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年來,新中式茶館大熱,但這門生意真的能「長紅」下去嗎?
但最近,我在常州就發現了一個存活24年的茶館品牌,專做年輕人茶體驗,開出多家大店,有58萬會員,500萬人次的年接待量。
它是怎麼做到的?我和天語雅閣運營負責人馮晶聊了聊,發現了一條「茶飲集合店」的新思路——
年接待量500萬人次
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最近去常州,我發現了一家存活24年的「自助茶館」,叫做天語雅閣。
它不僅成立時間足夠長,銷量和會員數還很驚人:
據了解,天語雅閣目前有13家直營店、近30家加盟聯營門店,多開在江蘇的二三線城市;整體平均日出杯量4.3萬杯,最高日出杯量6萬杯;並擁有58萬會員,500萬人次年接待量。
這家點為什麼能吸引這麼多消費者,還有超高出杯量?我去了門店實地打卡。
這家店面積足有1000平,我進店已經是晚上9點多,但店內還有不少顧客:有拿著手機看股票的中年人,也有攤開作業的學生,還有不少正在打撞球的年輕人。
繞到吧檯,我發現這裡的吧檯面積很大,設備也很齊全,熬煮珍珠的鍋、冰沙機、雙頭咖啡機、雙頭開水機等應有盡有。
剛入座,我就發現菜單印在台卡上,一目了然:
門店採用自助點單模式,茶位費45~60元/人,春節等特別假日65元/人(包間/餐食費用另算)。菜單上有50多款飲品可選擇,從原葉茶到奶茶咖啡一應俱全。
除此之外,天語雅閣打破「即取即走」的茶飲模式,又和單純開大店堂食的邏輯不太相同:
店內主做堂食,除了設有卡座,還有不同面積的包間滿足多種社交需求,部分門店甚至設立了撞球廳和麻將桌。
不僅有娛樂空間,還能直接作為餐廳:店內有幾十款餐食,中餐到西餐、小食到火鍋應有盡有。
可以明顯感受到,這家茶館的經營模式和邏輯更像是集自助餐廳、茶館、休閒娛樂場所為一體的「集合店」。
這麼「複雜」的屬性,再加上如此多的會員數和客流量,讓天語雅閣難以被定義。這到底是種什麼模式,為什麼會吸引如此多的顧客?我做了一番了解。
找到茶館新模式:
翻台速度快,打造「空間集合店」
詳細聊了聊後,我發現這家不像茶館的茶館,反而抓住了多個年齡層的消費者,讓飲品不再是年輕人的專屬。
1、菜單結構合理,上座率高
菜單上飲品這麼多,該怎麼保證出品效率?
馮晶告訴我,考慮到菜單種類繁多,他們會在推新品的時候儘量做到「一款物料,滿足多款產品製作」,極大降低容錯率,並定期進行出品效率考核,避免顧客等單時間過長、吧檯動線混亂。
由於門店空間足夠大(平均都在500平方以上),這還提高了翻台效率,馮晶告訴我,雖然在天語雅閣聚會的顧客有很多,但由於卡座足夠多、包廂選擇性足夠靈活,所以上座率高的同時,翻台效率還很快。
2、雖然「自助」,但產品體系緊跟新茶飲
「80後會來點杯茶慢慢喝,順便看看股票;90後聚會屬性強,他們也更愛體驗那些新奇的限定款。」馮晶說,雖然店內有多款餐食,還有撞球廳等娛樂場合,但來的客人還是以「喝」為主。
這樣的「飲品忠誠」,離不開對市場風向的敏感度。
據了解,他們的全系菜單會隨著市場流行而適當刪減變化,並跟隨熱點推出限定款,比如今年受到關注的圍爐冰茶、去年冬季的圍爐煮茶等等。
「雖然看起來不像茶館,但我們的用料和茶館無差,同樣有專人去供應鏈工廠實地觀察和選品,並且像茶飲店那樣設立了總倉配送,保證物料新鮮度。」
3、豐富的社交場景,打造「空間集合店」
過往飲品店內社交模式往往是單一的:開放空間的奶茶店是年輕人的碰頭社交場合;包間私密的傳統茶館是上班族的會議場地。
但天語雅閣卻做到將不同年齡層的社交需求都濃縮在一家店裡,打造空間集合店。
「我們將包間做了不同面積規劃和設計,保證每一位來的客人都『有地可去』,並且將包間與包間的距離做了規劃,保證隱私性。」馮晶說。
並且,天語雅閣還在門店面積更大的店裡還設置了撞球桌,從大眾點評上看,有不少顧客都會因為撞球桌而專程到店消費。
4、線上競猜+線下品鑑,豐富活動吸引客流
除了用餐、聚會,天語雅閣還能變成品鑑會場地。
馮晶告訴我,為促進會員充值復購,他們定期還會開展線上競猜活動和線下活動,讓會員和品牌的連結性更強。
其中:
「這會讓會員產生『自己人』的感受,也更願意配合做測試,拉近與會員之間的連結。」她說。
4、不僅是茶館,甚至還組織「旅遊團」
不僅店內活動很豐富,天語雅閣甚至能變成旅遊團。
據了解,在部分節日會員儲值活動中,天語雅閣還會提供線下旅遊活動,分為短期周邊游(南京、上海)和長期游(港澳游等),在旅程中,還會安排專員全程攜帶茶歇餐點,做到「即走即飲」,提高品牌忠誠度和用戶黏性,強化品牌IP。
未來的茶館,不能只是茶館
「集合店」值得被重視
天語雅閣這種經營模式,讓我想到了近些年流行的集合書店。
它們都具備看似僅提供單品類服務,實際擁有集合屬性的性質,將吃喝玩樂放在一個場景中,把茶館/書店變成了目的地。
實際上,近兩年也有頭部品牌下場打造「集合店」,比如星巴克在上海開出2700平的烘焙工坊,不僅可以看到咖啡豆的烘焙全過程,還可以近距離體驗虹吸、冷萃等不同的萃取樂趣,再加上琳琅滿目的零售品、專屬烘焙工坊的特調飲品,直接把咖啡店打造成綜合景點。
奈雪的茶在今年打造「奈雪茶院」,開張就成為深圳茶館熱門TOP1,不僅有零售區、堂飲桌台,還有開放式的榻榻米隔間、獨立茶室,甚至有1間能容納7人的私人影院。
還有去年茶顏悅色開張的「小神閒茶館」,店內設置普通水吧和精品原葉手沖茶區,門店設置獨立包廂和長條桌座位、雙人桌、四人桌座位等等。
可以看出,「茶館」這一定義正在被緩慢重塑,它不再僅是喝茶的地方,而是有了更多可能性,滿足多群體需要。
過去,我們一直都在討論什麼是新中式茶館,或許「新中式」不一定要風格古色古香、產品意蘊深刻,它的本質意義,是為「茶」提供了更豐富的想像空間,讓人們能在其中放鬆社交,打造真正符合需求的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