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紅樓夢的通行本九十五回中,賈元春是因為體胖染病,御醫醫治無效薨逝,終年四十三歲,其實事實也證明了續寫作者犯了一個常識性的錯誤,元春不可能有四十三歲,而她更不可能是因為體胖染疾而死。
元春的年齡可以推算的出來,紅樓原著第二回中,冷子興說榮國府,那時黛玉年幼,不過六歲,寶玉七歲,賈珠呢不到二十歲死,或者再撐死一兩年,也就是說他比寶玉大個十四五歲,元春又比賈珠小一到兩歲,寶玉自幼受到了元春的教導,那是他也就不到三四歲,所以元春大概十六歲左右就進宮了。
元春回府省親時,寶玉十三四歲,而元春已經二十六七歲了,這可以對比判詞「二十年來辨是非」來得出答案,還有如果元春死的時候,寶玉未與寶釵成親,那她死時肯定不到三十歲,哪來的四十歲的說法呢。
關於元春之死,網上流傳了很多版本,那咱們就根據判詞來分析一二,判詞中提到:虎兕相逢大夢歸。原著中有提到忠順親王是忠於皇帝的,而以北靜王為首的四王八公勢力一直和新皇帝不對付,雙方期間不斷在爾虞我詐,互相傾軋鬥爭,宛如虎兕相逢,賈家作為四王八公的代表,也就成了新皇帝針對的突破口。
此時新皇帝根本沒有讓元春受寵,賈家也沒有從中得到任何好處,反而因為修建大觀園,造成了財政上的大窟窿,自此埋下了禍根,當時四王八公藐視皇權有幾處證據,一是秦可卿葬禮,四王八公沒有皇帝旨意,私自結黨聚會,二是北靜王將御賜的鶺鴒香念珠送給賈寶玉,三是妃嬪回府省親其實是太上皇旨意,賈家回應這道旨意,其實就是藐視新皇帝的權威。
新皇帝登基地位不穩,而北靜王等老臣又在爭權奪利,賈元春在其中不過是一顆沒有自由的棋子罷了,她的結局已經註定,而她的悲慘結局其實脂硯齋也有批語暗示。
脂硯齋的判詞中有:只見畫著一張弓,弓上掛著香櫞。也有一首歌詞雲二十年來辨是非,榴花開處照宮闈。三春怎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夢歸。而元春回府省親時,也有脂批:《長生殿》伏元妃之死。
這長生殿其實講述的是楊貴妃的愛情故事,而脂硯齋暗示,元春的死和楊貴妃死因相似,當時因為安史之亂,馬嵬驛大將陳玄禮擁護太子李亨,還逼迫唐明皇賜死了楊貴妃,當時楊貴妃用三尺白綾上吊自殺,結局很是悲涼,馬嵬驛之變,就是一場權力的鬥爭,而楊貴妃是其中的犧牲品,元春之死和楊貴妃極其相似,因為她也是被皇帝賜死的。
脂硯齋的判詞中暗示了元春因為發現了皇帝要對付四王八公,賈家要被第一個開刀的真相之後,就被直接賜死了,臨死前她希望父母能找好退路,儘早脫身,而判詞中「一張弓」就是代表了殺伐,所以元春被賜死是很有可能的,也不排除是被弓勒死的可能性,她的結局也很悲慘。
當然這是筆者的揣測之見,大家如有其他觀點,也可以留言,有興趣的朋友不妨點點關注,留意更多有趣的紅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