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在努力減重,但是體重輕了,並不代表更健康了。科學減肥,更重要的是人體成分的組成與分析,這裡面又有什麼奧妙?阜外健康專欄又開講啦,一起來看。
超重的成年人
體重與心臟健康風險密切相關
體重超標,不僅影響身材美觀,更加影響心臟健康。如果超重,更容易發生血脂異常、胰島素抵抗和血壓增高,增加II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患病風險。因此,大體重的人群要高度警惕發生心血管疾病的可能性。
健康
不只是體重秤上的數字那麼簡單
體重只能反映人體一部分健康的指標,比體重更需要關注的是人體成分的組成與分析。
體重是由瘦體重(主要為肌肉)、脂肪、水分和骨量組成。常見人體成分分析基本的測量指標包括BMI(身體質量指數)、體脂率、肌肉含量、腰臀比、基礎代謝等。舉個例子,一個標準體重的成年人,也可能存在肌肉含量低、體脂率高、腰臀比大的狀況。
因此,人體成分分析能讓你更全面地了解和幫助自己。
減重 or 減脂?
對心臟而言,減脂更重要
既然肥胖對心臟有這麼多危害,是不是把體重降下來就可以了呢?其實,減重只是重量上的減輕,而健康更需要關注身體成分的變化。
身體成分變化分為兩種:一種是減脂,一種是增加瘦體重(肌肉)。減脂是強調要降低體脂率,增加瘦體重(肌肉)也被常常認為是改變身體成分、提高新陳代謝、提高脂肪消耗的一種方式。
經科學家研究發現,在體重穩定的情況下,減少脂肪而不是增加肌肉含量更能預測心臟代謝的健康指數。
既然減脂作為身體成分改變的意義對心血管健康如此重要,日常生活中如何簡便科學地達到減脂的目的呢?離不開「吃」和「動」兩個部分。
吃
如何減少飲食中不健康的脂肪?
在飲食中,需注意減少飽和脂肪和反式脂肪的攝入。尤其是固體脂肪,例如黃油、人造黃油、起酥油、植物奶油、代可可脂等影響最大。這些脂肪會提高膽固醇水平,並增加患冠心病、心臟病和中風的風險。
健康小貼士>>
01 烹調時要減少在食物中添加固體脂肪。用橄欖油或菜籽油代替黃油或人造黃油。利用植物油烹飪噴霧可以減少油的使用量。
02 學會檢查包裝食品的標籤。一些零食-甚至那些標有「健康脂肪」的零食-都可能含有反式脂肪酸。
03 選擇低脂的牛奶,酸奶和其他乳製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