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明:「潯陽文史」系列發布老一輩九江文史專家們的文章,為的是使他們的研究成果得以更廣泛傳播。除修訂個別標點,適當添加分段和圖片外,編者不對文章做更多修改。為尊重原作者,文章首發於「潯陽敘話」公眾號,再由編者的公眾號「馮曉暉」轉發。
本篇選自2020年出版的潯陽文史參考資料叢書《潯陽逸聞》。
石炎鑫(作者像)
1949 年春,隨著百萬雄師過大江,中國共產黨在全國範圍內全面奪取政權迅速展開。此前,毛主席高瞻遠矚,運籌帷幄,充分意識到,軍事鬥爭的勝利,繼之而來的各級政權的建立,需要大批的幹部,便早在 1948 年秋就發出指示,在已經解放的地區,抓緊做好乾部培訓工作,為新政權建立後迅速開展工作備足力量。南下江西的幹部,主要由東北及冀魯豫解放區的幹部組成,自 1949 年 4 月首批隨軍南下,分四個批次,共 6000 餘人,陸續抵贛,到 6 月 26 日,全部到齊。其中以陳正人所率 800 余名自南京乘艦抵潯的幹部為主幹力量。
江西解放前夕,黨中央就在考慮,派誰主持江西的工作?毛主席親自點將,派陳正人、邵式平、陳奇涵到江西,陳正人為省委書記,邵式平為省主席,陳奇涵為省軍區司令員,並由他們籌建江西省領導班子。這二人都是江西籍的資深革命家。
陳正人 編者配圖
陳正人,江西遂川人,1925 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7 年組織並領導了萬安暴動,參加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創建,任湘贛特委副書記;在延安時期,任陝甘寧中央局組織部部長;抗戰勝利後赴東北,1946 年起任中共吉林省委書記兼省軍區政委。邵式平,江西弋陽人,1925 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7 年與方誌敏、黃道一起,組織領導了著名的弋(陽)橫(峰)暴動,創建了贛東北革命根據地,任閩浙贛工農政府主席,軍區司令員;後任紅十軍政委,前委書記;解放戰爭時期任東北經濟委員會副主席,及東北局財經委和行政委委員。
陳奇涵,江西興國人,1925 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參加了南昌起義,後在贛南從事革命鬥爭,任贛南特委軍事部長;後任紅二軍、紅一軍團參謀長;抗戰勝利後進入東北,為吉林省委常委,吉林軍區司令員及東北軍區參謀長。解放後江西的首屆領導,毛主席親自過問並作出這樣的安排,充分表明他對江西的重視,以及對這個紅色革命根據地的深厚情感。
陳奇涵 編者配圖
1949 年 5 月 17 日,二野 18 軍 162 團政委翟壽亭率部隊進入九江,九江解放。5 月 22 日,一野四兵團 13 軍政委劉有光率部隊進入南昌,南昌解放。此間,由陳正人、邵式平分率各路幹部,紛紛趕往南京集中,5 月 25 日集齊,於當晚分乘兩艘艦艇,由陳正人統一帶隊,自南京下關碼頭啟航,馳往九江。
中央派往江西的領導幹部幾乎全在艦上,陳正人、邵式平、陳奇涵、楊尚奎、範式人、黃霖、鄧飛、白棟材、劉俊秀、彭加倫、楊國夫、羅孟文等。當時國民黨時常派飛機沿江轟炸,在赴潯的路上,陳正人幾乎是晝夜不眠,親自指揮,沿途行經保密,走走停停。他們的行進,也牽動著中央領導和四野首長的心,中央責成沿江部隊要密切關注陳正人一行,保證安全,並將沿途行進情況及時電告林彪,由林彪電告中央。
5 月 28 日晚,陳正人一行抵達九江,洪學智立即電告林彪、蕭克,「陳正人同志率九江、南昌兩地幹部已到(九江)。」讓四野首長和中央領導放心。赴江西最後一批南下幹部,到上海集中,由方誌純帶隊,由滬抵贛,陳毅親為他們送行。
1949 年 5 月 29 日晚,在九江老火車站的候車室里,召開了江西南下幹部入贛的第一次大會。當時南潯線部分區段被國民黨炸毀,四野工程兵正在搶修,火車停運,車站暫時閒置,火車站候車室是當時九江城內一幢寬敞的建築,可容數百人。陳正人在會上傳達了中央對江西主要領導的安排。這次會議主要落實了九江領導班子的組建和城市接管工作,宣布楊石人、張同鈺、白耀卿、馮安國、楊華為九江市委委員;宣布成立九江市軍事管制委員會,任命範式人為九江市軍管會主任,範式人、楊石人、張同鈺、楊國夫、楊華為九江市軍管會委員,由軍管會全面接管九江。
範式人,福建壽寧人,1932 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是閩東革命根據地的創建人之一,任閩東特委書記,福建省委常委、軍事部長、組織部長,赴延安入中央黨校,出席了中共七大,抗戰勝利後去東北,任黑龍江省委副書記、省政府主席;1949 年南下江西工作,後於1952 年 11 月調中央機關工作。
範式人 編者配圖
共和國創建之初,那時的革命家和幹部們都以極大的熱情投入到革命事業中,工作緊湊,高效。陳正人率南下幹部,5 月 28 日到九江,29 日晚開幹部大會,30 日,陳正人、邵式平、陳奇涵等領導立即奔赴南昌。範式人領導軍管會,在九江全面開展工作,短短几天內,發出了一系列的布告,其中「金」字布告宣布:人民幣為唯一合法貨幣,廢除偽貨幣。
「政」字布告宣布:原偽政府、市政各部的供職人員,均照舊供職,將過去所有資產、卷宗、表冊、檔案等,必須全部向軍管會進行辦理、交待。成立了九江市人民政府,奉第四野戰軍司令部令,任命張同鈺為市長,馮安國為副市長,全面展開城市行政工作。組建了九江市公安局,九江軍管會任命楊華為公安局長,開展反特、防特、反破壞和維持社會治安工作。這一系列的工作,措施,對穩定人心,穩定社會,恢復生產,搞好建設,起到了極其巨大良好的作用。軍管會的工作卓有成效。
1949 年 7 月 19 日,江西省人民政府決定設立九江專員行政公署,九江市(縣級)隸行署領導,任命史梓銘為九江行署專員。軍管會的全部職能移交行署,範式人赴省工作,為省委副書記(名列楊尚奎之前),省政府副主席(名列方誌純之前)。
建國初這批分派到江西的南下幹部,被分配安排到省、市、地、縣及區、鄉、廠礦等各個崗位上,他們無論職位高低,都以強烈的政治責任感,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上,為江西的建設和今天江西的發展,奠定了紮實良好的基礎。吃水不忘挖井人,江西人民感謝這批老幹部,感謝老一輩革命家,他們是我們今天幸福生活的挖井人!
1950年1月,某位南下幹部在九江市公安局院內 編者配圖
本文參讀資料:
江西省委黨史研究室《黨史文苑》
九江市政協文史委《五十年代風雲錄》
人才雜誌社《中共黨史人物簡介》
讀後記:從建國初期到60年代,九江市及下轄縣內的主要行政崗位、工廠廠長等,絕大多數由南下幹部擔任。這一話題若寫得大,可以出一本書。
潯陽敘話:記錄贛鄱歷史,講述潯城故事,品鑑風俗滋味,漫記百態眾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