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暴跌9%,「互一代」的未來看不見?

2023-11-17     凱恩斯

原標題:阿里暴跌9%,「互一代」的未來看不見?

11月17日,A股堅強翻紅,但港股回撤較多,很顯然,因為阿里巴巴出了點狀況。實際上今年2月芒格已經改變了對阿里看法:「阿里巴巴是我犯過的最大錯誤之一。……他們仍然是一個該死的零售商。」所以對阿里巴巴現如今的處境並不意外,尤其是在支付寶業務剝離之後,其商業生態價值也大打折扣。

首先當然是阿里電商業務遭遇瓶頸。三季報看,業績似乎不錯,營收增長9%,經調整EBITA增18%。但……去年三季度本身低基數,且明眼人都看出電商如今競爭過於激烈。阿里如今的位置,高端鬥不過京東,低端鬥不過拼DD,直播業務干不過抖音,外賣不如美團,還有小紅書在虎視眈眈。

不靠電商,支付寶又被拆走,那麼阿里靠什麼?美國類似的電商叫亞馬遜,如今亞馬遜雲已經成為世界三大雲服務商之一,利潤端超過電商業務。之前,阿里也想要靠阿里雲,可不巧,雙十一剛結束,阿里雲就集體宕機2小時,至於宕機原因,凡事有因果,我判斷是前幾年阿里中台戰略鬧的。

什麼是中台?網際網路程式設計師要寫代碼來解決業務問題,把這些代碼模塊,又或者叫組件放在一個平台,將程式設計師集中到一個部門,那就是中台,這時候業務部門要開展業務,就向中台發任務,中台從代碼庫裡面找通用「零件」,拼一個給業務部門,等到「零件」多了,中台就開始服務外部用戶,也就是成為雲計算業務。但這個中台兩大問題:一個是定製能力不足,業務部門要的,和中台給的不一樣,中台不了解業務。另一個就是同一個「零件」,也就是代碼組件用在很多地方,一個「零件」出問題,集體悲劇。大企業問題代碼堆積如山,不出問題才是奇哉怪也。綜上,得出一個結論,不是偶然,未來還會出現同類問題。

阿里雲宕機導致阿里多個應用癱瘓,也影響了阿里雲分拆上市計劃。因為阿里雲宕機進一步證明阿里雲離開阿里玩不轉。舉兩個例子,1,阿里雲會宕機,那麼分拆之後,阿里系的應用會不會轉向其他雲服務商?2,如果阿里雲分拆,之前阿里雲從阿里電商獲取的中小企業客戶會不會離開阿里雲?而沒了規模優勢,阿里雲還有戰鬥力嗎?

延伸一下。很久沒說雲計算了,雲計算行業存在馬太效應,頭部雲計算企業算力、服務成本更低。而當前國內雲計算頭部就是阿里雲,阿里雲之所以有如此大的規模,其一是因為阿里生態支持,算是開外掛,其二就是低價銷售雲計算服務。

談一談低價邏輯。講個故事,愛迪生造燈泡,實驗室燈泡成本25美元,量產後,燈泡成本一開始是2.5美元,但愛迪生和供應商簽了17年合同,定價只有40美分。愛迪生傻了嗎?不是,是愛迪生預估到燈泡成本將隨著規模效應和供應鏈成熟而逐年下降,果然,2年後燈泡成本下降到22美分,之後,更是進一步降低到5美分,利潤率高達700%,通過低價合同,愛迪生鎖定了燈泡市場份額。同樣的故事,也發生在馬斯克的特斯拉,而阿里雲也不例外,所以對於阿里雲,規模很重要,當阿里雲市場地位動搖的時候,當然不能分拆阿里雲。

除了阿里雲,阿里下跌另一個大因素是馬雲減持阿里,連創始人都減持,其他投資人勢必跟著用腳投票,馬雲也不是第一次減持阿里,可能是馬雲退休,像做慈善,但在企業底盤不穩的時候拋售的確有點火上澆油,也在中概股中引發連鎖擔憂。投資人害怕李彥宏、劉強東、馬化騰等網際網路人都要減持股票改善生活。這就要談第二個問題,中國網際網路第一代正在老去。

投資人擔憂的,不僅是網際網路企業老齡化,還有新網際網路企業的後繼乏力。中國需要新的網際網路企業來頂替舊的網際網路企業,如蘋果淘汰諾基亞,如Tik Tok挑戰Meta。中國現階段最年前的網際網路企業大部分崛起於2013-2015年期間,因為那個時候中國有一輪科技繁榮,那時候風投對初創企業非常慷慨。那麼,中國能不能再來一輪科技繁榮?我認為完全可以,也很有必要,我講的以色列模式可以參考,如果政府能出資參與阿里系創新基金,則可以孵化出眾多的創業型和創新型公司。而我也希望,新一輪網際網路科技創業企業,能夠將IPO放在A股。

呂長順(凱恩斯) 證書編號:A0150619070003。【以上內容僅代表個人觀點,不構成買賣依據,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b04c2b9aaea63c9549c127b499c7cef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