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月一到,耒陽鄉間的年味就濃烈起來。灣村的老人們忙碌著在準備一些年貨,譬如罈子菜,又譬如土特產品等等,總之要慢慢地籌備起來,讓年味充滿古香色彩。趕圩是這個時節的必須項目,不分男女老少,一遇逢圩日子,就會齊刷刷往圩場趕,買賣一些過年需要的東西,例如冬筍,又例如豆腐之類,等等。如今經濟很發達了,網上也可以購買不少東西,但鄉下人卻不興這個,仍然要去圩場集市去購買,包括為娃娃們買些新衣新鞋過年,老人們也堅持去圩場上去選購。這也許是一種習慣,但更多的是一種傳承,過年大家都不想馬馬虎虎,認為一年辛辛苦苦下來,年味總是要熱鬧起來。
我故鄉耒陽南鄉一帶,對過年猶為看重。許多沿襲了幾百年的過年風俗,特別是一些特色食品,仍然充滿著迷人色彩,令人嘆為觀止。就說米製品吧,我們南鄉公平的燙皮就頗具韻味,可口、好吃,樣式也靚。所謂燙皮,就是用大米磨成粉湯,再上火去蒸煮,然後在太陽下晾乾,便變成了一塊一塊的燙皮。這種燙皮簿簿的,夾著一些稻香味,大的有手掌般粗,小的也有幾寸長度,婦女們一般都會用燒燙了的河沙去翻抄,然後燙皮就會澎脹起來,變成又寬又粗的燙皮,不僅脆得清爽,而且香味撩撩繞繞,極為可口好吃。大抵一塊大的燙皮,幾乎可以填飽半邊肚子。而南鄉人對燙皮的用途,主要集中在春節期間,不僅是桌子上的佳肴,也是送禮做情的上佳品牌。譬如用燙皮擦點紅彩,可以變為迎娶新娘的賀禮,又譬如祭拜祖宗,大塊燙皮也是吉利的祭祀品。南鄉人對燙皮的運用,已經成為家家戶戶必備的主要食品,誰家招待拜年親戚,都會自然而然將燙皮拿出來,老幼皆宜零吃,極合口味。
南鄉油炸燙皮
芳香的年味,這是耒陽南鄉營造得最濃濃的過年氛圍。芳香撩繞,那可是十里八方都能聞到的味道,如飲甘霖,如嗅花卉,令人回味無邊,感受真真切切別具一格的南鄉年味。大抵農曆廿四小年過後,幾乎是所有村落,所有人家,突然瀰漫著清香醇厚的油茶香味,香飄十里,隨風縈繞,一派醉人的淡香風味,直灌每個人的五臟六肺之間,愜意至極,韻味無邊。
南鄉糍粑
芳香的年味來自家家戶戶的「煎圓子」、炸薯絲、烹肉食等食品,這些由茶油煎熬出來的食品,其香味特別香醇,而且充滿濃度,將南鄉的年味,上升了一個空間,仿佛是齊聚而來的芳香,擠壓著灣村中的每個角落。當然,更多的男女老少洋溢在臉上的笑容。
南鄉茶油煎圓子
用茶油炸出的各色年貨,耒陽鄉間人又稱之為「喚茶」,關於這個稱謂,我覺得這最能顯現耒陽的古老歷史和耒陽人獨特的語言藝術,非常具有古韻色彩,如同「箭眼」,顧名思義,射箭的地方一樣,「喚茶」則是耒陽古人休閒喝茶招待客人的一種專用詞,喚是呼喚之意,茶不單純指茶,還包括很多土特產品,整個詞的大體概念是喚東西上桌之意,或曰換東西上桌之意。在春節期間,耒陽南鄉的「喚茶」是極為豐富多彩的,有燙皮、有薯條、有油耙、有圓子、有油根、有花生瓜子等等,這些喚茶大多是由茶油煎炸出來的,所以香氣襲人,將年味營造得芬芳一片,極為熱鬧。
芬香的年味,在耒陽南鄉還包含著餐桌上的佳肴,那才叫真正的年味兒。一般來說,很多人辛苦一年飼養的豬呀牛呀羊呀雞呀鴨呀,都會在年前宰殺,殺豬過年是一種約定習俗,豬肉又通過茶油煎炸,變成香甜可口的上等佳肴。還有家家戶戶都要油炸的豆腐,變換著各種烹飪方式,變成如剝皮豆腐,油豆腐蒸雞等菜品,又是香氣撩繞,芳香一片。
別具風韻的芬香年味,才能營造出熱鬧的節日氛圍。每到春節,香甜可口的佳肴,便成為家家戶戶招待親戚朋友的必備物資,吃年飯,吃團圓飯,大口吃肉,大口喝酒,走親訪友,其樂融融。
中國傳統的春節,只有把芬香的年味傳承下來,才能讓年味更濃,才能讓優秀的中華文明源遠流長!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awIWuW8BUQOea5OwV7I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