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三種家庭內耗,來源於父母,占一個也會從興旺走向衰敗

2022-06-17   仲念念。

原標題:​有三種家庭內耗,來源於父母,占一個也會從興旺走向衰敗

圖/源自網絡 侵權請聯繫刪除

家是一個人最後的避風港,也是寄託了我們最多溫暖期待的地方。

俗話說,家和萬事興。只有家庭氛圍和諧,家庭成員之間齊心協力,不管是個人還是家庭,才能夠越來越好。

但是在一起生活過日子,就算是至親的親人也會有矛盾和摩擦。有些家庭之間總是存在著內耗,這些內耗有些源於人生目標的不同,有些卻是源於我們的父母。

這三種家庭內耗往往都源於父母,需要我們提高警惕,因為這是家庭走向衰敗的開始。

一: 把自己的理想加諸於子女身上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很多父母對孩子的期待,在父母眼中自己的孩子都有無限的可能。只是有時候這些期待,卻成了孩子沉重的負擔。

有一些父母,他們對於孩子的期待並不是出於孩子自身的考慮,而是為了彌補自己曾經的遺憾。他們把孩子作為了自己的影子,他們沒有完成的理想希望孩子可以為他們完成,他們的遺憾希望孩子來幫他彌補。

這樣的父母對孩子未來的規劃,往往是主觀的,他們從自己的角度出發,打著愛的名義替孩子規劃好他們今後的路,可是卻忘了問一問,這條路究竟是不是孩子想要走的。

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續,但是絕對不是父母人生的復刻,也不是用來彌補他們遺憾的工具。父母所期待的並不一定是孩子想要的,如果不注重孩子自己的意願,而是一廂情願地把自己的想法加諸於孩子身上,那麼所造成的結果就是父母和孩子之間漸行漸遠。

明明都是互相深愛的人,卻總是在做著傷害對方的事,這種父母這種自以為是的愛對於孩子來說實在是過於沉重了。

二:無意義的攀比

每個孩子童年時都有一個最討厭的「別人家的孩子」,他們常常出現在父母的口中,在各個方面彰顯出我們自身的不足。

從父母的角度來說,他們的出發點是好的,希望別人家的孩子可以成為我們的榜樣,激勵我們變得更好。可是從孩子的角度來說,這樣的攀比並不能夠激發我們努力的熱情,反而是讓我們產生了厭煩和逆反。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珍寶,優秀也不是比較出來的,而是發自內心地欣賞。

如果一直生活在這樣的負面暗示之中,孩子常常會變得內向,畏縮,甚至是自卑。他們總覺得自己不如別人,對自己沒有了信心,這對他們一生的影響都將是巨大的。

這份攀比並不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結束,即使我們已經長大成人,在父母眼中依然是那個處處不如人的孩子,大到工作婚姻,小到長相穿搭,每一處都可能會成為被挑剔的對象。

這會讓我們開始懷疑父母對我們的愛,也會開始懷疑我們自己人生的價值。

盲目拿自己的孩子跟他人的孩子做對比,這不是愛孩子,而是害孩子。

三:凡事獨斷專行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他們也擁有著比我們更加豐富的人生經驗和智慧,但是這並不代表著父母所說的一切都是對的,也不代表著他們的每一句話都是我們的金科玉律。

父母和孩子之間需要有理解和溝通,同樣也需要不同的意見能發出自己的聲音。

最了解我們的、最知道我們想要什麼的,其實並不是父母,而是我們自己。即使我們有些想法不夠成熟,但那確實是我們最真實的想法,它應該得到尊重。

有些父母卻很少去聆聽孩子內心的想法,他們獨斷專行,剛愎自用,說出的話就是一言九鼎,必須要百分百地貫徹,沒有給孩子任何自由的空間。

聽不進意見的父母並不是開明的父母,這樣家庭中成長起來的孩子,通常和父母的關係不會多親密,即使有尊敬也是帶著畏懼的。他們不會向父母敞開心扉,交流心事,家庭中也就很難有親密的氛圍,而更像是一個冷冰冰的旅店。

希望家裡面的成員都可以尊重理解,互相傾聽,不要讓最溫暖的家成了我們最想逃離的地方。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