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沒用的迂腐文人

2023-06-08     讀書人的精神家園

原標題:一群沒用的迂腐文人

讀書人的精神家園

一輩子的讀書、思考

一輩子的智慧追尋

令人感念的不是「迂腐」,而是一種對規則的敬畏與自覺遵守。而規則,就是社會公平正義最鮮明的表達。所以「迂腐」,就是對公平正義的堅持,是公平正義的人格代表。今天我們的感念,或許是因為某種缺失。

1938年9月,雲南省主席龍雲最寵愛的女兒報考西南聯合大學附中,結果落榜。

龍雲讓秘書長去找校長梅貽琦疏通。

梅貽琦先生

因為梅貽琦在主持西南聯合大學時得到過龍雲許多幫助,他們關係很好。但秘書長為難地欲言又止,龍雲發怒:「你還不快去!」秘書長小聲地回答說:「我打聽過了,梅校長的女兒梅祖芬也沒有被錄取。」

龍雲頓時愕然,從此不再提及此事,讓女兒上了一所普通中學。

還是在西南聯大時期,梅貽琦千辛萬苦向教育部要來一筆學生補助金,按規定,他家四個孩子都有資格申請,可是他卻一個不准沾邊,就是為了避嫌,不讓人說閒話。

其實,那個時候他的家用相當拮据,早已捉襟見肘,寅吃卯糧,可他寧肯舉債,變賣家產,也不肯「瓜田李下」。

在日子難以為繼的情況下,梅貽琦夫人韓詠華決定用擺糕點攤子的方法補貼家用。

韓詠華的做法得到了梅貽琦的支持,他給妻子做的糕點取名為「定勝糕」,意為抗戰一定會勝利。

很快,街頭轉角處,便有了一個賣「定勝糕」的小攤位。只是,最初沒人知道,這個攤位竟是清華校長梅貽琦的妻子所設。

大學校長夫人為了補貼家用賣糕點,這個在今天聽來即不可思議的事情,卻真實地發生在上世紀30年代。這樁不可思議的事,不久後還是以口口相傳的方式被世人知曉了,韓詠華在回憶這段過往時說:

「有人建議我們把爐子支在『冠生園』門口現做現賣,我礙於月涵(梅貽琦)的面子,沒肯這樣做。賣糕時我穿著藍布褂子,自稱姓韓而不說姓梅,儘管如此,還是誰都知道了梅校長的夫人挎籃賣『定勝糕』的事。」

梅貽琦夫婦

1946年,梅貽琦的女兒梅祖芬到了上大學的年齡,結果考分與清華的分數線差了兩分。同學們勸她找爸爸說說,梅祖芬搖搖頭:「沒門兒,想都不要想,我可知道這個倔老頭!」她老老實實地選擇了復讀,第二年考入清華外語系。

在1946年的社會名流子女高考當中,除了梅祖芬,還有兩位女孩落榜清華,她們是清華大學建築系主任梁思成的女兒梁再冰、清華大學文學院院長兼哲學系主任馮友蘭的女兒馮鍾璞。

梁再冰的媽媽,就是大名鼎鼎的才女林徽因,她認為女兒考卷判題有誤,依照制度查看了梁再冰的考卷。但僅此而已,證明沒問題之後,就再也沒做什麼。他們的女兒們,也都坦然接受落榜現實,沒有請求父輩去走後門。

林徽因梁思成夫婦

因為她們知道,他們的父輩也都是些「迂腐」的人,把操守名節看得比生命還重要,絕不肯干出苟且之事。

後來,馮鍾璞在第二志願南開大學外語繫念了一年,1947年以同等學歷考上了清華大學外語系二年級;梁再冰則「屈就」到錄取分數略低於清華的北大西語系讀書。

馮友蘭、馮鍾璞父女

還有一位很「迂腐」的老頭叫翁獨健,是著名歷史學家、教授,還兼任北京教育局局長。

翁獨健的女兒翁如璧沒有考上第一志願清華大學建築系,她大哭一場,非要爸爸幫她想辦法上清華不可。翁獨健是北京市教育局局長,憑這啥門路走不通?

可翁獨健不幹,說:「正因為我是教育局局長,更不能那樣做。」

翁獨健勸女兒去天津上大學,並勉勵說:「只要自己努力,上哪個大學都能出人才。」如璧看托爸爸轉學沒門兒,只得乖乖地離開北京去了天津。

左起:趙守儼、翁獨健、白壽彝、何英芳

被譽為「清華四大哲人」之一的潘光旦,也是「迂腐」之人。

上世紀30年代中葉,安徽省主席劉鎮華致函潘光旦,想讓兩個兒子入校旁聽。但清華定規是不設旁聽,潘光旦就此拒絕:「承劉主席看得起,但清華之被人瞧得上眼,全是因為它按規章制度辦事,如果把這點給破了,清華不是也不值錢了嗎?」

解放後,潘光旦接高教局指令,責其辦理最高法院院長沈鈞儒之孫到清華旁聽事宜。時任教務長的潘光旦按章辦事,毫不通融,直接拒絕。

潘光旦、趙瑞雲夫婦

其實,令人感念的不是「迂腐」,而是一種對規則的敬畏與自覺遵守。而規則,就是社會公平正義最鮮明的表達。所以「迂腐」,就是對公平正義的堅持,是公平正義的人格代表。

感念,是因為缺失。

- END -

聲明:本公眾號部分轉載圖文只為交流分享,感謝原創。如有涉及侵權等問題,請告知,我會及時更正。

讀書|思考|感悟

把時間交給閱讀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b2fb836e57f41a2c4a1dbfb58d44b1a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