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文壇 | 張琳萍:趕鵝姑娘
趕鵝姑娘
作者 張琳萍
鄉下的院子很大,四四方方的一大片,正中間是整齊的紅磚鋪成的一米寬的筆直的過道,偶爾有幾片不知從何處飛來的落葉,在風裡打著旋,翩然起舞。地面的土被一遍又一遍,一年又一年,用石碾子碾的又瓷又硬,泛著亮光,即使是下雨天,踩上去,也是光溜溜的,不小心還會打滑,完全不用擔心泥巴會黏在鞋子上。
北牆下,七隻大鵝悠閒地踱著方步,隨意的啄著食物。時不時引吭高歌,此起彼伏,攪動了安靜的午後,卻一點也不聒噪。女孩從屋內跑出來,伸著手臂在鵝群里穿行,鵝就圍著她叫。
女孩不怕鵝,鵝也不會啄她。她還記得,這七隻鵝被爸爸帶回來的時候,還特別小,一個籮筐都放得下。毛茸茸,黃澄澄的,擠成一團,就這樣被養在院子裡,一起養的,還有籠里的雞。有時候放學後,女孩會割草給鵝吃,也會給鵝喂玉米粒、拌好的麩子皮。鵝長得很快,飯量也很大。有生人來它們會大聲的叫著,扇著翅膀,踢踢踏踏一起撲上去啄。這個時候,女孩就會大聲吆喝著跑過去,把鵝趕回院子牆角去。
女孩七八歲,和鵝一起在院子裡長大。鵝下蛋了,鵝蛋很大,可是並不太好吃,女孩喜歡拿著大鵝蛋玩,把它放在雞蛋里,看著她突兀的傲然獨立。
女孩喜歡放鵝。村外有個廢棄澇池,據說是以前的供水站,人工挖成的,一半在藍天下映著天上的雲,一半掩映在大槐樹下。在澇池中間,建著一個水泥房子,頂上平平整整,一根粗大的水管,一頭搭在水房,一頭在岸邊。午後,小姑娘會拿著一根竹竿,趕著家裡的七隻鵝,去澇池放鵝。女孩喜歡放鵝,更喜歡帶著作業本或者一本少年月刊一起去。一開始,爸爸媽媽會讓哥哥帶著妹妹一起把鵝趕過去。哥哥貪玩,只要把鵝趕下水,就去找自己的小夥伴一起玩,留妹妹一個人看著。
妹妹站在岸邊,看著鵝歡快的奔向水池,「撲通撲通」的跳下去,在水裡撒歡,嬉戲、游泳、此起彼伏的引吭高歌……或悠閒,或喧鬧一片。時間久了,無聊起來,就把目標盯在了澇池中間的電房,小心翼翼的抱著水管,爬到電房上面去。站在水房上面,小心的四面巡視,帶著小小的害怕和滿足感。黃昏時分,一根竹竿,一個姑娘,一群大鵝,搖搖擺擺。嘎嘎喳喳的,在斜陽的餘暉里歸來。
姑娘很期待放鵝的午後。她會帶了作業本,帶了小板凳,坐在澇池的小水房上寫作業,讀少年月刊。鵝在水池裡游泳,姑娘在水房上讀書學習,作業和書本,更像道具。姑娘來來回回在水管上爬上爬下,膽子越來越大,走得也越來越穩,最後都可以站著自如的上去下來,她很歡喜。這種日子,持續了大半年之久。
後來,家裡的鵝被陸陸續續送了人,最後只剩下一隻,也不必趕去澇池讓它游泳了。再後來,澇池也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被村裡的人承包,養了魚,又種了蓮菜,再後來,變成了蘆葦盪……現在,那個地方,水早已經乾了。再也尋不見澇池原來的影子。姑娘再也沒有養過鵝。
作者簡介
張琳萍,陝西渭南人,教育工作者,臨渭區作協會員,長於詩歌散文。以文抒心,以文會友,以文字行走在煙火人間並樂享精神的富足。
來源:三賢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