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歷史上的今天 · 4月15日 · 劉王立明,妻子、愛人、女權與政治

2023-04-15     馮曉暉

原標題:九江歷史上的今天 · 4月15日 · 劉王立明,妻子、愛人、女權與政治

1970 年 4 月 15 日,劉王立明在上海去世。

劉王立明像 圖源:搜狗百科

劉王立明(1896 年-1970 年 4 月 15 日),本姓王,複姓劉王,小名楊順,曾用名李夢梅、鄺志潔。安徽省太湖縣花園鄉楊銘屋人。

1906 年進福音堂小學讀書。1912 年保送九江儒勵書院,5 年畢業,留校當教員。同年通過考試獲獎學金赴美留學,在芝加哥西北大學生物系獲碩士學位後回國。民盟重要成員,中華婦女節制會主席,世界婦女節制會副主席。二、三、四屆全國政協常委。1957 年被劃為「右派分子」。1970 年 4 月 15 日含冤去世,終年 74 歲。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平反昭雪。

資料來源:新華網安徽頻道(以上有誤)

一、引子

在《九江歷史上的今天 · 4月7日 · 英烈校長劉湛恩》中,介紹了九江同文中學的優秀學子、滬江大學校長劉湛恩,他是抗日戰爭中唯一犧牲在日寇漢奸手上的大學校長,是被民政部追認的著名抗日英烈。

那篇文章的封面,筆者選用了劉湛恩一家人在滬江大學的合影。照片中,有中年發福謝頂的劉校長,還有和他同樣胖乎乎的妻子王立明,以及三位長得結結實實的孩子,一家子笑容滿面,溫馨而祥和。

劉湛恩一家在滬江大學 圖源:上海理工大學

沒過多久,這個幸福的家庭被漢奸射出的罪惡的子彈所擊碎,正直且虔誠的劉湛恩校長倒在血泊中。慘案發生後,妻子王立明收藏了丈夫的血衣,據說,她為了紀念夫君,將自己的名字改為劉王立明,以繼續他未竟的事業。

所有的小說、電影,到這裡就該結束了。然而,生活不是文藝作品,劉湛恩去世了,劉王立明的故事遠未結束,甚至更加曲折,也更令人扼腕嘆息。

劉湛恩遺體前的劉王立明及親友 圖源:上海理工大學

二、天作之合

1896 年,劉湛恩與王立明分別出生於湖北陽新和安徽太湖,同齡的他們,讀書成長的經歷也幾乎相同,都是幼年失怙,信教的母親將他們送入教會學校讀書。1908 年,在武漢教會小學尚未畢業的劉湛恩被保送到九江讀中學。1912年,上學較晚的王立明從太湖的福音堂小學被保送九江讀書。兩位同年齡同命運,他們在九江南湖之畔相識,這是上帝的安排。

一百多年前的九江,有多所在長江中下游遠近聞名的教會學校,其中開設中學課程的有三所,同文書院是男校,女校則是儒勵女中和諾立神道女校(亦稱諾立書院)。解放後,儒勵女中的中學部與同文合併,小學部則成為今天的雙峰小學。諾立神道女校因種種原因在抗戰時期停辦。劉湛恩就讀於同文書院,王立明在諾立書院讀書。

註:如安徽方面史料顯示,王立明就讀於儒勵女中,幾乎所有介紹王立明的文章也都是這麼寫的。原九江醫專老校長(九江學院副校長)塗明華先生,是研究九江近代教會醫院和學校歷史的專家,他向我指出,王立明實際就讀於諾立書院。該校校址在婦幼保健院對面,大概是如今港務局宿舍的位置。

1915 年,劉湛恩以第一名的成績在同文書院畢業,被保送到蘇州東吳大學,1918 年赴美留學,1922 年獲哥倫比亞大學教育心理學博士學位。1916年,在諾立書院畢業的王立明留校任教,不久後考取了教會提供的獎學金,赴美國伊利諾州西北大學生物系就讀,1920 年獲碩士學位後回國。在美國,劉湛恩與王立明走到一起,確定了婚約。

王立明在美國西北大學讀書時的照片 圖源:西北大學官網

1922 年,劉湛恩與王立明在上海成婚。1928 年,劉湛恩從南京到上海滬江大學,成為中國最年輕的大學校長。夫妻二人都是名校海歸,比翼齊飛,堪稱天作之合。故事到這裡,回到了本文的起點。

三、婦女領袖

與才氣橫溢、溫文儒雅的劉湛恩相比,同樣天資聰慧的王立明卻是位「另類」。在太湖福音小學讀書期間,年僅 12 歲的她主動撤去了裹腳布,成為全縣第一個放足的女子。進入九江教會學校讀書後,她加入了基督教婦女節制會(WCTU),並以其領導才能與奉獻精神擔任了學校活動小組的負責人。

基督教婦女節制會是一個世界性的婦女團體,創建於 1874 年,「節制」通俗的翻譯是「禁酒」。19 世紀末,美國酗酒之風盛行,引發出一系列家庭及社會問題,尤其是在酗酒者的家庭中,女性承受了巨大的壓力和痛苦。因此,一些熱心的女基督徒,決定聯合起來抵制酗酒,以改良社會風氣,她們於 1874 年成立了基督教婦女節制會。

逐漸地,WCTU 發展為反對不道德行為、保護婦女、穩定家庭生活、關注兒童教育的國際化婦女組織,成為現代女權運動之濫觴。

基督教婦女節制會徽標 圖源:WCTU官網

該組織早期在中國傳播時,也受到了大眾的歡迎。彼時的中國,有比酗酒更嚴重的社會與家庭問題——吸食鴉片。

在九江諾立書院讀書時就已成為基督教婦女節制會骨幹的王立明,在美國積極參加了該組織的活動。畢業回國後,她謝絕了多方高薪聘請,在上海建立了中華婦女節制會並擔任總幹事,後任會長,並擔任世界婦女節制會副主席。

中華婦女節制會不僅反對飲酒、吸毒,為了適應中國國情,進一步實現婦女節制運動的本土化,節制會重新規劃和調整了具體目標和內容,提倡完美人格的塑造,特別重視婚姻家庭,強調妻子在家庭中應盡的義務與責任(這是與現代女權運動的重要差別),反對納妾,注重保護婦女和兒童健康與教育, 提倡女性經濟獨立。

王立明還創辦婦女刊物《節制》《女聲》,在向社會廣泛介紹中國婦女節制會的工作,在推廣節制運動的同時,還為女性提供相互交流的平台,開闢獨立的話語空間。她用兩年的時間走遍中國,四處發表演講,在各地建立分會,會員發展到 1 萬多人。

劉王立明年譜 圖源:京東

1923 年,婦女界國民會議促成會在上海成立,王立明與向警予等中國婦女運動的早期領袖們共同組織了這個協會。1928 年,劉湛恩到上海就任滬江大學校長時,王立明的社會影響力已不亞於她的丈夫。一位一心以教育救國,一位專注婦女解放與家庭和諧,這對婚後生育了兩男一女的模範夫妻,堪稱時代之楷模,也是推動社會進步的領袖先鋒。

在悉心養育子女並支持丈夫工作的同時,王立明的事業越做越大。中國婦女節制會在上海成立了婦孺教養院,專事收容無家可歸的婦孺、乞丐、婢女、棄婦,為她們提供讀書、工作、婚配的機會。協會建立了上海女子公寓,為職業婦女、女學生創造第二家庭。1934 年,節制會開辦上海節育指導所,聘請節育專家講授科學的節育方法,以保護母親,養育健康的兒童。1935 年,建立了「中國女子家事高級職業學校」與女子生產合作社,以及專門為農村婦女設置的委員會,以致力於農村婦女的解放。

上世紀三十年代,由王立明擔任會長的中國婦女節制會已成為僅次於基督教女青年會的全國性婦女組織。1937 年,中華婦女節制會加入了何香凝女士領導的中國婦女抗敵後援會。上海淪陷後,劉湛恩夫妻與堅持留滬,王立明帶領中華婦女節制會參加了許廣平領導的上海婦女界難民救濟會,為難民救濟工作日夜奔忙。

1938 年 4 月 7 日,劉湛恩被漢奸暗殺。故事到這裡,才回到了本文的起點。

《申報》1939年4月7日,劉湛恩博士殉國周年紀念會啟事及劉王立明著作出版

四、政治

生活不是小說、電影。劉湛恩去世了,劉王立明的人生進入了另一個階段。

需要說明的是,筆者所能查詢到的介紹劉王立明的文章中,都特彆強調她是為了紀念犧牲的丈夫而改名。實則不然,王立明結婚後就開始使用中式傳統的女性婚后姓,但一直以來,王立明和劉王立明兩個名字是混用的。

《申報》1924年12月9日

上圖為《申報》1924年的一篇報道,可見在同一篇文章中,劉王立明和王立明兩個名字共同出現。這種婚後跟夫姓的習慣,至今中台灣、香港等地仍很常見。

在這篇文章中還能看出婦女解放運動必然走向的目標——追求男女政治上的平等。第一步,是婦女的參政議政,婦女運動的領袖也必然會成為政治領袖。

1938 年夏,丈夫犧牲後離開上海的劉王立明輾轉於武漢、重慶。戰時,婦女節制會的活動減少,身為婦女運動領袖和抗日烈士家屬的她,將更多精力投入爭取女性參政權利的活動中。她被選為國民參政會參政員,並連任三屆,是參政會中為數不多的女性成員之一。

國民參政會成立於 1938 年,是民國政府在國共合作後建立的政治組織,由國民黨、共產黨及其他抗日黨派和無黨派人士代表參加的全國最高民意諮詢議政機關,參政員約200餘名。1948 年後,它被國民大會替代。

國民參政會級別很高,筆者找到一份當年會議報道,提到了劉王立明。

《申報》1938年11月2日 國民參政會通過議案

「參政員劉王立明以交通阻隔,不克出席,請假,並將十、十一兩月公費七百元捐制寒衣。」請注意她前面的那位請假人:「毛參政員澤東,因事羈身,未能出席,特電請假。」彼時的劉王立明,是中國婦女解放的領袖人物,被後世譽為中國 20 世紀上半期最有影響力的女社會活動家。

在重慶參政數年後,劉王立明與國民黨鬧翻,她因支持共產黨而被排擠出參議會。1944 年,她參加了中國民主同盟,並當選為民盟中央委員。劉王立明是民盟的創辦人之一,被譽為「民盟四女傑」,對民盟的創建及發展壯大作出過突出的貢獻。由於農工黨與民盟的關係,劉王立明也是農工黨的創始人之一。

1945年,民盟四女傑與主席張瀾合影,左起:劉王立明、劉清揚、張瀾、史良、李文宜 圖源:紅村資料庫

1947 年民盟被迫解散後,劉王立明赴港出席民盟一屆三中全會,協助建立民盟臨時總部,並任財務委員會副主任委員。1949 年,劉王立明赴解放區,代表民盟主席張瀾出席新中國政協籌備會議。

建國後,她被推選為政協第一屆全體會議代表,是第二、三、四屆全國政協委員,在全國政協第二屆第三次會議上當選常務委員。曾任政務院政法委員會委員,全國婦聯第一、二屆委員會常務委員,民盟中央委員。

出於可以理解的原因,這一段簡歷只能照抄。總之,劉王立明在建國初的政治地位很高,第一屆政協全體會議有正式代表 510 人,以筆者現有的資訊統計,代表中與九江相關的僅兩人,一位是九江一中畢業的九三學社理事長許德珩,另一位就是諾立書院畢業的民盟常委劉王立明。

民盟參加全國政協一屆一次會議的全體代表合影(前排左三,劉王立明) 圖源:新浪網

建國後,劉王立明繼續致力於中華婦女節制會工作。1957 年,她被劃為右派,而且還是大右派,之後被撤銷所有職務。1958 年大躍進期間,中華婦女節制會自動解散。

五、愛人

羅隆基像 圖源:維基百科

《往事並不如煙》中有段特別生動的故事,筆者很多年前讀到時,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今再看,仍覺有趣。下面的截圖很清楚,就不錄文字了。

章怡和 《往事並不如煙·第六章》

1957 年後,羅身邊的女友有的離開了他,有的跳出來揭發批鬥,但劉王立明卻對他不離不棄。由於他們之前的政治地位,羅隆基和劉王立明仍保留了一定的生活待遇,他們住處相距不遠,時常彼此走動。

據作家葉永烈的書中記載,1965 年 12 月 6 日,羅隆基在家中設宴,與幾位朋友聚餐,劉王立明攜女兒參加。羅隆基患有心臟病,早已戒酒。那天他很興奮,拿出一瓶葡萄酒與友人共飲。飯後,他去了劉王立明家,直至夜 11 時才回來。次日凌晨,羅隆基死於心臟病復發,據醫生診斷,酒是心臟病發作的誘因。

筆者對八卦並無興趣,章怡和女士講述的故事僅為孤證,並無太大歷史價值。羅和劉王或許是愛人,或許是親密友人。筆者記錄本段是因為感到特別驚詫,婦女節制會是為何成立的?當年這個組織吸收成員只有一個要求:反對飲酒,並要在手腕系上白絲帶作為標記(見上圖徽標)。作為國際婦女節制會中國婦女節制會的主席,那天晚上,劉王立明為何會允許這些人當她面飲酒?她為何同意自己有心臟病的最親密的朋友開戒?那天晚上,她也喝了麼?

第二天,她聽聞自己的愛人因酒而死,而且還是在離開她的住處以後,是什麼感受?筆者不知道,也不想猜。

羅隆基死後不久後,劉王立明離開北京,前往上海與女兒一同居住。

劉王立明在政協第一屆全體會議時的代表照 圖源:維基百科

1966 年 9 月 1 日,劉王立明被控為美國中央情報局間諜,在上海被捕,主要證據是一台被認為是偽裝成秘密電台的英文打字機。她被關押在上海第一看守所,在經歷了三年零八個月的折磨後,於1970 年 4 月 15 日去世,終年 74 歲。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她的冤案得以平反昭雪。1981 年 3 月 18 日,全國政協、民主同盟中央、全國婦聯在北京政協禮堂為她舉行了追悼會,以紀念這位中國婦女解放運動的先驅、民盟和農工黨的創始人。

後記:

一位曾經為中國婦女解放作出巨大貢獻的偉大女性,一位曾享有很高地位的婦女領袖,一位從九江培養出來的優秀學子,一位曾在九江任教的老師。在她的家鄉太湖,鄉黨們為她著書立傳,讚譽她是「民國才女、婦運先鋒、愛國戰士、民主達人。」而在她讀書、戀愛、成長,並在社會活動中嶄露頭角的九江, 有沒有人講述她的事跡?有多少人知道她的名字?您猜猜看?您不用猜了。

補記:

本篇早在一年前就已完成,那時候《九江歷史上的今天》還沒什麼人關注,就想找個更有影響力的平台發布,後來我認識到,也只能發在這裡。本篇的刪節版已在前日發表於《九江日報·長江周刊》,這篇全文能不能順利發,我也不知道。出於可以理解的原因,有些段落用的是截圖。

本篇寫得特別艱辛,本地沒有研究文章,需要查閱大量國內國外的資料,全篇需要查詢、核對之處甚多,在有限的信息中,以訛傳訛比比皆是。前兩天承蒙塗校長提醒,發現仍有錯誤。或許本篇還有更嚴重的謬誤。

時至今日也未能完成對劉王立明的拼圖,但對我來說,她的故事都有莫大的價值,一年前寫到這一篇才讓我真正認識到,撰寫九江歷史是有意義的。這座城市,有太多的故事還沒有被挖掘、講述。

一座城市的歷史,折射的是時代的變遷。歷史不應該被遺忘,將前輩的故事傳下去,是我們每一個人的責任,為的是文明的賡續。

《九江歷史上的今天》是介紹本地歷史的系列短文,每篇選取有明確史料記載的發生在當日或當月的一個事件,配以相關的照片、新聞圖片和文獻書籍等影像資料,並對事件緣由及產生的影響作出適當的評述。由於筆者水平有限,資料殘缺,必有謬誤及取捨失當之處,誠請批評指正。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b19358df34b091fbc171ac6ec9b77f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