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化採購行業競爭加劇,「混戰」之中誰能脫穎而出?

2022-02-22   科技觀

原標題:數字化採購行業競爭加劇,「混戰」之中誰能脫穎而出?

數字化採購作為助力政企交易降本增效、積累核心數據資產的重要方式,從誕生之初經歷了萌芽期、快速發展期,目前已經進入爆發期。當越來越多的企業認識到數字化採購在降本增效實踐中的重要意義,數字化採購的市場將持續增長。根據海比研究院預測數據,2022年我國數字化採購市場規模將達到28億元,同時,未來3-5年數字化採購市場仍將保持高速增長,增速將保持在30%-40%。

數字化採購市場規模的不斷擴大,為現有的行業廠商提供了更大的發展空間,同時吸引了更多綜合性廠商的加入。目前在中國企業數字化採購領域,已有京東、阿里等電商巨頭入局。此外,傳統軟體平台廠商、垂直電商、工具型廠商、B2B採購平台等諸多類型企業均在發力,企業資金、技術、服務等能力的提升,也成為行業競爭加劇的催化劑。

總體來看,我國的數字化採購仍處於發展初期,尚未出現具有絕對優勢的龍頭企業。數字化採購賽道的「混戰」局面,仍將持續一段時間。在此過程中,誰能真正地理解並滿足客戶需求,為客戶提供優質的服務,誰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引領整個行業的發展。

採購是數字化轉型的重要抓手

劉寶紅先生在《採購與供應鏈管理》里提到供應鏈管理可以分為三大部分:一是採購/供應管理,二是生產運營管理,三是物流管理(交付)。可見,「採購管理」在整個供應鏈管理中屬於非常重要的一環。

數字化採購作為採購管理的進一步延伸,不僅注重企業內部採購效率的提升,更重要的意義在於通過SRM、供應商協同、戰略尋源等協同,實現降本增效、提高合規性、管控支出預算、提供業務洞察與數據分析,進而幫助企業進行採購決策與執行,助力企業找到更優質的供應商,並且能夠在線管理供應商,管控風險,形成「端到端」的採購管理體系。

因此,採購從一開始圍繞「供應商」開展,發展到如今圍繞「供應商協同」不斷優化,逐步構建起連結供應商的網絡生態,提升供應鏈響應速度和協同效率,進而將採購平台的價值最大化。因此,採購平台在數字化採購乃至供應鏈管理過程中,正在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正如北京築龍董事長孫建文曾多次公開表達的觀點-數字采招平台是供應鏈管理的重要抓手。

數字化採購超級藍海,供應鏈協同或成軟體廠商致勝關鍵

據億歐智庫相關數據顯示,我國數字化採購行業2020年交易規模達到2.04萬億,預計2022年達到4.32萬億。目前來看,我國的數字化採購率遠低於美國,整個市場仍處於發展初期,未來市場的成長空間很大。

然而,廣闊的發展空間也對承載這一藍海市場的採購平台廠商提出了更高要求。

究其原因,從軟體廠商角度來講,企業的數字化轉型升級對採購軟體平台的要求越來越高,傳統的項目制解決方案難以滿足客戶需求,軟體廠商要被迫做出升級;從客戶角度來講,在用平台逐步進入到更新換代期,客戶對於平台的易用性、靈活配置、交付時間、供應鏈管理等需求越要越高,原有平台已無法滿足客戶需求;此外,新加入的創業型廠商具有一定的後發優勢及優秀的產品創新能力,但資金情況十分受限於第三方投資機構,同時由於自身對行業的理解與B端客戶的真實需求之間的差距,導致其產品落地難度加大,現階段其產品仍將處於磨合期。

應該看到的是,目前行業正處於新舊交替、更新換代的階段,傳統廠商拓展新客戶難度增大,資本在行業賽道的參與度增加,加之政策的不確定性,導致行業競爭加劇。只有真正理解客戶需求,以更加宏觀的視角跳出採購行業、放眼供應鏈協同管理的全鏈路,以專業化、協同化的角度發展,才能獲得在行業賽道上脫穎而出。

例如對於過去獨立存在的建設工程、政府採購、網上商城等模塊,如今客戶更多地採用系統化邏輯進行思考;客戶對於採購管理、智能化應用關注較多,但廠商目前對此布局仍存在一定空白;以前行業廠商對客戶需求可以進行單點滿足,但隨著客戶需求提升到全鏈路管理,軟體廠商不得不持續拓展自身業務和能力的邊界。

對此,深耕行業多年的北京築龍戰略發展負責人孫禹璇發表了自己的看法:「客戶需求很難有一家廠商能夠全部滿足,那些具備專業化、協同化特質、綜合能力更加突出的企業,在網際網路基因的基礎上,擁有強大創新能力、業務理解能力、洞察能力、產品抽象能力,並且有實力進行資金投入的企業,才能在激烈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身處數字化轉型的大背景下,客戶需求早已悄然發生改變。「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企業對於廠商的要求早已不是為其提供一個採購管理的工具和平台,而是需要賦能企業採購管理、供應鏈管理的能力。說到底,就是要通過服務為企業搭建一個多對多的行業採購供應鏈商業網絡,賦予企業採購平台商業價值。

可以預見的是,那些深耕行業多年、擁有豐富行業經驗的廠商,如果能夠洞察企業客戶的深層次需求,抓住「供應鏈協同」這一關鍵點,必將在數字化採購這一賽道上占得先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