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壹娛觀察 文/大娛樂家
3月20日,A股影視板塊在上午開盤後集體走高,光線傳媒與百納千成漲幅雙雙一度跨越20%,中國電影漲停,華策影視、上海電影漲超8%。
然而不論是電影市場還是長視頻平台,上個周末都略顯平淡,既沒有出現所謂的票房黑馬,也尚未誕生今年的第二個」狂飆「項目。因此,影視股的此番異動很難從基本面上找到支撐,隨後一封光線傳媒懂事長王長田3月19日發布的公司內部信曝光,才算揭曉了答案。
在公開信中,王長田表示, 今年以來ChatGPT的進展,使其更加確信接下來AI技術與內容創作的結合即將進入實質階段,並將為影視行業帶來重大變化。「我們在⼏年前就意識到了製作力量可能會成為開發效率的掣肘,並著手投資和組建了數家動畫製作公司,但產能仍遠遠不夠」。
北京光線傳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長田
一向鮮少對外發聲的王長田非常直白地道出了電影動畫行業長期以來面臨的困境,層出不窮的創意嚴重受制於產能和效率。 針對這樣現狀,其給出的解決方案又非常呼應現實:大力擁抱AIGC技術。
在 壹娛觀察(ID:yiyuguancha)「視頻的未來」系列中, 《AIGC狂飆,能改變視頻行業什麼?》 一文就已經提到了AIGC影視製作可能帶來的影響,然而短短一個月時間過去,AIGC的各大細分技術可以說是以一日千里的速度在進行著疊代。
原本以為可能還需要更長時間才能實現的技術能力,轉眼就已經有平台予以提供,而任何狂野的想像也都有創作者在進行著實踐, 這種進展在動畫領域更是顯得有效而直觀。
可以說王長田這番擁抱新技術的發言,相對於很多A股上市公司為了迎合市場偏好的蹭熱點,反而顯得足夠真誠且有現實意義,畢竟動畫和AIGC兩者先天就具有極強的共同性—— 賦妄想以有形。
AIGC快速進化,
動畫製作成為試驗田
在3月13日到17日的這一周里,各大公司紛紛爭先恐後的項目發布,讓人看到了宛如新世紀初的那股科技創業潮。
GPT-4、Microsoft 365 Copilot、Midjourney V5、Google PaLM API、文心一言。如此眾多的AI大模型工具集中在一周時間內發布,AIGC工具的創新疊代速度之快,著實令人咂舌。
離發布僅僅四個多月,在ChatGPT展現了驚人的實力之後,3月15日,OpenAI毫不意外又一次震撼了世界:GPT-4閃亮登場。
隨後,谷歌和微軟先後都宣布,將會把基於AI大模型打造的智能助手融合到各自的辦公套件中去,打工人渴望已久的「Word,你是個成熟的軟體了,該學會自己碼字了」場面似乎真的就要實現了。同一天,百度也終於發布了首個中文大模型文心一言。
Microsoft 365 Copilot發布會
當然,相比於各種大語言模型,AI圖片生成的平台更是進展飛快。
就在人們還在用「手指」精細度來區分AI作品時,Midjourney V5就發布就成功堵上了這一漏洞。Stable Diffusion Reimagine的發布,更是允許用戶無限制地生成單個圖像的多種版本,而不再需要反覆修改提示詞(Prompt)。
就在這些AIGC工具持續疊代的同時, 部分創作者已經開始使用其中的某些工具進行了「真正」的創作。
過去幾天裡公眾號行者慎思利用GPT4+Midjourney V5繪製的《三體》人物畫像傳遍朋友圈,與B站的《三體》動畫的畫風相比孰優孰劣,普通人一眼自然也能分辨。
而在這些新版本工具出現之前, 甚至已經有人靠AI做出了完整的動畫作品。2月27日,知名的影視幕後製作團隊Corridor Crew在旗下YouTube頻道Corridor上發布了一部名為《剪刀、石頭、布》的動畫視頻。
隨著Corridor Crew之後發布的一條名為《我們永遠改變動漫行業了嗎?》的幕後視頻,揭曉這部短片的完整製作流程是藉助AIGC工具完成的,則進一步讓這部動畫引發了更廣泛層面的關注。截至目前,這部幕後視頻和動畫本身的觀看量都超過了兩百萬,甚至其被搬運到B站上的中文版也有了百萬播放量。
《剪刀、石頭、布》幕後視頻截圖
不同於之前Netflix那部實驗性動畫更多還是利用AIGC做一些背景原畫製作的「髒活累活」。《剪刀、石頭、布》整部動畫的核心幾乎都是依靠AI才得以實現,因為兩位主創本身根本沒有進行任何「繪畫」方面的操作。
整個創作過程中最核心的部分就是利用AI創建並生成動漫人物,在這一環節里,主創使用了知名的AIGC工具Stable Diffusion,同時採用了谷歌推出的DreamBooth擴散模型進行微調。
一言以蔽之, 創作者直接利用通過綠幕拍攝的真人動作視頻利用AI轉化為動漫風格的視頻,從而省去了複雜的動作捕捉和需要手繪調整的細節。
為了確保AI最後呈現的效果達到設定,他們收集了《吸血鬼獵人D》中大量人物的各種角度截圖,將這些素材投入到AI模型之中,另外,AI會持續學習真人演員的人物特徵,例如面步表情、動作幅度等等,從而降低AI轉化的難度。
最終,一部時長7分21秒,並且具有完整劇情的動畫短片僅僅依靠一個三人小團隊就製作完成,對於長期受困於人力不足的動畫行業來說,幾乎是不可想像的。
AI動畫《剪刀、石頭、布》
對於全力押注在動畫業務上的光線來說, 《深海》展現出的超低投入產出比顯然不是長久之計。而王長田此時的這封內部信,流露出的恰恰也是野心受困於產能的焦慮,AIGC工具的爆髮式出現,正是解決當下困局的一種方案。
保守的光線,
如何用AI完成「自我顛覆」
在2015年推出彩條屋這一動畫廠牌時,光線曾經一口氣發布了超過20部作品的超長片單,其中就包括《西遊記之大聖歸來》導演田曉鵬的兩部新作《大鬧天宮》和《深海》。
如今八年過去,其中一部《深海》才終於在今年春節檔與觀眾見面,在票房不如預期之後,田曉鵬導演的下一部作品尚不知還需要多久才能問世。經過動畫電影費時費力已經是行業共識,但如果每部作品都需要「八年磨一劍」,無疑會極大的拖累整個公司發展。
事實上,從成立以來彩條屋也並非一家具有獨立動畫製作能力的公司,絕大多數生產能力更多還是分散在像十月文化這樣的被參投公司上。即使拋開被投公司的創作者各自不同的創作風格不談(像是《哪吒》與《姜子牙》從畫風到世界觀都不統一), 如此分散的創作鏈條,顯然無法滿足光線的「動畫宇宙」夢想。
《姜子牙》劇照
因此去年,光線傳媒才又推出了全新的動畫廠牌——光線動畫,在王長田的內部信中明確提到了,光線動畫前期主要任務是開發「中國神話宇宙」體系,並且「組建⾃⼰內部的動畫製作團隊」。
從頭開始搭建動畫團隊,無疑將會有助於光線之後的「中國神話宇宙」擁有更加統一的畫風與世界觀。 不過新團隊最大的短板依然在於如何建立起高效的生產流程,針對這一點,王長田給出的答案便是利用AI技術。
正如王長田在內部信中所提到,相較於真⼈電影,動畫電影的製作主要使⽤數字和技術⼯具,因此以AI為代表的新技術的進步對動畫電影製作的幫助會更快、更顯著。
像前文所提到的實驗性動畫《石頭、剪刀、布》所使用的AIGC工具,儘管出品效果還屬於非常初級的動畫製作形態,但其中不管是對AI進行風格訓練,還是藉助類似虛幻引擎這類工具實現轉場等虛擬製作,其所展現出的完整流程依然具有極大的借鑑意義。
就目前市面上主流的AIGC工具來看,顯然還很難做到大型動畫電影標準的全流程替代,但像Midjourney、Stable Diffusion、DALL-E這些AI繪圖工具的存在,就足以為基礎的角色繪圖、修改、上色等前期生產環節提供額外的廉價產能。
GPT4+Midjourney V5繪製的《三體》
從而將動畫師從這些需要流水線操作中解放出來,投身到更需要人力投入的部分,比如動態場景、光線效果、後期製作等環節。
然而作為一家動畫電影公司的老闆,如此高調對員工宣布要大力引入AI技術,放在當下的環境中很難說會對員工起到太大的正面激勵作用,更不用說現階段而言,絕大多數AIGC工具所創造的「作品」仍然具有版權不確定性。
一方面最近AIGC工具的大量出現,已經造成了某種「AI終會取代人工」的焦慮,尤其是在動畫行業,大量本就抱怨自己是廉價勞動力的動畫師更是對各類AI工具抱有敵意。
這也是為什麼Netflix在年初放出那部用上了AIGC工具的短片後,立刻出面宣布該工具只是一個實驗品,不會在之後的製作中大規模使用,以回應動畫行業的批評。
在長視頻平台本身也在大量投入動漫內容的環境下,王長田如果無法在內部平衡好AIGC工具與動畫師之間的關係,對於一家亟待解決內容產能的動畫公司來說,流失成熟的創作者絕不會是一件好事。
Artstation上的創作者們發起反對AI圖片活動
另一方面則是目前AIGC所帶來的版權問題。《石頭、剪刀、布》發布後,所引發一個最大爭議便是創作者使用《吸血鬼獵人D》來訓練AI所最終呈現出的美術風格,如何界定其中哪些是原創哪些又是來自他人版權,如今整個行業並沒有一個判定標準。即便是完全由Midjourney所生成的作品,由於其創作來源依然是整個網際網路,所涉及到的版權爭議對於志在盈利的商業作品來說是絕對無法忽視的問題。
由此所帶來一系列相關的問題,大概還需要光線之後為動畫部門搭建起一個專供內部使用的AIGC團隊來解決,並儘可能使用自有版權內容來對AI進行訓練,從而規避商業化之後的在版權方面的潛在爭議。這也意味著在試圖通過AI「降本增效」之前,更大規模的前期投入在所難免。
最後還有不容忽視的一點,則是AIGC工具對於現有商業模式的挑戰。
光線或許只是想利用AI來提升商業效率,但可能更有野心的團隊已經在考慮如何利用這樣的技術來顛覆行業現有秩序。
隨著越來越多AIGC工具的出現和快速疊代,以及使用門檻的大幅降低,很可能真的會出現像《石頭、剪刀、布》創作者所說的「動畫民主化」潮流。
AI動畫《剪刀、石頭、布》
製作長篇動畫電影不再是像迪士尼、光線這樣的大公司專利, 擁有足夠創意的小團隊也同樣可以依靠這些工具快速進入這個行業,進而成為搗亂的「顛覆者」。最尷尬的局面是,下一個「彩條屋」真的很快出現,它卻不一定還屬於光線。
從這個角度出發,積極擁抱AIGC的光線,更像是面對囚徒困境時不得不做出的應激反應。在王長田看來,「未來屬於會創造性使⽤AI的⼈」,只不過對於當下的動畫電影公司來說,如何儘可能的活到那個「未來」,反而才是當務之急。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