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蘇聯在美國大使館國徽里裝竊聽器,為何7年後才被發現?

2022-12-20     晴捺生活

原標題:1952年,蘇聯在美國大使館國徽里裝竊聽器,為何7年後才被發現?

1951年,中情局成立了技術支持部,這個部門的建立,主要就是為了對抗蘇聯逐漸升級的情報搜集技術。

人沒想到,技術部的成立還真夠及時,因為一年之後,技術部就發現了一個驚天秘密,位於莫斯科的大使館裡,竟然裝著一枚竊聽器。

這個消息,一下子引起了中情局的震動。

高明手段

大使館可以說是防守最嚴密的地方,為了防止蘇聯人搞到情報,人對此嚴防守,經過的每一樣東西都要經過嚴格的盤查,蘇聯人靠什麼把竊聽器裝進了大使館?

結果,繼續查下去,事情更是不得了。原來,竊聽器藏在一個木製的國徽徽章里,而這枚國徽,竟然就掛在當時的外交大使喬治 · 凱南的書房之中!

等於這些年來,所有核心的機密全都通過這個竊聽器源源不斷地傳到了蘇聯人的耳朵中。

方面立刻要求對這件事情展開追查,而外交大使喬治面對特工的訊問,毫不知情。

因為,這枚國徽的確不是他收下的,從他前段時間來到大使館就任,這枚徽章就一直掛在這裡。

當時喬治還感覺這位徽章刻得很精細,是個藝術品,所以沒有把它摘下來。

喬治·凱南

這個回答讓特工們更是出了一身冷汗。

特工又在大使館四處詢問調查,最後終於得知,這是七年前,也就是1945年的時候,一個蘇聯少先隊員送給當時的外交大使哈里曼的。

當時的場合是一個非常盛大的歡迎儀式,在場的不僅有大量的少先隊員以及哈里曼,還有蘇聯的領導人史達林。

當時,史達林眼看著哈里曼接過徽章,還笑著對他說,英國人會羨慕壞的。

哈里曼完全沒有懷疑這枚木質徽章里有竊聽器,而是高高興興的把它掛在了書房的牆上,一掛就是七年。

七年來,大使館換了四任外交大使,但竟然沒有一個人想到把徽章取下來,好好檢查。

其實,也不怪這些外交大使粗心,因為這個徽章的工藝非常精巧,外觀漂亮,的確很適合掛在外面展覽。

另外這面徽章體積小,根本就沒有多少重量,任誰也不會想到,蘇聯會把竊聽器藏在這裡。

然而,特工檢查之後發現,竊聽器被狡猾的藏在了國徽那隻老鷹的鼻孔之中。

的四位外交大使,之所以都沒有把這枚徽章列為懷疑的重點,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在上個世紀四五十年代,竊聽器依然是一個非常複雜的技術。

大多數的竊聽器需要連接電源才能使用,所以,大使們完全想不到,一個沒有任何電源連接的徽章會成為竊聽的法寶。

而且,當時對於書房的安保措施是很到位的,書房裡安裝著當時最先進的反竊聽裝置,可以切斷一切竊聽器的電波。

正因如此,幾任外交大使都認為,書房是一個絕對安全的地方,他們在這裡非常大膽的暢談國家機密,卻不料是把情報送進了對手的口袋。

認為這是奇恥大辱,所以要求中情局立刻帶著這個竊聽器回國,好好研究一下其中的原理。

大國交鋒

可是,等回到之後,的一眾科學家將這枚儀器拆開,卻都是一頭霧水。

在這個儀器里,科學家們沒有發現任何可以連接電源的裝置,甚至沒有電波的反射,也就意味著它的確沒有用電。

可是,一個東西不用電,是靠什麼運轉的呢?

當時的科學技術已經是全世界最發達的了,可是,就連的科學家都猜不透這一點。這下,人更加鬱悶了。

雖然發現了竊聽設備,可是,完全不敢對蘇聯問責。

因為一旦把這件事情公之於眾,就等於向全世界宣告,在毫不知情的情況下被蘇聯竊取了整整七年的情報,恐怕誰都會認為是過於愚蠢的結果。

而且,完全沒有破譯蘇聯竊聽器背後的秘密,公開出來,等於是自己示弱。

為了一探究竟,又只能聯繫到英國,把竊聽器送了過去,希望英國能夠幫上忙。

而英國的科學家一看到這枚竊聽器非常憤怒。

因為,人最初沒有看中這枚竊聽器的技術,所以把竊聽器送到了許多實驗室進行拆解,導致在運送的過程中,竊聽器造成嚴重的破壞,給英國的研究帶來了很大的麻煩。

面對英國人的指責無話可說,只能繼續要求英國加快速度,英國雖然抱怨,但總算還是保持了極高的辦事效率。

幾個星期之後,英國的頂尖實驗室終於發現了其中的奧秘。

這枚竊聽器運轉,靠的是無線電電波,在接聽器的內部安裝了一個無線電接收器,所以這枚竊聽器可以先接收一部分無線電電波,然後通過接收器將其轉化為運轉的動能。

能夠在技術受限的情況下想到這樣的辦法,蘇聯的確是把竊聽器的技術開發到極致了,哪怕是作為對手,英國和的科學家也很佩服蘇聯人的專業能力。

不過,當局即便知道真相,也不能拆穿,這關乎人的尊嚴,真是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

事後,當局要求中情局嚴密的封鎖消息,就這樣,事情一直隱瞞到1960年。

這一年,派出了一架高空偵察機前去蘇聯搜集情報,沒想到被蘇聯人發現了,飛機也在蘇聯境內被擊落,一下子引起了強烈的國際輿論。

兩個大國之間的明爭暗鬥,一直是人們心知肚明的,可是,竊取情報這樣的新聞,對可是大大不利。

蘇聯果然也抓住這一點,大做文章,甚至要在國際場合對進行公開的譴責。

看到蘇聯下了手,於是,想起了多年前竊聽器這個籌碼。

很快,就把關於竊聽器的一系列事情都寫成新聞,連篇累牘的報道,新聞一下子傳播到了全世界。

人們都大為震驚,一方面是感慨和蘇聯之間的爭鬥已經如此激烈,還有一部分人在嘲笑人的愚蠢。七年來,居然什麼也沒有發現嗎?

總之,在這場關於情報戰的輿論之中,蘇聯和各有損失。

當然了,沒有發現竊聽器這件事情不能完全怪人的愚蠢,畢竟其中的技術太過精妙了。

不久之後,中情局得到了一個更讓他們驚訝的消息,發明了這枚竊聽器的人,其實他們是認識的。而且這個人在,是一個頗具人氣的音樂演奏家。

神秘音樂

發明竊聽器的人,叫做列夫·謝爾蓋耶維奇·特雷門。

他有兩重身份,首先,他是著名的音樂家,其次,他是來自克格勃的間諜。

當然,絕大部分人只熟悉特雷門的第一個身份。

特雷門在1938年之前,長期在工作和生活,基本上完全融入了社會,所以,中間局的特工們從沒懷疑過他,甚至有人還去聽過他的演唱會。

其實,特雷門成為一個物理學家,要比成為一個音樂家更早。

1919年的時候,特雷門在物理學界就已經小有名氣,他對無線電的研究展現出了濃厚的興趣。

他成功的掌握了一種高頻振蕩器,這種振蕩器,一旦周圍的空氣發生輕微的變化,就會產生碰撞和響動。

為了向人們展示他發現的這一原理,他製作了一個有些奇特的機器。

這台機器上面有兩個金屬棒,特雷門站在機器面前,他的雙手不需要金屬棒,只需要在旁邊輕輕揮動雙手,金屬棒就會隨著他的揮動發出。

這種技術在當時的人們看來幾乎就是魔法,所以,特雷門很快便成為了的名人。

而在一次又一次的展示之後,特雷門忽然靈光一現,金屬棒的敲擊,產生的令人愉悅,而且,在多次的試驗之後,特雷門已經掌握了讓金屬棒發聲的規律。

他在想,為何不把這種儀器做成一種樂器呢?

於是,特雷門琴就這樣誕生了。

時至今日,特雷門琴依然被人們譽為是最古怪的樂器,因為,這種樂器的演奏,從頭到尾,音樂家是不會和它產生任何的接觸的。

演奏特雷門琴的過程,與其說是奏樂,不如說像是施法。迄今為止,特雷門琴是世界上唯一一個演奏中不需要用身體接觸的樂器,同時也是世界上第一個電子樂器。

它的誕生無論對於音樂界還是物理學界,都是一次劃時代的事件。

這也讓特雷門的名氣又上了一個台階,這件古怪的樂器很快引起了整個的追捧,甚至愛因斯坦也被其吸引,專門過來聆聽特雷門的演奏會。

而且,因為特雷門琴是一種絕對的先鋒藝術,所以也極大的影響到了當時的爵士樂創造者。

在今天的爵士樂中,人們也時常能夠見到特雷門琴的影子。

儘管這種樂器的演奏難度很大,但是,無論藝術家還是普通人,都對特雷門琴展現出了極大的興趣。

而特雷門也由此從一個單純的物理學家,成為了一個更加著名的音樂家,他的演奏會在座無虛席,甚至一票難求。

在特雷門最火爆那幾年,有不少民眾向政府請願,希望政府能夠邀請這位音樂家來當地開演奏會。

此外,特雷門琴對於無線電技術也產生了極為積極的影響。

因此,無線電公司還和特雷門簽訂了長期的協議。

不久之後,列寧又邀請特雷門前往蘇聯表演,對於這個要求,特雷門欣然同意,他雖然長期居住在,但是終究對自己的國家感情更深。

人們猜測,就是在這一時期,特雷門加入了蘇聯的情報機構。

一些調查結果顯示,在與無線電公司談合作期間,特雷門利用職務之便,向蘇聯傳遞了大量的情報。

這些情報的價值已經難以估量了,而且音樂家的身份是個絕佳的掩護。

不管特雷門如何肆無忌憚的出入高官政要彙集的場所,人們也不會懷疑他。因為,對一個音樂家來說,出現在上流社會本就是最平常的事情。

的大小官員,乃至於總統,都並不會因為特雷門的出現而感到警惕,只會把這當成一種榮譽。

但是,風光背後,特雷門也面臨著重重危機。

天才創造

特雷門琴雖然大獲成功,但以當時的社會環境,只是一次又一次的開演奏會,是賺不了多少錢的,特雷門的研究要消耗比演奏會更多的錢。

他和無線電公司的合作並不順利,因為他的技術實在太過超前,所以,無線電根據他的技術研製了幾百台設備之後,銷量卻十分難看。

1938年之後,無線電公司中斷了和特雷門的合作,讓特雷門失去了最大的收入來源。

而更糟糕的是,特雷門在這一年迎娶了一位黑人妻子。

在當時的,黑人和白人的地位依然是極度不平等的,娶了黑人妻子,意味著特雷門的社會地位嚴重下降,人們對這位著名的音樂家也戴上了有色眼鏡。

他再也沒有辦法開大規模的演奏會,為自己換來生活費了,萬般無奈之下,特雷門選擇了回國。

而他這一回國,經歷就變得更加神秘了,人甚至猜測,他在消失的那幾年是被蘇聯綁架了。

回到蘇聯之後,不知為何,特雷門突然入獄了,蘇聯人指控他是一個反革命分子,隨後,他就被送到了西伯利亞。

對於一個犯人來說,一旦到了西伯利亞,基本上只能等。

可後來的種種資料表明,特雷門在西伯利亞的待遇十分不錯。而且,蘇聯顯然很看重他的研究能力,給他提供了所有需要的裝備,讓他在西伯利亞專心地進行無線電的研究。

顯然,特雷門沒有讓蘇聯人失望,他研究出了大量的無線電設備,這些設備幾乎無一例外地投入了戰場,以及後來的美蘇冷戰之中。

然而,從沒有人想過這些新技術誕生的背後,和已經消失的音樂家特雷門有什麼關係。

在特雷門離開的那幾年,他在的名氣與日俱增。因為,隨著技術的進步以及音樂的發展,人逐漸意識到,特雷門琴背後有著巨大的藝術價值,音樂家們更加狂熱的追捧他。

而此時,無線電技術也發展到了一個新階段。無線電公司終於意識到,當年他們斷絕和特雷門的合作絕對是個愚蠢的決定,特雷門的價值,已經不是金錢可以衡量的了。

在反應過來之後,無數的人在詢問,特雷門究竟去了哪裡?

然而,這個問題卻沒有答案,因為此時特雷門已經褪去了音樂家的光環,將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到了一項更為神秘的國家事業當中。

如果不是後來美蘇矛盾擴大,竊聽器事件越演越烈,也許人們永遠都不會發現特雷門和這次竊聽事件之間的聯繫。

而特雷門本人對這件事情並未發表任何意見,人們可以知道的是,在這件事情之後,特雷門依然留在蘇聯進行研究。

直到1991年,白髮蒼蒼的特雷門回到,故地重遊,他的到來,引起了社會轟動。

不管是作為科學家,還是作為音樂家,他的成就對世界而言都是足夠偉大的。

參考資料:

樂器科藝《特雷門琴的前世今生》

阿爾伯特·格林斯基《特雷門琴:以太音樂與間諜活動》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b14d6b35f08fd7779f7a04583e3b64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