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體差不多,為何洪森想干多久干多久,巴育只乾了八年就被停職

2022-08-29     張生全精彩歷史

原標題:政體差不多,為何洪森想干多久干多久,巴育只乾了八年就被停職

2022年8月24日,泰國總理巴育因任期已滿8年,被憲法法院停職。有意思的是,柬埔寨總理洪森在前不久,因一直擔任總理遭到指責。但他卻公開重申,他將無限期擔任總理一職,「直到不想當為止」。

說起來,泰國和柬埔寨都是君主立憲制國家,巴育和洪森也都是通過軍事政變才成為總理的,那麼巴育為何不能像洪森一樣任性呢?

我們先來看一下洪森是怎麼當上總理的。

洪森出生於柬埔寨的動盪時期。他少時由於貧困,寄住在免費的小寺廟裡。靠當寺童,幫僧侶幹活換得受教育的機會。

在洪森17歲的時候,柬埔寨內閣首相朗諾勾結美國,在美國的支持下,與政府和軍隊聯合發動政變,推翻了西哈努克國王,建立了高棉共和國。

支持西哈努克國王的人,迅速成立了紅色高棉組織軍隊。受到感召的洪森,憤然投筆從戎,成為了紅色高棉組織軍隊里的一名普通士兵。

雖說年輕,也沒有受過專業的軍事訓練,但洪森卻極擅長學習和實踐。再加上他有勇有謀,多次在戰鬥中獲得奇功,因此他很快就升任團長。

不過戰爭太殘酷,洪森在戰鬥中多次受傷,他的左眼就因被槍彈擊中而失明。

經過5年苦戰,紅色高棉占領了金邊,推翻了朗諾政權,柬埔寨人民終於迎來了新政權。然而紅色高棉建立新政權後,不管是對待國王西哈努克,還是其它一些政治行為,都讓洪森倍感寒心。絕望之餘,洪森放棄了前途,轉而追隨韓桑林投身於越南軍隊,並成為反紅色高棉組織的重要人物之一。

1979年,越南軍隊攻占金邊,紅色高棉政權被推翻。在越南的扶持下,韓桑林成為新黨領袖,而洪森則擔任外交部長。

經歷了內亂和侵略戰爭的柬埔寨百廢待興,韓桑林和洪森在接管柬埔寨後,也做了一些實事。比如恢復學校教育、讓工廠開工、優待知識分子、寬大處理戰俘等。特別是開放市場,對國家經濟起到了很大的恢復作用。

然而,紅色高棉政權余灰未燼,又在南方擴軍,並與流亡海外的西哈努克國王達成「共建民主聯合政府」的約定。準備藉助西哈努克在民間的威望和影響力,奪回政權。因此內戰持續不停。

這時候,韓桑林也沒有之前那樣清明勵志,他腐敗貪污的問題愈發凸顯。再加上越南在歷史上多次對柬埔寨發動過侵略戰爭,因此柬埔寨人民對越南的民族仇恨是無法消除的。在這種情況下,「親越」的韓桑林失去了民心。

1989年,由於蘇聯經濟崩潰,不能繼續扶持越南,失勢的越南不得不從柬埔寨撤軍。眼看內戰一觸即發,聯合國想出面調停紅色高棉與韓桑林建立的新黨之間的矛盾。結果,紅色高棉組織不同意選舉,執意為了爭權發動內戰。紅色高棉組織的舉動,讓憤怒的民眾站到了他的對立面。而他也因為失去民心,喪失了選舉權。不過,韓桑林也因為親越而落選,反而是洪森成為各黨派都能接受的人選。因此,他被選為第二首相,而西哈努克的長子拉那烈親王則被選為第一首相。

擔任首相後,洪森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親自從中國接回流亡在外多年的西哈努克,並在歸國的途中,與西哈努克確立了義子義父的關係。這個舉動,讓洪森贏得了更多民眾的支持。

儘管做了西哈努克的乾兒子,但拉那烈卻並不打算與洪森以兄弟相稱,反而一心想獨得首相之權,所以與洪森明爭暗鬥。結果,政治和軍事上都很有根底的洪森戰敗了拉那烈,並以「非法走私軍火」的罪名,判處了拉那烈10年監禁。

當然,洪森出於政治考量,也沒把事情做得太絕。畢竟他還要靠西哈努克的影響,來維護自己的地位。所以,洪森在西哈努克的調節下,赦免了拉那烈,自此開始了他長達數十年之久,高度集權的首相之路。

巴育的出身,要比洪森好得多。他出生於軍人家庭,自幼在軍營里長大,就讀的朱拉宗告王家陸軍軍事學院,也是泰國最著名的軍事院校。

巴育也是個強權人物,不過他上位之路卻並不順利。

在軍事學院畢業後,巴育在陸軍21兵團王家衛隊服役。

上個世紀80年代,憑著一身好武藝,巴育做了王后詩麗吉的貼身保鏢。

當然了,儘管如此,他其實一直處在邊緣化的角色中。

巴育真正翻身是在2006年。

當時陸軍司令頌提,趁總理他信在國外訪問時,發動軍事政變,推翻了他信政權,暫時接管了總理職務。按規定,從政就不能再和軍隊有所瓜葛,所以陸軍司令這個肥缺就空了出來。

當時,才升任陸軍司令助理不久的阿努蓬,是參與政變的主力軍。再加上他在軍中的威望很高,因此他認為陸軍司令非他莫屬。結果,蒙特里都也覬覦陸軍司令一職,並在暗中尋求支持。在這種情況下,巴育聯合與他同期畢業的軍官們支持阿努蓬,最終幫助阿努蓬奪得了陸軍司令的職位。

阿努蓬投桃報李,先是任命巴育擔任第一軍司令官。2009年,巴育被提拔為陸軍副司令,成為阿努蓬的副手。2010年,由於巴育武力解散反政府抗議示威活動有功,被蒲美蓬國王任命為陸軍司令,從而成為陸軍一號人物。

2014年,巴育發動軍事政變趕走英拉,宣布接管政府,成為代理總理。隨後他被選為臨時總理,並於當年8月,由蒲美蓬國王親自任命為總理。

一旦嘗到權力的滋味,誰也不願意撒手。

洪森是,巴育也是。

洪森為了能天長地久地擔任總理(首相),他在上任後解放了反對黨,並關閉了反對黨媒體。在實現一黨獨大後,他在接下來的選舉中,從來都是毫無懸念,高票當選為總理。

不僅如此,洪森在執政的30多年裡,他的家族成員也都身居高位,並掌握著上百家公司的股份。在柬埔寨全國的國內生產總值才剛過200億美元的時候,洪森家族的資產就達到50億美元。

任人唯親,以權謀私……各種指責隨之紛至沓來。外界指責他當總理的時間太長,應該讓給更合適的人。但洪森公開聲明,將無限斯擔任總理,直到「不想當為止」。洪森不僅這樣說,他還這樣做,至今他仍然在柬埔寨總理的位子上巋然不動。

不過,巴育的底氣顯然不如洪森。

據泰國媒體於當地時間2022年8月24日報道,泰國憲法法院已經暫時停止了巴育的總理職務。其實在這之前,巴育在2020年就有過職業危機。當時由於泰國經濟低迷,疫情未能有效控制,再加上巴育數次延遲選舉時間,因此民眾對他很不滿。

泰國民眾發泄不滿的方式,就是集體街頭暴走,舉行大規模抗議遊行。巴育經歷過無數次大規模抗議遊行活動,有很豐富的鬥爭經驗。他直言,他不會辭職,除非國王解除他的職務。不僅如此,他還以武力解散了抗議遊行活動,從而有驚無險地度過了職業危機。

這次被停止總理職務,是因為巴育擔任總理已經滿8年任期。按修改後的憲法規定,總理任期不能長於8年。而巴育自2014年8月24日被任命為總理,至今年8月23日就達到了年限。按道理,巴育應該主動辭職。但巴育公開表示他不辭職。於是,反對黨就向憲法法院提起了訴訟,結果經憲法法院裁決,暫停巴育行使總理職務的權力。

既然巴育和洪森都經歷了職業危機,那麼為何洪森能繼續穩坐總理之位,而巴育則不能呢?

這和兩人的執政有關係,也和兩個國家的行政架構有關係。

洪森擔任總理後,他不僅結束了柬埔寨內戰,還把一個被戰爭拖到瀕臨毀滅的國家重新拉回了正軌,這是一件很大的功勞。

同時,洪森在改善民生、發展經濟方向,也做出了許多豐功偉績。比如廢除計劃經濟,搞改革開放,吸引外資,改善旅遊等。通過這一系列大刀闊斧的經濟改革,民眾的生活水平、國際地位和國民經濟都得到了很大提高,所以柬埔寨民眾雖然一邊說他「獨裁」,一邊卻對他極為擁護。

泰國和柬埔寨雖然都是君主立憲國家,但是泰國和柬埔寨很不一樣。

柬埔寨的國王是吉祥物,沒有實權。但泰國的國王有實權,軍隊也受他控制。因此,泰國的政權分為三部分:國王、軍隊和政府。國王權力最大;軍隊雖然聽從命於國王,但相對獨立;政府有行政權,但由於沒有槍桿子,因此在這個權力鏈中處於弱勢。

政府幹得不好,民眾要暴走,軍隊就乘機發動軍事政變,推翻政府,接管政府權力。政府幹得太好,獲得了民眾支持,國王又會擔心政府會威脅到他的地位和權力,因此就會暗示軍隊發動政變。比如他信就因為乾得太好,在民間支持率太高,所以才被軍事政變奪權。而軍事政變幕後的指使人,正是國王蒲美蓬。

正是在這種情況下,巴育很難在行政上有大作為。頂多也就是發點惠民卡。但實實在在的問題,卻很難得到有效解決。比如最重要的經濟蕭條、洪澇災害等。所以巴育得不到民眾的太大支持。國王和巴育又是利益關係,因此在這種時候,國王顯然也不會替他說話。

當然,巴育應該不會甘心就這樣終止總理生涯,所以他可能還會有新的動作。不管怎麼樣,還是要等到憲法法院最終的裁決,才會知道最後的結果。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b0837e32abb570cabe5887176d848e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