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樓影院」 進入新頁面,點擊右上角「...」 點擊第一欄「設為星標「。記得把我們設為「星標 」哦~
香港類型片曾經冠絕東南亞,甚至一度對全球電影產業中心好萊塢產生深刻影響。
但隨著合拍片大潮襲來,加上台灣、新馬泰等東南亞市場環境的改變,香港本土製作逐漸被稀釋。立足本港的香港人,實在不夠資金拍攝大成本的類型片。
反而是各種關注社會現實及弱勢社群的中小成本電影,占據了香港本土製作的大頭。
比如關注露宿街頭者的《麥路人》與《濁水漂流》;比如關注性少數群體的《翠絲》與《叔·叔》;比如關注孤寡老人的《桃姐》與《淪落人》。還有最近的這部——
《殺出個黃昏》
聽名字,這次有點不一樣。
《殺出個黃昏》的故事設定,有些許荒誕。
三個年老的殺手,在退出江湖多年後,重操舊業。但這次他們要殺的對象——那些已經喪失生存意志,一心求死的老人。簡單來講,就是「買兇殺自己」。
有人因為身體原因,有人因為厭世情緒,有人因為經濟問題,還有人因為孤獨。片中有個富豪顧客(周驄 飾),獨居在一座多層別墅,他之所以「買兇殺自己」,是因為子女長年在外,寧願坐幾個小時飛機去國外旅遊,都不願花半小時和自己吃頓飯。
這樣的議題原本十分沉重,但主創將「殺手」元素植入其中,讓觀眾產生一定的生活距離,則顯得更輕盈一些了。電影中,殺手殺老人這一樁樁個案,其實並未具體展現,而是通過蒙太奇手法,輕輕略過。
觀眾並沒有從中看到血腥與無情,反倒是這種高反差——鬆弛的吉他旋律配合下,殺手貼廣告,接單子,手起刀落,輕鬆完成任務——令觀眾感受到一絲喜劇效果。
這是殺的對象。至於殺手本身,則更加貫徹了影片的主題。
殺手,可以說是全世界電影都熱衷於塑造的角色。而香港的殺手片也由來已久,從粵語片時代的《黑玫瑰》,到80年代諸如《喋血雙雄》等英雄片,數十年來,香港多少頂級演員演過殺手,不勝枚舉。
到了21世紀,香港的殺手片也並未偃旗息鼓,像《買兇拍人》是反類型喜劇,《全職殺手》是文藝雙雄范兒,口碑都還不錯。
但殺手老了之後,該是什麼樣?在以往的港片中,沒有太多描述。
《殺出個黃昏》,給了答案。
先看影片的主角——殺手三人組,田立秋(謝賢 飾),阿鳳(馮寶寶 飾),葉一叢(林雪 飾)。
年輕時,一個身手矯健,善使飛刀,負責殺人;一個風情萬種,慣施美人計,同時也主要負責接業務;一個身形肥胖,負責開車。
電影序幕,導演用仿邵氏老電影的視聽風格,呈現了殺人三人組在水果市場的刺殺行動。
性感的阿鳳首先亮相,走路帶風,尋找目標,隨後田立秋出場,摘掉墨鏡,開始干架。兩個人以一敵多,鐵鏈、香蕉、橘子,都變成致敵武器。最後,田立秋亮出飛刀,將目標一刀致命。
整個場面乾淨利落,導演又通過充滿反差的畫面——特意做舊,帶有劃痕的彩色膠片畫面,搭配一些色彩豐富的卡通化特效——讓開場戲妙趣橫生。
但很快,片名出來之後,便換了風景。
如今,老邁而孤僻的田立秋,在麵館削麵,但因手腳太慢——對比他曾經的削人如泥——被老闆炒了魷魚。
他不服老,在巴士上看見愛心座椅,寧願站著也不坐。一個人走回郊外老屋,躺在搖椅上, 一副瘦弱枯槁的身體,聽著廣播,又度過寂寞的一天。一股老朽的生活氣息,撲面而來。
葉一叢除了嫖妓,似乎沒有任何愛好,年輕時錯過愛情,到老卻愛上妓女。
葉一叢也不服老,他喜歡妓女菁菁,用藥物維持自己的雄性能力。當他向菁菁求婚被拒,甚至直接昏倒,進了醫院。醫生一股腦說出從葉一叢身上檢查出來的各種老年疾病,這些病依次複查,要拖到一年半左右。收入不穩定的葉一叢,不得不接受相對劣勢的醫療資源。
三人中看似最風光的阿鳳,市區有房,經營一家老歌舞廳,無奈卻被不孝子和刻薄的兒媳當成提款機。為了讓孫子念貴族學校,她甚至賣掉房子與歌舞廳,落得個獨自住進養老院的下場。
與這些老人形成反差的,是年輕的紫瑩。紫瑩被父母拋棄,被男友劈腿,意外懷孕,所以「買兇殺自己」。久經「殺」場的田立秋,停了手。
紫瑩這個角色包含著電影在關注老年困境之外的另一層重要主題——鼓勵頹喪的年輕人。片中,她和田立秋建立了一種超越血緣的子孫情感,是孤寡老人和當代生活一條重要的連接線。
但也是她,導致了電影十分嚴重的問題——前後割裂。
影片前半部分,在新鮮、荒誕的設定基礎上,分別展現了三位老殺手的生活困境;可後半部分,卻完全成為單調的拯救失足少女的戲碼。
其實紫瑩這條線一定程度上也貼合了社會現實,但主創並未將老人和年輕人兩條人物線索嚴絲合縫地連起來,最後像是編不下去一樣,硬把殺人三人組湊成一堆,一開始新奇的「買兇殺自己」設定,到後來基本被主創拋棄了。從某種程度上來講,《殺出個黃昏》,有點爛尾。
其實要論探討老年困境最好的電影,近十年左右的香港,還得是許鞍華的《桃姐》。從頭到尾扣准桃姐(葉德嫻 飾)和羅傑(劉德華 飾)的准親情關係——既是主僕,又如母如子。
在兩位主角的關係之外,電影又延伸到以羅傑為核心的電影圈職場速寫,與以桃姐為核心的養老院群像。在立人物的同時,又鋪陳了社會環境,而大量的明星客串,也增添了影片的娛樂性。
再把時間拉近一點,2018年陳小娟自編自導的《淪落人》,也算一部關注孤寡老人問題的佳作。主人公漢昌榮的階層身份,相比桃姐,更低一點(桃姐雖是女傭,但照顧她的,畢竟是電影製片人羅傑)。他與菲傭Evelyn相互報團取暖的情誼,要更加貼近香港的日常生活。
老人的困境,青年的焦慮,經典的解構等等,《殺出個黃昏》里都有,但每一樣,都只做到一半。
影片結尾,阿鳳搬進田立秋的老宅,二人一起照顧撫養紫瑩和她的孩子。孤寡的老人和青年,重新組建超越血緣的親情,共同培養下一代。
看似和諧的大結局,既沖淡了影片本身要探討的社會議題的嚴肅性,又喪失了反類型帶來的娛樂趣味性。
但儘管有不少瑕疵,主創對題材與主角的選擇依然值得鼓勵,尤其是能讓謝賢和馮寶寶擔當主角,更是勇氣可嘉。
要知道,這兩位,都是活躍在香港電影黃金時代以前的老人了。足夠傳奇有分量又足夠老的演員,擔當電影主角,在國外屢見不鮮,但在華語片里,卻是不易,我們給老年演員的空間,實在太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