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服藥物,什麼情況需要洗胃?
編者按
「小兒科,大病例」是醫學界兒科頻道推出的全新病例學習模式,以嚴密的醫學邏輯思維,對病例進行層層剖析、刨根究底。每一層分析到了轉折點,通過提出一個問題讓讀者解答,然後再進入下一層次的推理和思辨。通過這種「問題導向模式」的病例學習,讓讀者零距離接近臨床實例,讓讀者養成「學院派」臨床思維,相信將對臨床大有裨益。
以往「探案」以診斷為線索,本次討論以治療措施的選擇為線索進行分析。而且,本次一口氣探討3個有意思的案例喔。
溫馨提示:全文4900字,閱讀需要10~15分鐘
兒童好奇心強,看到家長吃藥,以為是什麼好吃的,經常會趁著家長不注意「偷嘗禁果」。有偷吃爺爺的降壓藥,偷吃爸爸的安眠藥,甚至還有偷吃媽媽的避孕藥……
正因如此,兒童誤服藥物在兒科急診非常常見。
有一次,門診遇到一個小女孩,經常看到媽媽吃藥,吃完把剩餘藥物的放在冰箱裡。小朋友以為是什麼好吃的,所以趁媽媽不注意,趕緊偷吃2顆嘗嘗味道。沒想到偷吃的是避孕藥,激素水平半年後才完全恢復正常。
在此,要提醒家長們,跟小朋友充分溝通,閃閃躲躲更容易吸引小朋友的好奇心喔。
由於誤服藥物的種類繁多,且這些藥物說明書常常缺乏兒童安全劑量的闡述,導致醫生也常常不知所措。儘管如此,醫生也並非無計可施,因為誤服藥物的處理有一些基本原則。比如,穩定生命征、清除未被吸收的毒物/藥物、阻止毒物吸收以及促進已吸收藥物毒物的排泄。
其中,最受認可的處理方式莫過於清除未被吸收的毒物/藥物,而其中洗胃最廣為人知。
在開始討論這個話題前,我們不妨做一個調查:
臨床實例一:3歲患兒,男,空腹誤食硝苯地平緩釋片(60mg)3小時;
臨床實例二:3月大的寶寶吃維生素D3過量,一次性吃了36000IU的維生素D3(一整瓶維生素滴劑);
臨床實例三:2歲7月大的孩子誤服50ug規格的左旋甲狀腺素數片(不清楚幾片,可能是2片,最多不超過10片)4小時;
案例一
3歲患兒,男,空腹誤食硝苯地平緩釋片(60mg)3小時。
食物由胃排入十二指腸的過程稱為胃排空,一般在食物入胃後5分鐘即有部分食糜被排入十二指腸。不同食物的排空速度不同,這和食物的理化性質有關。稀的、流質食物比粘稠或固體食物胃排空快。
1.水在嬰兒胃排空時間是
A.1小時
B.1~2小時
C.2~3小時
D.4~6小時
2.嬰兒進食人乳,胃排空時間是
A.1小時
B.1~2小時
C.2~3小時
D.4~6小時
成人胃完全排空通常需要4~6小時,而小兒胃排空則明顯較快。以嬰兒為例,水的胃排空僅需要1~2小時,人乳需2~3小時。而患兒空腹誤食硝苯地平已經3小時,此時很有可能已經進入十二指腸或空腸,這時候洗胃很難洗出吃入的藥物。
翻閱硝苯地平緩釋片說明書顯示,該藥物的達峰時間是1.6~4小時之間。這還僅僅是成人是數據,兒童胃排空較快,且吸收較好,達峰時間可能更快。因此,有理由相信,誤食硝苯地平緩釋片已經3小時,大部分藥物可能已經吸收入血液循環。
圖一:硝苯地平緩釋片說明書(點擊查看大圖)
3.硝苯地平的副作用包括
A.低血壓、頭暈
B.疲勞、乏力和水腫
C.心悸
D.面紅、熱感
《諸福棠實用兒科學》(第八版)關於急性洗胃的描述「洗胃應儘早進行,一般在服毒後1小時內最有效」。
2016年中國《急性中毒診斷與治療中國專家共識》也指出,「建議洗胃原則為愈早愈好,一般建議在服毒後1小時內洗胃……對於藥物過量,洗胃要趨向於保守」。
也就是說,無論按照權威教科書還是權威專家共識的意見,案例一都不推薦洗胃。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不推薦洗胃,並不代表不需要治療或觀察。恰恰相反,由於洗胃為時已晚,更需要嚴密監測患兒的血壓等生命征變化,必要時補液和採用升壓藥物來維持血壓。成人硝苯地平緩釋片的極量是40mg/次,更不用說小兒的極量可能更低。
4.兒童誤服硝苯地平的急診處理包括
A.留觀或住院,動態監測血壓等生命征
B.必要時補液,增加血容量,促進藥物代謝
C.出現低血壓,給予血管活性藥物維持血壓
D.誤服早期,給予洗胃、活性炭、導瀉
為什麼這種案例需要強調洗胃沒有用?
因為,可能有醫生認為洗胃了就安全了,從而放鬆對藥物副作用的警惕性,沒有及時監測血壓情況,延長留觀時間。而如果醫生知道這種情況洗胃沒有作用,而且可能會增加吸入性肺炎等風險,而將工作重點放在監測血壓和生命征等情況,才是真正有助於保證患兒安全。
案例二
3月大的寶寶吃維生素D3過量,一次性吃了36000IU的維生素D3(一整瓶維生素滴劑)。
一次只吃一滴的維生素D,3個月的小寶寶一次性吃了一整瓶,90天的量!
相信不少醫生遇到這種情況都驚呆了,可能會選擇積極洗胃。事實上,這個小朋友在某三甲醫院也給予了洗胃,且因為吸入性肺炎入住兒童重症監護室。
5.預防維生素D缺乏症,每日補充量是
A.400IU
B.500IU
C.600IU
D.800IU
維生素D3作為兒童常用藥,臨床上過量服用的案例並不少見。那麼,我們需要關心的第一個問題是:該患兒是否會維生素D中毒。
2010年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兒童保健學組頒布了《兒童微量營養素缺乏防治建議》中認為:
血清25-(OH)D>250nmol/L為維生素D過量,而>375nmol/L為維生素D中毒;
維生素D過量可造成高鈣血症、高鈣尿症以及抑制中樞神經系統和異位鈣化。
當血鈣>3mmol/L,並有大量食用維生素D病史時,高度懷疑維生素D中毒。
6.兒童誤服維生素D多少可能出現中毒
A.1萬IU
B.5萬IU
C.10萬IU
D.20萬IU
7.我國專家曾採用多大劑量的維生素D(一個月一次)治療活動期佝僂病
A.1~5萬IU
B.5~10萬IU
C.10~20萬IU
D.20~30萬IU
對患兒進行血液檢驗顯示:血鈣1.1mmol/L左右,服藥3天後查血25-(OH)D為22.4nmol/L。也就是說,無論從臨床還是生化角度該患兒都沒有達到維生素D中毒的診斷標準。
那麼,有人可能會問,會不會出現延遲中毒的情況呢?要吃多少的維生素D才會中毒呢?
在動物研究中,維生素D中毒劑量為2萬IU/kg,致死劑量為35萬/kg;在人類,半致死劑量為84萬IU/kg。當維生素D攝入總量達到24萬~45萬IU時,可使血鈣升高至14mg/dl,導致維生素D中毒。
事實上,對於活動期佝僂病,我國兒保專家採用的口服或肌注維生素D 20~30萬U,間隔一個月,可以再給2~3次。維生素D治療量可維持作用2~3個月。此方案提出已20年,全國廣泛使用,未見有維生素D中毒的報道。吳光馳等研究更是證實,口服維生素D 30萬U治療佝僂病安全、有效、無中毒發生。
儘管如此,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報道的維生素D中毒病例,其一次性使用劑量均在20萬IU或以上。從上述資料可以發現,患兒服用的維生素D僅為3.6萬IU,基本上沒有發生維生素D中毒的可能性。
聰明的你可能會發現,這個案例中,筆者並沒有提供服藥時間,這是因為這個量根本就不會導致嬰兒維生素D中毒,所以服藥多久也就不重要了。
案例三
2歲7月大的孩子誤服50ug規格的左甲狀腺素鈉片數片(不清楚幾片,可能是2片,最多不超過10片)4小時。
這個案例中,母親是甲狀腺功能減退症的患者,熊孩子誤服了媽媽的左甲狀腺素鈉片,具體吃多少不清楚,可能是2片,最多也沒有超過10片。
從案例一中關於胃排空的分析可知,小朋友所服的藥物很可能已經排入小腸,這時候洗胃很可能洗不出來。所以,這個案例根本不需要洗胃,洗胃只會增加風險而沒有獲益。
8.兒童誤服一次左甲狀腺素鈉片,會出現甲亢危象嗎?
A.要看服用量,量大時可能會出現
B.誤服左甲狀腺素鈉片多數沒有症狀,即使有症狀,表現輕微
C.症狀嚴重程度取決於服用藥量
D.出現症狀與否,取決於藥量
9.案例中,如果是服用2小時,需要洗胃嗎
A.需要
B.不需要
有研究顯示,誤服左甲狀腺素鈉片占兒童誤服藥物的0.07%~1.2%。
我們再來看看知名雜誌Pediatric Emergency Care關於兒童誤服左甲狀腺素片的報道:
他們對1763名誤服藥物納入分析,其中有14例為誤服左旋甲狀腺素片。納入的14例病例中,年齡從1.5歲到16歲不等。服藥量最少服用0.1mg,相當於50ug/片的左甲狀腺素鈉片2片;最大的服用6mg,相當於120片左甲狀腺素鈉片。
這些研究病例中,所有病人都為急性服藥過量(即,一次性攝入),而大多數沒有任何症狀。
只有2例出現症狀,表現為心動過速和高血壓,一例是2歲女孩服用1.4mg(相當於28片左甲狀腺素鈉片),另一例是6.5歲男孩服用1.25mg(相當於25片左甲狀腺素鈉片)。
圖二:Pediatric Emergency Care中14例誤服左甲狀腺素片的基本信息
而另一項涉及41例誤服左甲狀腺素鈉片的兒童的研究顯示,所有誤服左甲狀腺素片的兒童沒有發生嚴重毒性反應。不管曾經攝入多少,不管血清T4升高如何,症狀僅限於心率增快、發熱、行為亢進和胃腸不適等輕微症狀。所有症狀,在沒有任何治療的情況下均得到緩解。
該研究建議:
如果攝入量小於0.5mg(左甲狀腺素鈉片10片),無需任何治療;
攝入量0.5~4mg,在家觀察即可;
大於4mg(左甲狀腺素鈉片80片),入急診檢查,從胃腸去除,然後在家觀察10天;
攝入量大於7.5mg(左甲狀腺素鈉片150片),如急診完善檢查,從胃腸去除,檢測甲功,在家觀察10天。
圖三:甲狀腺素誤服處理建議(註:臨床評估高於所有意見,任何有症狀病人均需要經過醫生評估)
圖四:誤服甲狀腺素片不同症狀發生率,小於0.4mg(50ug/片*8片)者沒有記錄到任何症狀
值得提醒的是,服用左甲狀腺素片症狀常常延遲出現,多為3~4天左右出現,但所有症狀在不治療的情況下2周內緩解。
通過3個典型臨床病例可以得知,藥物過量或誤服很多時候是不需要洗胃的,應該特別注意洗胃指征和洗胃時機。如果需要洗胃,儘量在誤服藥物1小時內進行,此外應慎重。正如2016年《急性中毒診斷與治療中國專家共識》所指出的,「建議洗胃原則為愈早愈好,一般建議在服毒後1小時內洗胃……對於藥物過量,洗胃要趨向於保守」。
為什麼洗胃在我國醫療體系里如此普遍呢?
首先,家長容易接受,他們認為洗出來就好了,最起碼能減少毒物/藥物的吸收。其次,醫生也欣然接受,他們可能認為洗了總比沒洗好,而且洗不出來是因為來太晚了,而不洗胃則通常意味著醫生需要承擔直接責任。在醫患關係緊張的今天,正是這種家長和醫生都理所當然接受的做法,使得我國誤服藥物/急性中毒洗胃的做法非常普遍。
2013年,臨床毒理學雜誌(Clinical Toxicology)在前兩次評估意見的基礎上,對2003年1月至2011年3月期間發表的683篇文章進行綜述,69篇符合重點分析。綜述指出,上述研究結果顯示洗胃對病人明顯有害,而較少文獻表明能從洗胃中獲益,部分顯示洗胃獲益的文章證據不充分而且研究存在諸多缺陷。
分析指出,顯示洗胃獲益的文章,幾乎全部來自中國的文獻。這些研究中,主要是探討洗胃在有機磷農藥中毒(強毒性毒物)的治療價值,這些研究方法學上有嚴重缺陷,甚至影響到分析洗胃獲益與否的結論。
2016年《急性中毒診斷與治療中國專家共識》關於洗胃的建議:
一般建議在服毒後1小時內洗胃;
對某些毒物或有胃排空障礙的中毒患者也可延長至4~6小時;
對於無特效解讀治療的急性重度中毒,如患者就診已超過6小時,酌情仍可考慮洗胃;
對於農藥中毒,例如有機磷、百草枯等要積極洗胃;
而對於藥物過量,洗胃要趨向於保守。
最後,綜上認為,洗胃不應該作為常規選擇,而是在特殊情況下才使用(如毒物)。建議臨床醫生應該考慮用活性炭或觀察和輔助治療替代洗胃,而如果實在需要選擇洗胃的時候,建議在技術較成熟的機構由有經驗的醫務人員來完成。
溫馨提醒
建議選擇恰當的時機洗胃和謹慎洗胃,並不意味著不需要醫學治療。
相反,正是由於很多案例洗胃幾乎沒有幫助,才更需要嚴密觀察臨床症狀變化,才更需要採取其他更有利的措施來治療誤服藥物。
所有以上建議均基於醫生對患者的臨床評估,當有衝突時應當以醫生的判斷為準。
推薦閱讀:
1.維生素D吃多了怎麼辦?
2.急性中毒要不要洗胃?
參考文獻:
1. 中國醫師協會急診醫師分會、中國毒理學會中毒與救治專業委員.急性中毒的診斷與治療專家共識.中國急救醫學,2016(36):961-974
2. Clinical Toxicology (2013), 51, 140–146
3.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兒童保健學組.兒童微量營養素缺乏防治建議.中華兒科雜誌,2010(7):502~509
4.胡燕琪,盛曉陽.維生素D中毒病例診斷依據分析及維生素D中毒的診斷與治療.中國營養學會婦幼營養第七次全國學術會議
5.吳光馳,楊慕蘭.我國兒童維生素D中毒與維生素D合理應用.中國兒童保健雜誌,2004(6):512~513
6.李娜,張巍.嬰兒維生素D中毒的研究進展.國際兒科學雜誌,2018(2):133~136
7. Ayse Betul Ergul,et al. Clinical Toxicity of Acute Overdoses With L-Thyroxin in Children.Pediatr Emer Care 2017;00: 00–00
8. Levothyroxine Poisoning—Goligntly et al. Clinical Effects of Accidental Levothyroxine Ingestion in Children. AJDC 1987;141:1025-1027
本文首發:醫學界兒科頻道
本文作者:蠟筆小新 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
責任編輯:李小榮
版權申明
本文原創 如需轉載請聯繫授權
- End -
有獎調研:參與醫生在線學習調研
贏暢銷書一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