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獻》2023年第4期目錄與內容摘要

2023-07-13     古代小說網

原標題:《文獻》2023年第4期目錄與內容摘要

《文獻》2023年第4期

文學文獻研究

宋蜀刻本《許用晦文集》

許渾詩集的稿本與定本之辨 趙庶洋

內容摘要:岳珂《寶真齋法書贊》卷六所收唐代詩人許渾烏絲欄詩真跡,乃是許渾生前親手抄錄,與許渾詩集傳世宋、元刻本在文字上存在眾多差異,有學者認為它代表了許渾詩原貌,在校訂整理時將之作為首選底本。但是通過對烏絲欄詩真跡的分析可以發現這一寫本上有許渾修改的痕跡,而且其抄寫時間距離許渾去世尚有十年之久,此後仍有繼續修改和增補的可能,其中詩歌編排也無義例可言,應當只是許渾詩歌的一個稿本,而非最終定本。宋蜀刻本《許用晦文集》文字與烏絲欄詩真跡的異文大多不是文字訛誤所致,也並非出於後人改動,應當是許渾親手所改,代表的是許渾詩集定本的面貌。

關鍵詞:許渾;唐詩;異文

三十卷本《商文毅公全集》卷一

三十卷本《商文毅公全集》詩文重出與校者辨偽考 宋佳霖

內容摘要:作為在明季首次以「全集」面貌問世的商輅集,三十卷本《商文毅公全集》看似較之已有的十一卷本和十卷本增容甚夥,但實際在新補錄的約 500 首詩、100 篇文中,近七成均系他人之作。詩作的重出主要集中於《古今詩刪》及高啟、駱問禮、許相卿、俞安期、謝榛、張居正、梅守箕等作家別集;文章的重出在竄易別集作品之餘,還挪用了通行類書中的翰墨示例。三十卷本刪減了詩文中涉及原作者身份經歷及所處時代的副文本信息,篇名的改動反映了編纂成書時更為具體的作偽細節及由此帶來的諸多紕漏,作品重出實屬編者刻意造偽。卷端署韓敬、茅維、臧懋循為文集校者亦不足信,更可能是書商妄托商輅三元及第的科考宿望,並藉三人梓集之盛名,以濫充珍,冀圖射利。

關鍵詞:《商文毅公全集》;三十卷本;詩文重出;校者辨偽

國家圖書館藏清抄本《鹿城詩集》卷二七

詩曲互見與《浣紗記》的文本網絡

——從國圖藏《鹿城詩集》之整理異文談起 趙鵬程

內容摘要:梁辰魚《十哀詩挽王中丞叔丈》與《浣紗記》的文本互見,可以進一步拓展對《浣紗記》經典價值的認識,但由於文獻整理等問題,這一細節尚未引起學界注意。考察國家圖書館藏《鹿城詩集》及有關史實,可發現《十哀詩》不僅與王忬事件有關,更有眾多關聯文本。由此不僅可進一步確定《浣紗記》的最終寫定不早於嘉靖四十年,也可梳理出《浣紗記》「詩曲互見」的層級性文本網絡。在《浣紗記》的文本網絡中,既有「曲中見詩」也有「詩中見曲」,因此也就具備「詩曲互見」的基本特徵,由此也可進一步發掘中國古代戲曲的詩性本質,發現「文人化」在明中期傳奇戲曲發展中的重要歷史價值。

關鍵詞:梁辰魚;《鹿城詩集》;《浣紗記》;詩曲互見;文本網絡

日本大阪大學藏八卷本《藝苑卮言》

王世貞《藝苑卮言》版本流變及其經典化 賈飛

內容摘要:對《藝苑卮言》版本流變進行再次探究,發現日本所藏四卷本只是《四部稿》本的一部分,八卷本除了「6+2」模式外,還可能是「N+2」之後的再整理,《宛委餘編》因編纂體例而脫離《藝苑卮言》單獨成書。同時,還糾正了當下的部分錯誤認知,即明確八卷本中「隆」字墨釘不是避諱造成的、六卷本中「文通擬古」「詩自枚李、三曹、陶謝、沈宋、李杜」「婦人有諡」三條條目是被修改而不是被刪除。再者,《藝苑卮言》版本流變與其內容增刪相關,由於王世貞規範文本的創作方式、與復古尊體之論相維繫、整體框架隨編纂思想的變化而調整,使之呈現出由碎片化趨於理論化的發展特徵。正是得益於王世貞地位的上升、復古後學的推崇,以及後人對其內容的高度認可,該書逐漸經典化,王世貞最初創作目的得以達成。

關鍵詞:王世貞;《藝苑卮言》;版本流變;理論化;經典化

墨筆謄抄乾隆詩稿《回蹕至御園之作》

清高宗御製詩文創作流程及代筆問題探疑

——以新見「乾隆御稿」為核心 高策

內容摘要:清高宗御製詩文體量頗豐,且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不過其創作主體和創作流程存在較大疑問,文臣「代筆」之疑團構成對其研究、利用的阻礙。近年來進入學界視野的「乾隆御稿」,即清高宗詩文手稿及謄抄稿,為探究此問題提供了重要材料。結合相關序跋、清人筆記等,再將實物資料與歷史記載相互印證,可釐清清高宗詩文具體的創作流程。進而通過區分御製詩和御製文,對創作主體進行考察,可得出結論:御製詩應當大多為清高宗自己創作,文臣主要負責謄抄、作注等;而御製文中,碑文、序、記等存在文臣代為撰寫的情況。上述結論對久已有之的代筆說做出了回應,並為充分研究、合理使用清高宗詩文奠定基礎。

關鍵詞:清高宗 御製詩文 代筆 乾隆御稿 創作

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惜抱軒全集》

姚鼐詩文集刻印研究 黃漢

內容摘要:嘉慶初年,姚鼐手訂、刊刻、增補詩集十卷與文集十六卷,付之江寧劉文奎家雕刻,形成了三種不同的印本。其後,李際春補刻詩外集,姚雉續刻詩後集,梅曾亮續刻文後集,又有姚原紱翻刻印行詩文集。道光以降,詩文集流傳產生了「全集」的形式。同治五年,李瀚章因《惜抱軒全集》書板毀於兵燹,故重作校勘,另刻新本,是為省心閣本。此本有原刻與翻刻之分,原刻亦有初印和後印之別。翻刻本不僅改正了原刻後印本許多錯訛,而且刊刻更為精良,上海校經山房、會文書局皆據之印行出版。徐宗亮又因省心閣本「翻雕於楚而不常印行海內」,故取文集別為校刊。目前學界普遍使用的《惜抱軒詩文集》,實據省心閣本之原刻後印本整理而成,故書中錯訛甚多。姚門弟子校閱、助刻姚鼐詩文集,詩文集反過來又滋養了一批又一批姚門弟子,吸引了眾多讀者依附姚門。

關鍵詞:姚鼐;詩文集;刊刻;印本;姚學

清咸豐二年經畲堂刻本《再生緣》

梁德繩續成《再生緣全傳》說獻疑 金菊園

內容摘要:《再生緣全傳》是一部在文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長篇彈詞,其中的前十七卷是陳端生所作,後三卷續作的作者長期被認為是梁德繩。如果仔細推敲,可以發現此說與其文獻依據實際支持的許宗彥、梁德繩共續說之間存在參差。而且,《德清許氏族譜》中記錄的梁德繩子嗣情況與續補作者的自述也是不相符合的。由此可知梁德繩單獨續成《再生緣全傳》之說不能成立。鑒於當時存在眾多《再生緣》的續補之作,許宗彥、梁德繩共續之說也應是事實,只是續成《再生緣全傳》者當另有其人。

關鍵詞:《再生緣》;梁德繩;《德清許氏族譜》

文獻整理方法

元白集詩題的「應然」與「例校」 李成晴

內容摘要:從體制、義例角度切入,可發現元白詩在從唐寫到宋刻的流變過程中,許多捲軸古本中的題下注羼入到詩題之中。宋刊《元氏長慶集》《白氏文集》將這種變貌加以固化,並在後世漸漸形成了陰差陽錯的制題「傳統」。通過元稹、白居易詩集內部文本體制和義例之比類歸納,輔以唐集文本通例之互證,可發現元白詩題目結穴之文本體制有「酬…… 見寄」「厶厶韻」「厶厶首」及歌引等例;元白詩題下之題注有「時」字作為題注追述的文本標識、名諱字例皆入題注、題下注來詩之梗概、詩作體制詮解入題下注等例;元白詩人物名物類詩題,有人物詮釋、名物地名詮釋皆入題下注等例。凡此之類,皆可參酌唐人詩題的制題規律抽繹文本通例,並對已經失傳的元稹、白居易寫卷「手集」中的詩題體制、義例進行基於「應然」邏輯的「例校」。在古籍整理實踐中,「例校」可以提供方法論層面的啟示,但「例校」成果僅宜通過校記說明,不宜徑改底本。

關鍵詞:元白集;詩題;題注;義例;例校

明清以來輯本古籍失落原書體式現象及其恢復問題 沈暢

內容摘要:在明清以來的輯本古籍中存在失落原書體式的現象,失落的原書體式有標準式與非標準式兩種。失落現象出現的原因有客觀方面受輯佚材料信息不足的限制及主觀方面輯佚者的刪改。《朝野僉載》條首國號體式的恢復過程為原書體式恢復工作提供實踐示例。原書體式恢復工作在依據研究對象特點全面辨析各來源文獻所見體式可靠性的同時,不能忽視對有條件的研究對象優先進行輯本與其來源文獻體式的重點對比分析和對具有提綱挈領作用的體式條例的發掘,而且,對非標準式體式恢復時切忌類推。恢復失落的原書體式是文獻整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對研究原書編纂體例及作者思想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輯佚;原書體式失落;恢復;《朝野僉載》;文獻整理

古籍保護

上海圖書館藏《廣裝潢志》

《廣裝潢志》的四部稿本 陳騰

內容摘要:中國古籍與書畫的修復裝潢由來已久,然而這門技藝的發展演變,長期缺乏總結。上海圖書館藏有《廣裝潢志》「稿本」「副本」「新定本」各一部,南京圖書館藏有一部「佚名」所編《廣裝潢志》謄清稿。比勘文本與字跡數過,確定四部稿本的作者皆為民國收藏家宣哲,並釐清其先後順序。《廣裝潢志》全書體例嚴明,囊括了海量的修復裝潢方面的史料,為古籍保護髮展史研究奠定了文獻基礎。從學術史的脈絡回溯,宣書接續了明中葉文人論述書畫裝潢技藝與清中葉經生考證書冊制度的傳統,同時參照了民國時期諸多學者的研究成果,間附按語。其中《巧工》篇一章當為潘景鄭《歷代裝潢工人考略》的直接來源。

關鍵詞:《廣裝潢志》;宣哲;古籍保護;潘景鄭;稿本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b120237cfaa27fdb391108f7e371f1d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