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偶與現偶,是偶像劇市場上兩大重要品類,且二者之間存在一定的競爭關係。今年暑期檔《長相思》《蓮花樓》等熱門古偶劇的播出,將現偶壓得有些光芒暗淡。而《南風知我意》的播出又給「古現之爭」增添了幾分不確定性。
現偶市場現在整體情況是什麼樣的?這幾年現偶不及古偶的背後,除了與觀眾審美有關,是不是也和內容本身有關?現偶市場的下一步應該走向何方?本文深度文娛(ID:shenduwenyu)想借著《南風知我意》的熱播,談一談當下的現偶市場。
2023進入倒計時
現偶劇還有多少王牌
按照一般規律來說,古偶的主要受眾以學生黨為主,所以暑期檔是古裝劇的天下,寒假也會有不少S級古偶播出,而現偶則會穿插在這兩個假期之間播出。
今年的現偶劇整體表現不及古偶亮眼,特別是被寄予厚望的《我的人間煙火》意外口碑翻車後,更顯得古偶市場一家獨大。除《南風知我意》以外,下半年待播的熱門現偶劇,還包括鍾楚曦與張雲龍主演的《最遙遠的距離》、許凱和譚松韻的《你比星光美麗》、楊紫搭檔范丞丞的《要久久愛》、白鹿與王鶴棣的《以愛為營》以及張晚意和孫怡的《我知道我愛你》。
這幾部待播劇中,最具爆款相的還是《要久久愛》。
楊紫本身是小花中扛劇能力最強的一個,且演技具有說服力,不會讓人出戲。《長相思》能夠在今年的古偶混戰中脫穎而出,與楊紫這位大女主有直接關係,就如網友所說「這種4男愛1女的大瑪麗蘇劇本,不是楊紫的話別人還真有可能接不住。」
這幾年楊紫演了不少身份尊貴的神女,但她本人身上還是有種校園感,所以《要久久愛》的校園背景由她來演繹應該不至於讓人覺得出戲。再加之楊紫在不少觀眾心中一直是劇集品質保證,所以相信這部現偶播出後,播放量應該會不錯。
《你比星光美麗》的演員本身演技沒有問題,唯一讓人擔心的是,角色與演員本人之間會不會不夠貼臉。
譚松韻的觀眾緣也相當好,但她之前出圈的大部分角色都屬於妹系,這部劇中她飾演的卻是女企業家,未免讓人擔心甜妹譚松韻能不能撐起這樣的姐系角色。當然,只要角色能夠立住,這部劇小爆的可能性也很大。
《以愛為營》的兩位主演都是自帶粉絲基礎,特別是王鶴棣,在去年《蒼蘭訣》之後人氣暴漲,成為不少女性心中的「雲男友」,當然白鹿在新晉小花中人氣也很旺,開播前相信會吸引不少人提關注入股。
深度文娛認為,這部劇需要擔心的,還是關於角色職業線的刻畫。財經記者與創投總裁之間的故事,看起來很符合偶像劇的框架,但如今的觀眾對於「記者、創投」等並不陌生,甚至很多人就是從業者。這種比較常見的職業,其實最難刻畫得令人信服,所以還是等待劇集開播後的結果。
剩下的《我知道我愛你》和《最遙遠的距離》,各有自己的優勢,但從整體來看距離前幾部劇稍有差距,但也有小爆款的可能性。此外,待播現偶還有羅雲熙和章若楠的《愛情遇見達爾文》、宋茜和陳星旭的《我們的翻譯官》等。
總之,從整體來看待播現偶劇的盤子組得都算不錯,演員也都是自帶號召力的。因此「古現」之爭雖然看似古偶占了上風,但最終結果如何尚有觀察空間。
從「有風」到「南風」
熱門現偶劇乘了什麼風
看過了待播現偶劇序列,不妨再回看一下今年在廣泛範圍內引起討論的現偶劇,都具備了哪些特徵。
先說年初的《有風》。這是《夢華錄》大爆,劉亦菲從大銀幕回歸小螢幕後,播出的第二部作品。其實當時這部劇面臨的競爭還是比較激烈的,播出時間在冬季,不僅要和其他劇集競爭,還要和熱門電影「搶觀眾」。
《有風》前期的討論度並不算太高,但卻靠著與當地文旅結合迅速在各個社交平台破圈,並且形成了一股「有風效應」。
有人說這是一部「慢綜藝劇集」,它的劇情本身不複雜,人物關係也簡單,整個節奏是慢悠悠的,確實很像慢綜藝。也正因為如此,最初這部劇的口碑發酵很慢,即使有劉亦菲的美、李現的蘇,也很難找到讓人共鳴的情緒點。
但在劇集傳播中,主角之間的愛恨糾葛是一種撬動大眾的情緒點,而美景美食慢生活同樣可以撬動大眾。劉亦菲的穿搭、劉亦菲在劇中去過的地方,成為年輕人效仿、打卡的對象,在社交媒體的加持下,《有風》一下子火了起來。
不過深度文娛發現,《有風》的火多是圍繞著這些劇外內容,而關於劇集本身其實討論度並沒有太高,很多人甚至沒有完整看過劇,只是看了一些美圖或cut,就去get同款。
與《有風》相反,最近霸屏的《南風》,則屬於劇集內容本身引起關注和討論的類型。
說來奇怪,最近幾年傳統型霸道總裁的人設已經很難吸引觀眾的注意力了,甚至有人以霸總語錄為背景,創作了「丫頭文學」,可見大家對這種古早人設早已不感冒。可《南風》的男主傅雲深,也是個霸總。
從觀眾反饋來看,拋開成毅本身積攢的觀眾緣不談,傅雲深能被觀眾接受,靠的是將霸總這個人設拆解,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保留男友力和蘇感,去掉油膩的部分,讓傅雲深多了一些撒嬌、示弱的劇情,使其符合當下觀眾的審美偏好。
另外,《南風》中的反派擔當,由付辛博飾演的傅雲深的哥哥傅西洲,則更像傳統意義上的霸總——冷酷、話少,有無情的一面。
但觀眾對於配角的要求本就不像對主角那麼多且全,加之傅西洲是反派,所以傳統霸總的設定放在他身上倒也算合理,觀眾自然也就接受。
當然,《南風》的播出也撞上了一個極佳的時間點:《我的人間煙火》意外捧紅孟宴臣。孟宴臣的妝造與傅西洲有類似之處,兩人都有種禁慾+斯文敗類的感覺,曾為孟總痴狂的觀眾,在這一輪《南風》播出後,容易將對孟宴臣的好感轉移到了傅西洲身上。
這部劇在空降播出後,僅6小時優酷站內熱度便破8000,可見雖然是積壓劇,但它因為擊中了觀眾的審美偏好,而且恰好踩上了上一輪熱門傳播留下的情緒點,所以在播放量上仍有較為突出的表現。
現實為王還是打造夢境
現偶下一步應該怎麼走
現偶並非沒有過壓倒古偶的輝煌過往,但那要追溯到曾經台偶統治大陸電視台的時期。那一時期的台偶,以現在的目光來看,劇情粗糙且懸浮,更沒有多少邏輯可言,觀眾卻偏偏就是喜歡。
這大概是因為,人們看偶像劇的心理機制。人們看偶像劇是想學習人生道理嗎?當然不是。他們只是需要一個避風港,需要一種現實中沒有的情感體驗,越誇張的劇情,帶來的情感體驗反而越強烈。
這也能夠解釋,為什麼古偶大行其道,而現偶日益式微。
最近幾年,現偶走上了現實主義道路,試圖在偶像劇的框架下去討論、反饋社會問題。這當然不能說不好,但卻削弱了現偶吸引觀眾的核心。
相反,動輒幾生幾世、四海八荒的古偶劇,沒有半點現實基礎為依託,可觀眾在這些神魔大戰中,仍舊找到了能夠讓自己暫時逃離現實的精神樂園。
當然,觀眾的口味和偏好是可以被培養的,或許當市面上走現實主義題材的現偶足夠多的時候,觀眾也會接受這種做法。但這無疑是一場長期戰爭,而且顯得稍微有那麼點沒有必要。
那麼站在十字路口的現偶,究竟是要走向現實還是走向夢幻呢?這或許不是一個必須選邊站的問題,而是可以二者兼得的事情。
就拿《有風》和《南風》來說,他們分別抓住了觀眾不同的情感需求,並且給予滿足,自然在播放量和討論度上獲得了成功。
過去做偶像劇,前輩們總是說要有激烈的衝突,才能引起觀眾的興奮。實際上《有風》提供了一種,不需要人物之間有激烈衝突和複雜情節,照樣能撬動觀眾的方式,即從劇外借力。
其實這幾年文旅結合的案例越來越多,各個地方政府也願意和影視公司合作去做內容。以前這種與地方結合的劇集以正劇、歷史劇或家庭劇居多,但偶像劇其實是最容易調動年輕觀眾觀看興趣的,而年輕觀眾又是社交媒體上最活躍的一群人,他們會自發傳播相關內容,繼而達到自來水效應。
這種以偶像劇+文旅的模式,不需要太複雜的情節,只要突出拍攝地的美景與生活的閒適,就有成功的可能。
《南風》則提供了另一種思路,我們發現這部劇中其實也存在一些,生活中不太可能出現的情節,但這並不影響觀眾的觀看體驗。相反,在這種有些超現實的情節中,往往是男女主感情進展最迅速的橋段,觀眾獲得的情感體驗強烈,他們的需求得到了滿足。
其實觀眾是有自己的分辨能力與需求偏好的,偶像劇對他們來說就是逃離現實的港灣,也並不是所有觀眾,都想通過偶像劇去學點什麼,所以與其繼續模糊偶像劇與現實題材劇集之間的界限,倒不如回歸偶像劇的原教旨——為觀眾造一場美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