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王識欽
伴隨著量販零食的發展如火如荼,周期提前開始觸發。在之前文章里筆者曾有過判斷,認為不到一年時間,量販零食行業的兼并整合就會形成初步的結構。事實上,自8月9日愛零食打響第一槍,零食行業的戰國時代很可能加速到來。
戰國時代同之前競爭的最大區別在於,以往的競爭是一種市場無意識淘汰的行為,但戰國時代,是以頭部玩家為中心發起的一系列經營動作,背後是以戰略為底層邏輯的驅動。
筆者認為,是否存在無意識和自驅力是量販零食是否進入戰國時代的重要標誌,而戰國時代的背後,是量販零食跨過經銷商直接對接廠家合作的事實。
那麼,零食經銷商的好日子到頭了嗎?接下來筆者同大家來探討一下。
火熱的量販零食
這兩年量販零食的玩家不可謂不多,目前主要的玩家有趙一鳴、零食很忙、零食有鳴、愛零食、老婆大人、零食優選等。其中在門店數量上,老婆大人約有1000家、零食優選約有800家、零食很忙有2000家以上 、零食有鳴有1000家以上、趙一鳴有1200家以上,愛零食則是1000餘家。它們的模式都是選擇的休食SKU,並且做好動銷,通過融資的方式來快速拓展店鋪數量。
筆者觀察到一個特點,愛零食的全國化動作依舊屬於粗中有細,首先開放加盟的區域仍是選擇與之前的省份毗鄰,這樣對供應鏈來說壓力不大,並且更容易形成一個整體。
而量販零食店或者叫零食集合店,隨著時間的推移,已經從一代進化到了四代。一代店比較基礎,只存在休食的販售;二代店開始逐漸地引入了品牌形象管理;三代店更大,SKU更多,裝修也更為統一;四代店則是開始在門店內加入像唐吉訶德一樣的遊樂元素,兒童區,增加家庭的黏性。
其實非要說的話,零食集合店的大店模型基本上已無限靠近KA商超大賣場。單從一個大字著手,顯然無法管中窺豹,除了大以外,零食集合店的功能之全面,演變之迅速,都是行業內從來不曾有過的。
目前商超大賣場乃至便利店所擁有的困境都非常相似。第一就是同質化嚴重,筆者不止一次提過,別看SKU那麼多,真的能賺錢的SKU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大品牌和知名白牌。有人說,開在零食店旁邊的便利店休食售賣要下降20%,而這才只是個開始。
關於資本的進入情況,筆者來簡單的羅列一下,目前零食很忙A輪融資2.4億,趙一鳴融資1.5億,零食有鳴大概融了一個億多點,愛零食融資千萬美元,零食很忙融資2.4億,並且剛剛戰略投資恰貨鋪子。
此舉實現了零食集合店對渠道的反包圍,但效果如何還有待觀察。
零食集合店的業務模型,基本就是砍掉以往的中轉環節,經銷商環節,直接跟廠家談,就像投資恰貨鋪子一樣,掌握一定的話語權。
經銷商的生意是一定受影響的。筆者跟一個做可樂的大商聊過,即使他們已經做到了一年過億的銷售額,零食集合店仍然會對他們產生影響,雖然現階段造成的影響還沒有大到動搖根基的地步,但溢出效應已經基本顯現。
對此,中小商有著最直觀的感受。零食集合店越過經銷商跟品牌談直采直供的行為已經越來越頻繁。例如,零食集合店已成為鹽津鋪子的主要生意,為鹽津鋪子貢獻了2.11億元的營收,占年度銷售總額比例為7.31%,一舉超過了沃爾瑪和步步高兩大傳統商超,因此廠商已經在跟零食集合店共同研發特別供應的包裝了。
有了特殊的包裝,就不是只解決渠道問題這麼簡單了。特殊包裝會重構用戶心智,甚至可以說就是在用戶腦子裡重新構建了一次產品,這就非常可怕了。一旦嶄新的品類在用戶心中構建出新的大廈,過去的老包裝將會轟然崩塌。
這樣最直接的結果就是,消費者會改變購買的終端,轉向零食集合店。
量販零食未來發展的演進分析
競爭是根本不可避免的,零食集合店作為確定性機會已經闡明了未來休食進化方向,2022年的1.3萬家店已經把明牌打出來了,因此誰能在最後存活,誰就將擁有剛剛經過升級的市場,就好比一群人燒柴,你最終享受溫暖。
目前在資本的助推下,也有一定地域性的原因,但基本行業已經進入了「戰國時代」,各大零食集合品牌,根據融資多少各自占有了市場,市場永遠不是一成不變的。
零食集合店的戰役實際上已經打響了,筆者此前提示過讓大家一定要優先關注四川湖南的創業者,並不是隨口亂說的。四川作為休食消費大省,自古是兵家必爭之地,何況還有各大產業鏈的沉積。愛零食控股恐龍和泰迪就是極看重四川市場的一個體現,此前恐龍和泰迪曾深耕成都市場300餘家店。
給大家看一組數據:2022年,四川省食品產業實現營業收入8555億元,居全國第三;實現利潤總額1154.8億元,占全國的20.1%。為什麼糖酒會一定要在成都開?就是這個原因。
從體感來說,成都幾乎擁有世界500強的60%以上企業落戶,並且還有眾多全國知名休食商店,拿下成都約等於拿下大西南,這也是知名量販零食品牌在成都布局大倉的原因之一。
愛零食創始人唐光亮認為,四川市場能夠開3000家,容納三個零食集合店品牌,一人一千家。
從這個話來看,愛零食突然沖入了原本由零食有鳴和零食很忙構建好的區域裡,是早有準備的。新玩家的到來勢必會分一杯羹,甚至會改變上述零食有鳴、零食很忙的部署,說得再玄幻一點,甚至能夠直接威脅體量相對不夠大的主流本土玩家零食有鳴。
但零食集合店盲目拓店卻是不可取的,要有的放矢,實行區域密集戰略,換算到核心競爭力上,是供應鏈優化整合,將優質產能編組,其實就是為組貨提供空間。
在選品上,通過數據反饋,人流測算,動線分布等高科技數字化,選出優秀SKU,並圍繞來部署自有品牌,形成獨特的組合價盤。
這樣才能真正的控住價格,掌握渠道,零食集合店一定是渠道為王。量販是一種價格戰,也是機動營銷的一種方法,在實際零食集合店中的運用則是將某種休食搭配,形成局部價格優勢。
從廠商到門店終端,唯獨跨過了經銷商這個以往傳統中非常重要的中轉環節。品牌包裝零食,普遍比其他渠道便宜15-20%左右;而品牌水飲普遍比其他渠道便宜20-40%左右,很難說便宜的不是經銷商的利潤。
對於便利店來說,其影響雖還沒到致命的地步,但也逐漸有所顯現。
城市裡便利店的優勢仍然是位置好和賣煙,購物這個環節縮越短越好,更「懶」的用戶會直接使用閃電倉,直接發直接到。
真正需要用到零食店的,是沒閃電倉又沒高端便利店的,或者是需要有一些更高端的,更獨特的SKU需求的消費者。所以零食店進城,重點就是做高端SKU,但是又保持極致性價比;下鄉,是做中低端SKU,但是保證量大,便宜。
實際上,對大賣場來說,零食集合店幾乎已經到了能影響生死存亡的時候。賣力不斷萎縮伴隨會員店等差異化高端業態崛起,同時還迎頭遇上了武裝到牙齒的零食集合店。
可以說,現在已經不是收不收渠道費,條碼費的時候了,而是即使免費,也難以吸引高端SKU進場,坪效太低,跟零食集合店根本就沒辦法比。
而經銷商往往成為直接承壓人,不管是在大賣場場景中,亦或者是在便利店場景中,影響生意已經成為板上釘釘的事情。據筆者了解,在極大的內卷速度下,一部分貼近相關品類的中小經銷商已明顯感到有些力不從心,「活下去」也成了當下更加現實的目標。
對大商而言,雖然手裡SKU硬,但同樣受到波及,供貨總量一定會受到零食集合店的限制。而通過空間來換時間的做法,只適合擁有數千個SKU的經銷商,對於專精品類的,其影響不言而喻。
零食經銷商在這一輪新的時代大潮面前,應該如何把握趨勢,又如何去找到自己最佳的打法呢?
在2023年10月10日,將在深圳舉辦的【第五屆中國快消品】大會現場開設【零食與折扣】論壇,屆時,將圍繞零食與折扣賽道,品牌商,經銷商三個維度深度探討三大核心議題!
對零食經銷商帶來的啟示
今天,是變革的時代,零食經銷商應該拋棄過去20年形成的固有思維和習慣,快速的規模化,把自己分散的產能協同到一起。在供應鏈方面,通過快速的供應鏈化,積極調用資源,形成合作機制,單打獨鬥是很難與新興業態抗衡的,客觀來說,大商都顯得吃力,何況更多中小商家。
同時,應該提升效率,做一站式的供應鏈服務商,儘可能做到人有我有,人無我有的多功能零食經銷商,在產鏈中,尋求一定的話語權,而並非只拿貨。
過去的貨物為王的思想要改改了,如今更應該加上渠道為王,通路為王。
向上游和下游不斷進行延伸的同時,仍然需要擁有自己獨特競爭力的產品。不能別人賣什麼,我也賣什麼。找到一個適合自己供應鏈特徵的產品進行售賣,例如如果擁有更多運力,則積極探索新品類,用多出來的運力,完成新品的鋪貨,也是一種對市場的試探。
零供模式是註定被打破的,但從經銷商的角度而言,僅僅等待是無法得到自己想要的結果的,等大賣場取消掉進場費,等市場環境變好,靠僥倖心理來做生意,時間不一定站在自己這邊。
對於零食經銷商的品類經營來說,深化也是一個合理的選項,在SKU中優中選優,形成有自己特色的產品組合。就像以前看《冰與火之歌》一樣,每個家族都有自己的家徽,上了戰場之後更好識別。比如水飲搭配休食,組合售賣,類似唐吉訶德的「情熱產品」等,都是可以學習的目標。
優化產品組合的核心就圍繞一個「活」展開,靈活的選品,靈活的組合,應該會成為零食經銷商的必修課。
可以這麼說,同質化商品的競爭比得就是誰更有錢,誰的資源更多,誰的渠道成本更低,誰的品牌任務更好達標。但大商是有限的,不是每個人都滿足這些條件,普通經銷商的日子也得過。差異化,需要深深的烙印在新時代經銷商的腦海中。
關於腰部經銷商最重要的一件事,以前網絡上有個梗叫「打不過就加入」。以前寫過,代理白牌和給大牌做代工一點也不丟人。零食經銷商在構建自己倉儲體系的時候,可以積極與量販零食品牌對接,因為全國化並非像想像的一樣簡單,有些經銷商的優勢目前仍未被代替。
筆者認為,經銷商在量販零食領域依舊存在結構性機會,全國化一定會需要大量的倉儲空間,自建和共同組建中心倉會是未來的玩法,但也確實會淘汰掉一些經銷商。
不想給大家一些無用的安慰,競爭已經展開,就連量販零食內部都開始分化,有的經銷商的生意一定舉步維艱,賣掉自己的生意在以前被看做是一種保底的手段,但如今,這樣也不保險。
業內曾有個經銷商將5000萬的生意賣了140萬,而一些同行甚至認為,140萬都算是個「好價格」。
所以一定要把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裡,通過代理量販零食不好對接的一些SKU,來協助零食集合店形成廠商+經銷商的商品閉環。筆者始終認為,完全跨過經銷商是一個偽命題。因此繼續留在牌桌上就是當前的首要任務,哪怕利潤少一點,也要加進供應鏈里。
零食集合店目前的趨勢就是區域密集型,各大品牌都以總部為基地持續向外小範圍擴張,因此在覆蓋不到的地方,經銷商仍能發揮出一錘定音的作用。隨著全國化的展開,點肯定是會越鋪越多的。
因此,筆者建議還是採用兩步走戰略,一方面配合量販零食做好渠道,一方面將自己多年的方法論和產能銜接起來,自研或者代理拳頭產品,如果經銷商能做出一款白牌好產品,約等於擁有了向量販零食議價的權利。
隨著戰國時代的來臨,行業的競爭只會更加激烈,對經銷商的要求也只會越來越高。以前考驗能不能拿到貨?能不能賣的出去?現在考驗的是綜合能力,也就是經銷商向全鏈條經銷商的演進。
未來,對經銷商的考驗,一定是戰略能力,學會做存量市場,是需要提升的方向之一。
現在許多做實體企業的老闆請了創業教練,他們是不懂業務嗎?不是。他們是希望通過更專業的管理方法來降本增效,探索出更好的業務模型。
還有沒有更好的路徑降本增效?
2023年10月9日-11日,【第五屆中國快消品大會】將在深圳舉辦,在這場大會上,專門設置了【零食與折扣】平行論壇專場。屆時,零食店頭部品牌創始人、快消品一線品牌高管、全國優秀經銷商、零食折扣行業深度觀察者將齊聚深圳,圍繞「零食折扣」話題深度交流,共同探討零食折扣的未來和機會!
「私信了解更多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