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歲高分考上哈工大,從肄業生到低保戶,為數學窮其一生

2023-02-14     羲和奇談

原標題:16歲高分考上哈工大,從肄業生到低保戶,為數學窮其一生

只有當你認真去做一件事的時候,才會發現自己的靈魂,和靈魂深處。——《天才在左瘋子在右》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這本書很多人都看過,很多人說看完這本書後背發涼,因為書中記錄了作者與多位精神病患者的溝通過程,很多精神病患者並不是我們想像的那樣充滿暴力、情緒不正常。

反而他們非常冷靜,他們只是偏執於自己的某種想法,比如有一位堅信自己是從未來的時空過來的,為證明自己說的是真的,他還有一套邏輯嚴謹的理論,連物理學家都覺得這位精神病患者的說法是極有可能的。

天才與精神病患者只有一線之隔,只不過精神病患者偏執於某件事無法自拔。哈工大有一位肄業生,他16歲考上哈工大,由於偏執於數學從肄業生變成低保戶,為數學窮其一生。

從高材生到肄業生

哈工大這位特殊肄業生叫劉漢清,他16歲就以高分考入哈工大,那個時代的大學生是非常金貴的,所以劉漢青在當地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也被父母家人寄予厚望。

劉漢青報的是哈工大的建築專業,成為建築師也是他的理想,憑藉他的學習天賦,大家都認為他日後會成為有名的建築工程師。劉漢青在大學前兩年學習一直很優秀,學校老師非常欣賞他,同學也都把劉漢青當作偶像。可是,在劉漢青大三的時候出現了轉折,從此他的一生也被改變。

劉漢青自己曾經說過,在上大三時,他偶然在圖書館看到了一份關於數學家陳景潤的報告文學,他本身就喜歡數學,當他看過這份報告文學後,從此徹底痴迷上了數學。

每日把所有精力投入於數學研究,已經到了廢寢忘食的地步。無論是在宿舍,還是在課堂,他無時無刻都在「研究數論」。

大學科目很多,數學只是其中一科,而陳漢青已經放棄了除數學外所有科目,致使他成績一落千丈。知道情況後的輔導員還曾親自找他談話,而陳漢青表示自己把數學當作一種追求,不會放棄。

成績落後使他留級一年,可是留級也沒讓他放棄對數學的研究,直到1985年他主動退學。哈工大校方認為劉漢青成績存在問題,達不到畢業要求,所以劉漢青成為了哈工大的一名肄業生。

當年的大學生如果畢業是可以包分配工作的,和他同屆的學生很多都分配到了國家機關單位,而只有沉迷數學的陳漢青因沒畢業退學了。他離開校園時,還帶了厚厚一摞自己研究數學的手稿。

退學後仍沉迷數學

劉漢青退學回到家的消息一時間傳遍開來,大家都覺得陳漢青瘋了,大好的前程讓他自己毀了。陳漢青卻不理會外面的流言蜚語,仍然專注於自己的數學研究。

陳漢青的父母才是最傷心的,本以為自己的兒子日後可以有一番作為,沒想到如今回到家中還要靠父母養活。陳漢青的朋友聽聞他的事情後來到家中看望他,當時陳漢青還在睡覺。朋友看到他的模樣大吃一驚,陳漢青蓬頭垢面不修邊幅,狹窄的屋子裡擺滿了他研究數學的筆記。

剛回到村裡的陳漢青還年輕,他對自己現在的情形一點不後悔,甚至還有年輕人那種自傲的感覺,他堅信自己會在數學上有一番成就。他認為別人不理解他是因為別人看不懂數學,數學的魅力普通人根本感受不到,真正理解數學的人會和自己一樣沉迷其中。

在陳漢青退學的第4年,他完成了一份關於數學的研究報告,請求朋友幫助他發到外國的數學論壇中。滿懷期待的陳漢青果真受到了外國學者的回信,那位外國學者對他的研究報告提出了一個問題,陳漢青欣喜地為他回答了問題,可是這位外國學者從此再也沒給他回過消息。

後來陳漢青一位同學知道他的情況後,幫他把數學的研究報告寄給了國內一位數學教授。數學教授在看完他的報告後,給陳漢青指出了一處未經證明的論點,並告知這個論點以後的論證都沒有意義了。陳漢青知道後卻認為自己的研究方法沒問題。

從之前與外國學者的溝通,到現在國內數學教授為他指出問題,不難看出陳漢青的數學研究可能真的存在問題。即便如此,陳漢青依然相信自己,沉迷於自己的數學夢中。

從肄業生到低保戶

幾十年過去了,劉漢青到現在還沒結婚,也沒有穩定的工作。曾經同村人看他沒有收入來源,便好意幫他找工作,可每次劉漢青幹不了幾天就跑了,久而久之大家也就不幫他了。

從他退學之後的幾十年里,家裡甚至連一件家具都沒添過,陰天下雨的時候屋子還會漏水。陳漢青幾十年如一日只研究數學,很少與外界溝通,到現在連手機都不會用。

劉漢青年齡大了,而且沒有收入,家中十分貧困,村裡為了照顧他,特地為他辦理低保戶。每個月的低保金只有幾百塊,而陳漢青覺得足夠了。劉漢青變成現狀,他仍然不認為是由於自己沉迷數學導致的,甚至覺得自己是在為事業犧牲。

劉漢青還覺得自己很孤獨,因為沒有人能理解他,沒有人認可他的數學研究,不過他經常以「成功的人都是孤獨的」這句話安慰自己。對於自己是否成功了這個問題,陳漢青認為雖然沒有達到物質上的成功,沒有成為企業家老闆,但是他覺得如果自己的數學研究事業做成了,自己也就成功了。為研究數學窮其一生的陳漢青真的能成功嗎?

問題不在於他想的太多了,或是其他人想得太少了。而是對我們來說,未知太多了。——高銘

陳漢青從高材生到變成低保戶,他的一生本該是有大好前程,卻被自己的數學夢所改變。一部分人認為陳漢青是近乎病態的偏執,他的數學研究根本沒有實質作用,他活在了自己的夢裡。

還有一部分人認為陳漢青並沒做錯,人們不能用自己的思維去考量別人的人生,可能有一天陳漢青的數學研究會震驚世人。無論怎樣,我們不能以自己的想法去綁架別人的生活,世間萬物都有它自身存在的方式。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號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文章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b0e0dc60d41ad8ddabdf6c373c6b54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