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有「三恨」。
一恨鮒魚多刺,二恨紅樓未完,三恨海棠無香。
中國電影也有「三恨」。
一恨周星馳與吳孟達,無法再次合作;
二恨六小齡童的「中美合拍西遊記」,遙遙無期;
三恨烏爾善的《封神三部曲》,遲遲不能上映。
不過這「第三恨」,最近出現了轉機。
6月6日,烏爾善親自宣布,《封神第一部》正式定檔7月20日。
這部電影匯聚了費翔、李雪健、黃渤、夏雨、袁泉、王洛勇、陳坤等大咖,是近些年急缺的華語超級大製作電影。
暑期檔是除春節檔之外,全年最熱的檔期。
過去9年,就有5個年度票房冠軍,出自這個檔期。
比如2014年的《變形金剛4》,2015年的《捉妖記》,2017年的《戰狼2》,2019年的《哪吒之魔童降世》,2020年的《八佰》。
最近3年,受疫情影響,這個檔期再也沒有誕生過35億+的片子。
今年是疫情徹底放開後的第一年,《封神第一部》作為暑期檔的種子選手,本應該是萬眾期待才對。
但奇怪的是,定檔消息發布後,幾乎沒掀起什麼水花。
網上僅有的聲音幾乎都是冷嘲熱諷。
影片還沒上映,很多人已經說它「撲街預定」了。
按理說不應該啊!
《封神》系列是烏爾善在《尋龍訣》上映後拍攝的作品,一共分為三部。
據傳投資接近30億,是國產電影史上從未有過的大片。
我們對比一下,屢破紀錄的《長津湖》系列,加起來製作成本是13億,票房加起來接近百億。
《封神》的成本,是它們的兩倍還多,簡直就是巨無霸。
烏爾善的《尋龍訣》曾用22天,成為國產片票房亞軍,大家對《封神》自然充滿期待。
很多人預言《封神第一部》票房50億起步,甚至可能超過《戰狼2》成為歷史第一。
更有人直言,如果這個系列拍得好,它就是中國的《指環王》。
沒想到,經歷了4年的蟄伏,當這部大片真正要來的時候,大家的口風全變了。
昔日的「小甜甜」變成了「牛夫人」。
這4年,《封神》到底經歷了什麼?
趙本山的小品《昨天今天明天》里有句經典台詞:
「我這張舊船票,還能否登上你的破船?」
這句話用在《封神》上,再合適不過了。
早在2019年,《封神》就定檔了,所以說這是一部4年前的電影。
再仔細算,早在2017年,烏爾善就找來國內頂級視頻製作團隊「魅思映像」給《封神》做特效。
換言之,它使用的是6年前的拍攝及視效技術。
在當年,它的技術十分超前。
導演郭帆去劇組探班,回來後感嘆,和《封神》比起來,《流浪地球》就像是小作坊生產出來的作品。
烏爾善是學美術出身,對電影畫面的追求特別嚴格。
2018年,他帶著特效團隊前往洛杉磯,和世界頂級動作表演大師安迪瑟金斯進行合作。
特效團隊盡心盡責,在設計怪獸時特別用心。
以怪獸雷震子為例。
團隊做了619張材質貼圖,71塊面部和身體骨骼模型,184塊軟組織模型,70條筋腱,10條血管。
他們還找來滑稽劇演員,對他的面部表情進行捕捉,然後移植到怪獸身上,最終塑造了一隻活靈活現的雷震子。
2019年年底,片方發布了預告,《封神》三部曲呼之欲出。
可惜隨後的疫情,讓影片的上映計劃一再擱淺。
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影片的特效技術也不再領先。
烏爾善很著急,中途甚至要求推倒重來。
這使得之後4年里,《封神》系列總是在定檔和撤檔之間,做著「仰臥起坐」。
這可難壞了影片的宣發。
剛開始他們還認真地製作宣傳海報,可是正片遲遲不見影子。
之後他們似乎也躺平了,乾脆每到一個節氣,就發布一張節氣海報。
一年24節氣,《封神》的宣發堅持了6年,中間只斷更過3次。
到今年上映前已經發布了120多張節氣海報了。
這些海報製作精美,完全可以做成掛曆出售了。
《封神》也被網友戲稱為「史上第一掛曆電影」。
可「狼來了」的故事講了三遍,大家的耐心還剩多少?
另外,《封神》的故事大家早已耳熟能詳,這部電影主打的就是一個特效。
可是6年前的特效還能滿足現在的觀眾嗎?
看看《封神第一部》最新發布的定檔預告片。
特效方面並沒有太出彩,在影像風格上反而向好萊塢怪獸片靠攏,看不到太多中國傳統元素。
所以第一部能否大賣,我們得打個大大的問號。
如果僅僅是疫情原因,或者僅僅是導演烏爾善對特效不滿意要求返工重做,那《封神》還不至於淪落到這個下場。
更嚴重的問題是,它攤上大事兒了,成為「背鍋電影」。
電影里在演著「神仙打架」,電影幕後也在上演「神仙打架」。
本片的出品方是北京文化。
北京文化曾出品過《心花路放》《戰狼2》《流浪地球》等爆款作品,被業內稱為「爆款機器」。
但就是從2019年開始,這家公司開始走下坡路。
2019年10月,北京文化官宣斥資8.4億買入一家虧損狀態的度假山莊,表示要打造電影主題的旅遊小鎮。
也就是在這一年,在出品電影《流浪地球》票房大爆的情況下,北京文化仍舊虧損23億。
隨後幾年裡,它更是連年虧損。
在2020年,北京文化更是曝出了財務造假風波,和公司高層內鬥的醜聞。
一邊是原公司副董事長舉報北京文化財務造假,一邊北京文化回應稱舉報者挪用資金,已逃到海外。
而在案件偵查過程中,北京文化的總裁也迫於壓力選擇辭職。
同室操戈使得公司風雨飄搖,而《封神》是北京文化的重點電影項目,在這場風波中,淪為了管理層和股東鬥法的主戰場。
一年後,北京文化又稱因財務問題,將《封神》系列25%的投資份額轉讓出去,換回6億現金。
電影本無罪,但《封神》仿佛已經成了「背鍋電影」,淪為了資本遊戲的工具。
有趣的是,《封神》在4年前號稱三部曲投資超過了30億,這幾年對外宣稱的投資額不斷變化,最新的版本是改成了三部投資是16億。
顯然,這部影片背後是一筆糊塗帳了,很多人懷疑它有洗錢、對賭的嫌疑。
當一部電影,場外的戲比電影本身還跌宕起伏的時候,它的未來註定充滿變數。
《封神》引發的鬧劇還沒有結束。
就在不久前,因為被網友批評「逃番」,電影又上了熱搜。
什麼叫「逃番」?
2019年12月,官方第一次發布先導預告。
幾位大牌演員排在前面,跟在後面的,則是幾位年輕演員。
但是官微最近發布的定檔預告里,演員的番位卻發生了奇怪的變化。
「北京文化」的字樣不見了,黃渤從一番「逃」到了三番,夏雨從三番「逃」到了七番。
陳坤更絕,之前是「特別出演」,現在直接出現在了最後面。
要知道,整個電影圈是很看重番位的。
之前國內外影壇曾上演過多次「番位之爭」,有演員因為爭番而交惡,有演員因為爭番而被封殺。
「封神 逃番」登上熱搜後,官方帳號、黃渤、費翔都紛紛下場,發了聲明。
大概的意思是,每一部故事不同,根據故事情節、演員戲份,會對演員番位做調整。
但網友並不接受,質疑4年前定番位的時候怎麼沒有考慮這一點。
一同引發爭論的,還有《封神第一部》中飾演妲己的女演員。
封神榜的故事裡,妲己是個重要角色。
但是在最新發布的海報里,觀眾找了一圈,除了右上角一隻狐狸外,沒有發現妲己的身影。
妲己哪裡去了?
原來扮演妲己的是一個蒙俄混血美女,娜然。
妲己雖然是蛇蠍美女,但好歹也是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美女之一。
讓一個外國人來演中國美女,在6年前可以。
但在輿論收緊的當下,就會變得異常敏感,片方選擇放棄妲己也就可以理解了。
但宣傳上少了妲己這一個看點,讓本來就風雨飄搖的《封神》更加雪上加霜。
別忘了,暑期檔是熱度高,但競爭也更加激烈。
今年暑期檔已經確定上映的,除了《封神第一部》外,還有沈騰的《超能一家人》,和吳京的《巨齒鯊2》。
不是黃渤不能打,是對面有兩大票房收割機。
這三部電影里,《封神第一部》顯然是吸引力最弱的。
蟄伏4年後,它想突出重圍,恐怕難上加難。
這部掛曆電影,從剛問世的萬眾期待,到臨近上映面臨的重重質疑,實在讓人唏噓。
不管怎麼說,烏爾善六年磨一劍,又是史詩級神話IP,這個系列承載了太多。
我們還是祝願《封神第一部》能開個好頭。
文/皮皮電影編輯部:一粒雞
原創丨文章著作權:皮皮電影(ppdianying)
未經授權請勿進行任何形式的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