著振興的翅膀。

走在該公司的縫紉生產車間,董事長陳夕牛告訴記者,為實現產業升級、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在2014年國際羽博會上,招商而來的杭州樂駝服飾,讓他們的年產值達到300萬件,具有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一件羽絨服若按傳統的生產流程製作需要一周時間,藉助智能生產線後,1天即可產出成品,一條生產線下來有幾十位工人為我們出力。周邊許多群眾在我們這兒務工,如果訂單保質保量,累計解決近1200名就業崗位。」陳夕牛說道。

據了解,近年來,公司千方百計增加就業,在原有300人就業的基礎上,通過擴大產能、招商引資、參股、合作等方式,新增就業崗位800多個,累計解決近1200名就業崗位。公司免費為新招員工開展崗前技術培訓,方便了周邊農民就近就業,既解決空巢老人和留守兒童等社會問題,又能提高農民群體技能增加收入,實現快速穩定脫貧致富。

然而,一件羽絨服帶動的不僅有就業,按照安徽明牛羽絨有限公司目前的產量,一天需要十幾萬隻鵝的鵝毛用作原材料。如此巨大的需求,帶來了由「鵝毛」延伸出的產業鏈條。

看準鵝毛需求量大的商機,安徽明牛羽絨有限公司也開始涉足鵝產業,建成了一條集養殖、屠宰、加工等於一體的生產鏈。陳夕牛說:「企業引導和扶持飼養大戶科學養殖,打造優質環保生態羽絨原料基地。以此作為示範,輻射皖西大別山地區白鵝養殖業的發展,引導帶動更大範圍農戶參與進來,促進全市白鵝經濟的區域化、專業化、標準化,已形成具有優勢的主導產業,對於六安市整個白鵝產業的轉型,向白鵝產業集約化、規模化方向發展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皖西白鵝羽毛產業和持續擴大就業,如同一對翅膀,帶動農民脫貧致富、助力鄉村振興。讓職業農民變身成了產業工人,實現了「務農、顧家、掙錢」三不誤,既解決了群眾就近就地就業難題,也極大促進了群眾務工增收難題,把群眾穩定在家門口。

40歲的楊美元在安徽明牛羽絨有限公司務工已經三年多,正是當地把小鵝毛做成了大產業,讓楊美元有了在家門口務工的機會,一個月有3300元左右的穩定收入。「只要有收入我們願意在這兒務工,現在感覺很幸福。」 楊美元笑著說。

「中國羽絨工業是一個朝陽工業,是一個常青工業。在未來的幾十年中,羽絨工業面臨著良好的國內外發展機遇,這要求我們不僅要對中國羽絨工業的發展充滿著信心,而且也要提升自身硬實力,打好發展這一攻堅戰。」陳夕牛表示,在即將到來的2023國際羽絨博覽會,是企業展示生產經營狀況的重要窗口;是結交朋友、尋找商機、尋求合作機會的重要渠道;是貿易洽談,展示發展成果,探索創新業態和創新模式,打造和提升品牌的絕佳平台,安徽明牛正「揮翅待飛」。

來源:六安新周報融媒體記者 劉婉兒 邱滴 實習生 張嬋嬋

已關注

關注

重播分享

關閉

觀看更多

更多

正在加載

    正在加載

    退出全屏

    視頻加載失敗,請刷新頁面再試

    刷新

    視頻詳情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b55b98e61dec7950d2352830fa5404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