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垕這塊風水寶地上的老屋,咋藏著恁多心酸往事?

2019-09-19     老家許昌

神垕這塊風水寶地上的老屋,咋藏著恁多心酸往事?‖老家許昌

文·圖‖溫均有

美麗的鳳陽山,像一道綠色屏障,擋在神垕的西邊。在鳳陽山東坡的深溝里,有兩間老石屋,人稱王末垌。

王末垌本是民間石屋,因為建於清朝末年,又是神垕山區僅有的古建築,近年來名氣漸大。王末是一個人的名字,因他建造了這石垌,因此垌以人名。

鳳陽山下有個村子叫溫堂,村裡有七、八戶王姓人家。他們人口雖不多,卻來自四個家族。其中人口較多的一支,來自磨街鄉的大澗村。他們遷入神垕時,就住在王末垌。古老的王末垌,承載了王姓人家的苦難歷史。

清末民初,軍閥混戰,民不聊生。禹州市磨街鄉的大澗村,更是匪徒猖獗,百姓遭殃。為躲匪患,王末拖家帶口,翻山越嶺,來到鳳陽山下,隱居度日。

王末父子搭起臨時草屋,一面居家過日子,一面建造石頭垌。 他們用籮筐從二十里外挑回石灰,就地取材,用石頭砌牆,在兩年多的時間裡,建成了七、八間石頭房。

這是一個山青水秀的地方。北靠山嶺,南鄰小溪,朝陽背風,土地寬闊。然而,人跡罕至的地方,就像一座寂寞的孤島。他們離老家並不遠,可是一、二十里的原始樹林,足以隔斷人們的信息。為了躲避戰亂,他們飽受了逃難的疾苦。

現在保留下來的,只有兩條石頭垌。那是兩條不大的石垌,不算高,也不算寬,垌頂用厚厚的黃土堆起來,長滿了荊棘和野草,遠遠望去,猶如一個小土包。它的牆壁、拱圈全部用岩石砌成,牆體有一米多寬,占去了大部分建築面積,所以室外看著大,室內面積小。

王末垌建造很堅固,一百多年來,任風雨飄搖,不傾不裂。每塊石頭之間,都用石灰粘合。石料砌成的牆壁,好像孩子們的作文本,一行行,一格格。石頭的縫隙,用白石灰勾勒成整齊的格子。

在荒無人煙的地方,依靠父子之力,建起遮風避雨的房子,對於逃難人來說,實在不易。難以想像,王末父子,是如何的艱難困苦,如何的持之以恆。山里沒路,他們是如何挑回來一擔擔石灰。沒有人幫忙,他們是怎樣壘成那麼多石牆。

今天上午,我與王強、王峰兄弟,冒著小雨去看他們的祖宅——王末垌,他倆是王末的曾孫。垌頂不滲不漏,牆壁乾燥。垌里空空如也,好像沒有人生活過的痕跡。老垌依舊,只是人去垌空。垌前野草叢生,雜樹茂盛。

他們兄弟撫摸著牆壁,仔細地看了又看,好像尋找祖輩們的汗水。然後低下頭,打量著屋裡平展的地面,仿佛思忖著祖輩們曾經放些什麼。他們從這一間,慢慢走到另一間,好久沒有說話。我猜想,他們的心,早已回到了那崢嶸的歲月,他們一定在想像,祖輩們是如何的艱難曲折。

我們三人從王末垌里出來,雨下得更大了。地上的草叢,打濕了我們的褲子。我說:「咱出來的嫌早了,早知道下這樣大,咱在老屋裡再避會兒雨。」

王強他倆一路無語,快到車前的時候,王峰迴頭又看了看老屋的地方:「老祖屋還怪結實哩,要不然連一點兒念想都沒了。」

聽了他的話,我忽然覺得,他是見物思人了。是啊,老屋在,生有來處。老屋去,只剩歸途。

上了車,他們情猶未盡。王峰開車很慢,一步三回首。快到家的時候,他突然把車子調頭,折回老路。我問他弄啥哩,他說:「拐回去,找人再問問。」我猜想,一定是去找養蜂老漢的。

養蜂老漢叫張貴才,他在山上養蜂,離王末垌不遠。他是一個熱心人,十里八鄉的奇聞異事,他知道得很多。我們以前對王末垌的了解,也是從他那裡知道的。我們一見面,老漢就打開了話匣子。

張老漢說,王末垌是個好地方,左青龍,右白虎,後面有靠山,前面是小河,難得的風水寶地。不過,他們躲難時,肯定顧不上這風水了。他聽父親說,河南岸還有一戶叫唐定的人家,與他們隔河相望。兩戶人家,遷來的時間差不多,但唐姓人後來不知了去向。

老漢說,王末垌前一眼泉水,春夏不斷。最神奇的是,每逢中秋節前後,泉邊的水潭裡,會突然出現無數河蚌和海螺。他用手比划著,說他小時候經常在那裡捏,一次就能捏一籃子。

張貴才老漢的蜂巢,就擺在路邊。他指著蜂巢旁邊的山坡說:「我小時候,這兒都是小梯田,一格一格的,窄的只有一兩米寬。上一輩的人說,那都是王末父子開的荒地。」

看著眼前溝壑縱橫,不知王末一家人,是怎麼度過漫漫黑夜的,那麼偏僻的地方,那麼深的樹林。

我問張老漢:「以前沒有電,如果狼來了咋辦?」

他說:「老輩子人都有槍,特別是王末,槍法最好。他們家吃的肉,都是打的野物。以前野畜生兒多,吃不完,人家院裡的樹上,經常掛著野豬或皮子(狐狸)。」

聽了老漢的話,我對古時那種純天然生活,充滿了嚮往,那是一個世外桃源。可是老漢說,老輩子人太苦太受罪。他們最大的願望,就是填飽肚子,尤其是王末一家,每到熱天,男人們都不穿鞋,赤著腳在田裡幹活,脊樑曬得像黑人一樣。

張老漢說,王末家的院牆,是用兩三米高的柵欄圍起來的。即使這樣,院裡的一群山羊,也常常被狼咬死或叼走。山里野獸,自然災害,頭疼發熱,甚至夏天的毒蟲,冬天的寒凍,都是他們難以克服的難題。

王末的王字,由三橫一豎組成。人們說,三橫代表天地人,一豎而貫通,意為天地人都要歸王。然而,王姓人家在大自然面前,是那樣的微小和脆弱。為了生活,他們是那樣的無奈和艱辛。

我問老漢,王末一家,是因為日子苦,才挪走的吧?

老漢搖搖頭:「聽說王末的幾個兒子,看見了一條大蟒蛇,大白天吸走了幾隻羊羔。他們都嚇怕了,再也不敢住下去了。」後來的事情,王峰曾經給我說過。新中國成立的時候,他們一家遷到了神垕鎮的溫堂村,過上了集體生活。

神垕西部山區,除了王末垌,還零星分布著幾處逃難人的遺址,如宋家屋,郭家崗,詹家地格,唐家旮旯等。他們與王末垌一樣,都在荒無人煙的樹林裡。

這些遺址,是那個動盪時代的一個縮影。現在保存較好的,只有王末垌,其它遺址只剩下地名了。王末垌建於清末民初,屈指算來,王家人在那裡住了四十年左右。自從王家人遇到了共產黨,他們才擺脫了那段苦難日子,從此過上了幸福生活。

2019年9月16日

【作者簡介】溫均有,河南省禹州市神垕鎮人,河南省散文學會會員,中國散文學會會員。

1、本文由作者授權發表,文責作者自負,如有侵權,請通知「老家許昌」今日頭條號立即刪除。本文作者觀點不代表「老家許昌」今日頭條號立場。

2、文中圖片由作者提供,版權歸作者所有,在此表示誠摯的感謝。本文所用圖片如有侵權,請通知「老家許昌」今日頭條號立即刪除。

3、「老家許昌」版權作品,轉載或投稿請發郵件至[email protected]

愛許昌老家,看「老家許昌」。 老家許昌,情懷、溫度、味道!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atO6SW0BJleJMoPMjjX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