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世間》喬春燕、於虹打起來了,為了誰能更多咬一口周秉昆、鄭娟這塊「肥肉」……
7口人住172平米在光字片算「大戶人家」,但喬春燕對「無房戶」名額勢在必得:周秉昆是他乾哥呀!難道這塊肥得流油又離她最近的「肉」,不是應該她先「咬」嗎?
沒想到讓於虹搶了先!霸道的春燕又妒又恨。
可春燕有問題,於虹就沒問題嗎?
明知道自己張了口會令鄭娟為難,但她依然說了。
網友說:「可以借住啊,到老到死都無可厚非,畢竟你不是真的無依無靠:有個研究生兒子,還有個能賺錢的小姑子啊,直接要房是不是過分了?」
正是這個理兒,所以,春燕說的「這麼好的房子你賣個慘就到手了」戳到了於虹的痛處,和自己的師父「撕巴」起來。
身為「肥肉」人設,鄭娟和秉昆要難為死了!人啊!都是「不患寡患不均」。
喬春燕為何從光字片的上進青年,變成了貪得無厭的「怨種」?
看《人世間》前半段還挺喜歡喬春燕,那時她是一個很接地氣的姑娘。
沒趕上好機會,姑娘家家被分配到澡堂子修腳,忍了!而且乾得最好!
喜歡上了曹德寶,用點小手段放飛自我、勇奪真愛,也夠「辣」!
婚後三起三落:坐上辦公室又回去修腳;去婦聯當副主任又「下放」到洗浴中心;兩次分了好房子、兩次收回……她喬春燕都扛住了。
扛的還不只是突發事件,日常過日子也得是頂樑柱:母親、丈夫、兒子的生活物資都靠它她。
可以說,《人世間》幾個女性里,除了鄭娟,喬春燕是最能扛事兒的女人。
可是,經事兒多、扛事兒多也有副作用,就是「美好的一面」磨光了,只剩世故、現實、算計…
現實讓她從一個無憂無慮、有點意思的姑娘,變成了一個無利不起早的市儈婦人。
她從前多麼務實、敢幹、仗義、激情四射!
鄭娟到周家照顧李素華,第一個替鄭娟說話的是她;
來幫鄭娟照顧老太太,教他按摩的也是她。可中年以後,喬春燕變了:生活越來越好,但她越來越「怨」。
為啥呢?因為比較。
光字片最漂亮的姑娘,趕超媳婦的師父、被秉昆寵著的乾妹妹、單位捧著的先進個人,喬春燕曾光子片的no1。
可中年以後,平庸的婚姻、儲備不足的知識,一棒子把她打回到平常人,甚至是「光字片」中等偏下的人群中間。
她嫉妒,也恨,根本上不是嫉妒於虹,而是羨慕嫉妒恨秉昆鄭娟。
憑啥他就有一個當市委書記的哥?憑啥他就站在了光字片「食物鏈頂端」?憑啥大家都越來越敬重親近秉昆,而不是她和德寶。
這就是她找秉昆辦事特別理直氣壯的原因,因為「秉昆奪走了屬於她的東西」。
這也是為啥她跟周秉義無怨無仇,卻要告他,因為她要找回「重視」和「地位」。
淺層看,春燕可氣;往深了看,春燕可憐。
爭強好勝蒙住了她的眼、怨氣讓她丟了心。
佛家講:「一念嗔心起,百萬障門開」,自此以後,她把路越走越歪。
從婚姻、遇難、喬遷看喬春燕和鄭娟的差距
生活中有這樣一種女人:文化不高、說話不多,但能把事處理明白,每個人都喜歡她。這樣的女人,很有智慧。
鄭娟就是這種人,她是《人世間》的頂級贏家:
- 一個孤兒,活成了「光字片」「老周家」之光;
- 她婚姻美滿,秉昆從青年到老年都對她視若珍寶;
- 中老年未變油膩,生活有趣有愛;
- 她的孩子平凡懂事,生了三胞胎,晚年定能安享天倫之樂……
喬春燕和鄭娟起點差不多,為何差距越來越大?與心性都有關。
「人有幾把刷子」平日看不出來,遇到事才能見真章。但在結婚、遇難、喬遷這三件事上,二人處理方式完全不同。
一、結婚時,鄭娟冷靜、沉穩;喬春燕浮躁、衝動
鄭娟雖然處境尷尬,但對秉昆的追求仍然經歷「初見、拒絕送錢、再見、交心、拒絕、報恩、被求婚、接受」的長期過程,過程中她真誠付出,也一直在品秉昆這個人。
這說明他是冷靜的、沉穩的、理性的。
而喬春燕呢,對德寶「一見鍾情」,一夜之間就倉促輕率地「把事辦了」,霸王硬上弓,實在是衝動!
二、遇難時,鄭娟能認清劣勢、無欲則剛,喬春燕太剛易折、貪心不足。
鄭娟婚後有4次「大難」:惡人駱士賓來索子、兒子美國喪命、秉昆入獄9年,看看她都做了什麼:
喬春燕有兩次「小難」:一次是單位讓她騰房,一次是兒子「走失」。
第一次春燕掉過頭來「威脅」秉昆:朋友也分三六九等是不?
第二次她怨恨上了小龔叔叔,還打算上周秉義的談判桌上鬧事。
鄭娟是該硬的時候硬、剛軟時軟,也沒有太大的野心,懂得與人為善、見好就收。
喬春燕就不一樣了,一味強硬,且什麼都想要、慾望太多!
「自己到哪兒都應該是最風光的那個」,誰破壞了這個設定,哪怕是老天爺,喬春燕也恨不得能上去揣兩腳。
當一個人過分剛硬的時候,他就離被人排擠、成為眾矢之地不遠了。
三、喬遷:鄭娟知道什麼最寶貴,喬春燕迷失了自我。
鄭娟活到50,被光字片的朋友和鄰里由衷敬愛,因為這個女人知道什麼最寶貴——
愛情最寶貴:只要能跟秉昆在一起,別無他求;
親情最寶貴:拆遷她第一個搬,既支持了大哥又給大家做了榜樣;
感恩最寶貴:於虹幫過她,自己有一口飯吃,就不能餓著朋友;
一句話,真情最寶貴。
正因為鄭娟「以心換心」,她才配得如此溫暖的後半生。
二人的對比之下,鄭娟活到了「無我」的境界,喬春燕則停留在「自我」里,而且跌入了「二元論」的極端:
一切為我好的就是合理的,否則就不公平;生活中,活得比別人好才算成功,否則就失敗了。
現實中,擁有這種思想的「喬春燕」太多,隨波逐流、利益至上、想通世故人情贏個大滿貫…
這樣好不好?短期肯定會獲得利益。但深想,人一旦被功利、二元論所左右了,她就失去自我了,因為人生的衡量標尺交到「別人」手中了。
於虹是「白茶」嗎?她非故意但不無辜,與喬春燕半斤八兩
最後說說於虹。
離開《人世間》「悲慘人妻」的語境,於虹的做法多少有些「白茶」。
道德綁架鄭娟要房子,入住新房還是秉昆墊的房款;對自己的師傅、給她找過工作的春燕,一言不合就大打出手。
她真的無心無辜嗎?
回顧於虹的人生:20歲拜師春燕,後經春燕介紹嫁趕超,雖然窮,但趕超有責任心,於虹一直被保護得很好。
趕超是「餓死不求人」,但於虹卻並非有骨氣的人,她是自我保護欲很強的女人。
目睹了洗浴中心的「不光彩內幕」,喬春燕嚇得回家路上「想辭職」,春燕勸了一番,她才安心繼續幹下去。
於虹似乎是那種典型的見識少、不擔事、沒責任心、不願意主動思考的女人,腦子裡最重的就是自己會不會受傷。
這種天性讓她習慣性依賴強者,以前是依賴趕超,後依賴喬春燕,再後來依賴周秉昆、孫小寧。
孫小寧第一次去回家給的1000塊錢;趕超去世後拿出給侄子上學的2萬塊,於虹都心安理得接受。
「依賴」已經成為她的習慣,所以她能說得出口:「把那小房給我唄」。
比自己強的人,都可以依賴,自己「求」了就會「得」…這是典型的弱者思維。
因為一直依仗這種思維生存,於虹很懂「以弱的姿態」博取強者的同情。
多年前她求喬春燕找工作,第一次沒辦成,於虹沒一句責備,而是笑笑,拉起喬春燕的手說感謝,這樣喬春燕更內疚,回頭死命幫她找工作,找到為止。
這招同樣用在鄭娟身上,好用加倍!
事實上,於虹沒有那麼慘。她有工作、兒子是研究生,有小姑子資助。大結局中,她的兒子成為了教授要接她去住,這個要來的房子何用?只是她要死死抱住的心理保障罷了。
綜上,於虹和喬春燕本質上半斤八兩,只是一個以強者姿態威脅秉昆,一個以弱者姿態綁架鄭娟,
這一強一弱,更突出鄭娟人品的難得。
把一輩子都再也賺不到的房子,公平嗎?或許不,但在她的心裡這麼做是讓她心安理得的,感到快樂的。
她終究與她們不同,是強者。
《人世間》已經大結局,#導演李路發文告別《人世間》#時,仍然有網友在為鄭娟兩口子的「吃虧」憤憤不平:人世間是好劇,但秉昆好人天花板太高了,尤其最後房子送於虹的劇情,這樣的「好」讓人望塵莫及。
也有人評論「以某些人的格局是不可能的,但以另外某些人的格局是可能的」。
的確如此,作家史鐵生說:
大劫大難之後人不該失去銳氣,不該失去熱度,鎮定了但仍在燃燒,平穩了卻更加浩蕩。
秉昆當年,曾看出春燕和德寶為何不願借他錢,當下未必看不出來於虹對鄭娟的小心思。
矛盾過,掙扎過,但他們最終仍然決定,不計後果地付出。
這是因為他們的熱情在燃燒,他們胸中的真情真義在浩蕩——無論如何,要讓趕超的媳婦過上好日子!
「房子糾紛」引起爭論是好事。
正是因為素材「罕見」,才能再次喚起久違的、大眾對「理智與情感」「利益與真心」的爭辯。
物質主義至上多年,我們也需要濃烈而真摯的情感文化衝擊一下:親情、友情、愛情至上!
李路導演說:「值得歌頌的不是苦難本身,而是艱難生活下小人物之間的守望相助,這是當代年輕人所缺少的。」
讓我們相信鄭娟、秉坤這樣的「好人」的存在吧!
讓我們相信:雖然我們的肉體生於塵土,但靈魂一定要高貴如星塵。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b54a2638cf75f8830a8b878368dd3f0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