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盼了挺久,《以家人之名》總算掉分了。
首播收視率突破3%,且連續蟬聯第一。
每天霸占熱搜。開播12天,話題閱讀量已達150億。豆瓣開分也高達8.6,堪稱現象級電視劇,而之前的《三十而已》不相上下。
不少網友一邊自來水,一邊擔心高開低走。
因為導演和編劇都是之前《下一站是幸福》的原班人馬。
《以家人之名》大致分為三個階段:孩童、高中時代、接著就社會人士階段
(乍一聽有種高爾基小說《童年》、《大學》、《在人間》的既視感)
不過,這部劇的口碑都是從孩童時期的劇情奠定的。
1999年夏天,凌霄一家搬到這裡,和李尖尖家成了鄰居。
不久後,凌霄母親離家出走,丟下兩父子。
李尖尖的爸爸李海潮,是麵館老闆。妻子因病去世,一人拉扯女兒長大。但這老實人相親失敗不單止,還被騙了錢,被迫收養了個非親非故的兒子。而女方則就此人間蒸發。
三個異父異母的孩子成了兄妹,兩個爸爸兼任母職。
就這樣,兩個破碎的家成了一家人。
然後就突然跳過十年,三個孩子長大成人,還上了高中。
接著各種大型認親現場上演——什麼離家出走的母親還帶著妹妹回來了?又什麼失散多年發了跡的父親想送孩子出去念書?就是為了告訴觀眾們,他們雖然沒有血緣關係,但他們就是誰也拆不散的精神一家人啊!
結果回頭高考完他們三人就各奔東西了。
中間又跨越了下一個十年,而且是兩個在外的哥哥十年沒回過家的那種.....
三人就這麼二十九歲了。
凌霄十年沒回來,一回來就跟李尖尖發展出感情線。然後另一個憨憨哥哥賀子秋也對李尖尖有意思。於是三兄妹成了三角戀?(三角戀這個我確實不太清楚,但就是看過幾個視頻CUT,說是李尖尖推開賀子秋,大喊:我把你當哥哥,你居然想跟我生孩子?)
但那些什麼狗血三角戀,什麼偽骨科,我都還能稍微接受。但最離譜的是,已經奔三凌霄跟賀子秋之間的對話,就是那段說要保護李尖尖的那段,講的台詞就跟高中生的小孩似的。
請問你見過有哪個成年人三十歲了還會這麼聊天的嗎?
害不害臊啊,我的天。
前面有說,小編我已經盼了好久,《以家人之名》評分總算跌了。
並不是說我就盼著這部劇不好,也不是這部劇的所謂黑粉。
而是我從大量自媒體安利和網友自來水後,便滿懷期盼看了這部劇,只看了第一集,而且還是拚命快進看完的。
然後當時第一個念頭就是——啊就這?
一開頭便是滿滿的請回答1988的氣質,就差1988的BGM了。
那個搬家的場面,小女孩在玩耍,車上的男孩坐在搬家的貨車進來。
完全就是請回答1988的劇中場面。
但台詞一出來,我就覺得哪哪都不妥。
那是一種劇情、人物、台詞都完全割裂的狀態。
並不能讓人感覺到,這個人物是真的生活在這個場景里的。
然後劇情到這部分他們看上去是會講這樣的話,而且他們的人物性格是否決定了他們會講這樣的話等等。
都沒有給我三者融為一體的感覺。
之前網上很多人都在批評譚松韻、宋威龍、張新成的演技或形象什麼的。
比如說譚松韻都奔三了還演高中生,狀態對不上;宋威龍像木頭云云的。
其實我想說,這部劇要怎麼怪都怪不上這幾位主演身上。
不知道你們有沒有看過去年曾很火的韓劇《偶然發現的一天》。
裡面男主角就是演技不行的那種,他就在裡面演根木頭,前面好幾集連句台詞都沒有,但就是很多觀眾喜歡他。
這部劇很遺憾的也是高開低走,二十集以後就劇情崩壞了。
不建議大家入坑。
因為開篇有多好看,爛尾你就有多心疼。
而且就憑《以家人之名》開頭那幾集的敘事結構,就已經可以看出創作者連基本功都不紮實,那就更別說後面能發展出什麼好東西了。
對此,你們怎麼看呢?有什麼想法的話,歡迎在評論區里留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