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新聞網記者 張建平 文/圖
流經高新區、禹會區密集的製造企業、化工企業之間的八里溝曾是省政府掛牌督辦的黑臭水體,目前已整改結束。
本報小記者在蚌埠閘察看淮河水情,了解淮河幹流水生態環境。
晨霧籠罩的三汊河濕地。我市自2017年推行河長制以來,按照國家和省關於河長制工作方案的要求,全面構建責任體系,逐級壓緊壓實責任,圍繞水資源管理、水域岸線管控、水污染防治、水環境治理、水生態修復和執法監管等六大任務,開展了相關工作。
河長制是推進產業轉型升級、帶動城鄉環境面貌提升、加強生態環境建設的重要支撐。如何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堅持黨政領導、部門聯動,堅持問題導向、因地制宜,堅持強化監督、嚴格考核,構建責任明確、協調有序、監管嚴格、保護有力的河湖管理保護機制?如何讓河長制名實相符、卓有成效?
做好制度的「頂層設計」
完善組織體系,強化制度建設,將河湖長制拓展到跨境河流
實行一河一策
代表委員暗訪督察
2017年以來,經常沿河堤水邊散步鍛鍊的市民有了新發現:一些河湖沿岸的堤岸路口,豎立起一面面藍底白字的河湖長制公示牌,牌上標註著河流名稱、流域面積、管理範圍、河長職責、治理目標、監督電話等信息。
「完善河湖長組織體系,是深入推進河湖長制工作的首要工作。」蚌埠市河長制辦公室主任、市水利局局長施永堅介紹,自2017年我市啟動河長制工作以來,組建了四級河湖長組織體系,並向社會進行公示,廣泛接受社會監督。全市共設置市縣鄉村四級河湖長2747名,規範設置河湖長公示牌1354塊。
「2018年,各級河湖長切實履行職責,加強河湖巡查,累計巡河湖33010次。構建責任體系,強化制度建設,是河湖長制工作的保障。」施永堅說,我市在印發考核、督查、會議和信息報送六項制度,又出台了《河長巡河制度》《河長公示牌管理制度》《河湖長制投訴舉報辦理工作方案》等。去年12月,又以政府令的形式,頒發了《蚌埠市河湖長制規定》,完善水資源保護、水域岸線管理、水污染防治、水環境治理、水生態修復、執法監管等工作的體制和機制。
「市級和縣區河長辦及責任部門以中央環保督察『回頭看』為契機,對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進行了專項督辦,加強河湖長制工作安排部署。」市水利局河長辦工作處負責人李蘭才介紹,在完成「一河(湖)一策」方案編制的同時,推進河湖長制信息系統建設與應用,完成了「智慧河長」信息化建設方案;利用新媒體宣傳推廣相關工作。活動帶動是宣傳工作的有效方式之一,我市在紀念3月22日「世界水日」之際,開展「落實綠色發展理念、全面推行河長制」主題宣傳和「迎新年環湖健步走」主題活動。
「邀請部分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參與暗訪督察,是我們的一個創新。代表委員不僅參與相關管理議題的調研討論,還直接參與暗訪巡河,提出督察建議。」 李蘭才說,各級河長辦在屬地招聘義務監督員,加強群眾監督。通過公布市長熱線、環保熱線、各級河湖長電話和發布微信公眾號、二維碼等方式,健全公眾參與機制,受理公眾舉報投訴。
「今年5月底,環保部、水利部委託河海大學為第三方代表,對我市河湖長制工作開展情況總評估工作,從評估結果看,我市的河湖整治成效初顯,得到評估組的肯定。」王緒斌說,在水質達標方面:4個國家考核的斷面水質優良比例75%,全部達到國家年度考核目標;7個國考集中式飲用水水源水質達標率達100%,並持續穩定在Ⅲ類水質標準。在黑臭水體控制方面:城鎮污水處理廠全部達到一級A標準;黑臭水體消除比例達80%以上。在河湖管理保護範圍劃定方面:對淮河幹流蚌埠段等市級四條河流完成管理範圍的確權劃界工作。在水域岸線管護方面:通過實施清「四亂」等專項行動的開展,完成固廢清理137處,並對已清理部分堆砂場進行復綠。在河湖水域圍網肥水養殖整治方面:開展大水面「退網還湖」工作,拆除芡河、淝河、懷洪新河等圍網水域面積11600公頃。
「2018年,水利部對我市進行了1次明察1次暗訪,省河長辦對我市進行3次督察2次暗訪。省河長辦日前再次暗訪淮河幹流蚌埠段河長制落實情況,指出河道灘地設施影響防洪、水源地保護等7個突出問題要求整改。」市河長辦立即部署指導相關單位整改,市政府主要領導親自督辦,督促整改到位。截至目前,暗訪發現問題已整改到位4件,履行報批手續3件。
推進創新的「基層實踐」
淮上區檢察院主動擔當,固鎮縣探索「河長制+檢察」協作機制
連城鎮以「五真五強化」工作法推進河長制
7月23日上午,「蚌埠市淮上區人民檢察院三汊河國家濕地公園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站」、「蚌埠市淮上區人民檢察院三汊河國家濕地公園生態環境保護檢察官工作室」在三汊河國家濕地公園管理處揭牌。
「三汊河是淮上區重要的生態環境保護區,也是落實河長制工作的重點區域,在創建國際濕地城市過程中,三汊河的生態資源保護尤為重要。檢察機關是公共利益的代表,在這項工作上要主動擔當。」主持現場揭牌儀式的淮上區檢察院檢察長楊家泉介紹,設立工作站和檢察官工作室,是淮上區檢察院與三汊河國家濕地公園管理處繼2018年簽訂《濕地公益保護合作協議》後的又一次合作。淮上區檢察院將依託工作站及檢察官工作室,進一步落實信息聯絡、知識共享、案件線索移送、法律宣傳等工作內容,通過檢察建議、公益訴訟、打擊犯罪等方式,發揮檢察機關濕地保護公益職能,拓展檢察機關參加生態環境保護、服務建設五大發展美好安徽的新路徑。
無獨有偶,固鎮縣也探索了「河長制+檢察」的創新做法。固鎮縣河長辦會同縣檢察院運用公益訴訟形式,於2018年5月推出「河長制+檢察」長效保護聯防聯控機制,制定了《關於共同建立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保護工作機制的意見》,設立「縣級河長制檢察官聯絡室」,建立聯席會議、工作通報、線索移送等合作機制。自「河長制+檢察」試行以來,下發各類檢察建議書31份,有效促進河長制工作的開展。
「我們連城鎮以『五真五強化』工作法,推進河長制各項工作。」固鎮縣連城鎮河長辦主任嚴四明介紹,「五真五強化」包括真吃透精神,強化政治意識;真重視起來,強化責任意識;真行動起來,強化落實意識;真管理起來,強化規範意識;真督察實查,強化問責意識。「核心就是真抓實幹,不玩虛的。」嚴四明說。
連城鎮設總河長2名、副總河長2名,鎮級河長10名,村級河長13名,村級河段長12名,明確各級河長、河段長是所負責河道的第一責任人,實行月巡查季考核。在做到有組織、有機構、有制度、有經費、有場所的「五有」基礎上,通過建立台帳,有針對性地制定「一河一策」,開展河道清淤、拆除養殖大棚、清理違建、清運垃圾等,實行銷號處理。鎮領導發現問題現場辦公,就地解決,做到案無積卷、事不過夜。
「公安機關對河湖管理案件的的及時處置,對河湖長工作尤其是保護河湖生態環境安全,支持作用很大。」三汊河國家濕地公園管理處主任姚昆介紹,日前梅橋鎮派出所及時處理了一起濕地河道違法捕撈案件,警示效果十分明顯。
三汊河國家濕地公園核心區禁止一切砍伐捕獵活動,但是仍有一些人不聽勸阻違法捕獵。村民王某某、周某某經常在三汊河濕地核心區下地籠逮魚捉蝦。巡河人員勸阻制止時,經常遭到謾罵阻撓。6月19日,巡河人員又發現周某某在濕地河道里下地籠,巡河人員將非法捕撈工具收繳。王某某、周某某於是就大鬧公園管理處,推搡、辱罵工作人員,撕扯工作人員衣服,嚴重干擾了辦公秩序。工作人員勸阻無果,果斷報警。梅橋鎮派出所接警後迅速趕到現場,調取監控錄像,並找到相關人員了解情況,王某某也承認了抓傷工作人員的事實。證據鎖定後,淮上分局下達了行政處罰決定書,對肇事者依法予以行政拘留。辦案民警以案說法,指出王某某等在濕地核心區捕撈、破壞濕地生態環境,及辱罵傷害工作人員的行為均構成違法。經過一番教育,當事人主動認錯認罰。
「案件處理後,三汊河區域內破壞濕地生態環境現象得到有效遏制。」姚昆說,「下一步公園管理處將與市森林公安局、淮上區檢察院、轄區派出所等繼續合作,打擊危害濕地生態安全的違法行為。」
「『河長制+檢察』、『五真五強化』工作法等都是我市基層河湖長制工作的探索創新,為全市推進工作提供了典型經驗,值得推廣。」王緒斌說。
對標先進的創新升級
推進「智慧河長」信息化平台建設
隊伍落實、經費落實方面補齊短板
引導社會廣泛參與
八里溝是蚌埠市區三條黑臭水體之一,兩岸是機械製造、化工企業聚集區,自省政府掛牌督辦後,污水截流、河道清淤、岸線整治、環境綠化等相繼完成。與此同時,迎河-席家溝、淝淮新河兩條黑臭水體均整治結束,生態環境煥然一新。
「黑臭水體整治是我市河長制工作的一部分,這兩年,我們一直在探討提升河湖治理成效。」市河長辦陳森林說,我市開展新時代新擔當大討論後,市河長辦積極「對標中心找差距」。今年3月,市河長辦調研小組赴徐州市水務局實地學習調研,學習徐州市在全面推行河湖長制工作方面的先進經驗和創新做法。
「組織嚴、制度細、示範精、力度大,是徐州河湖長制工作的特點。我對這次學習調研有三個感受。」陳森林說,一是領導重視,始終堅持高位推動;二是突出重點,河湖保護初見成效;三是因地制宜,改革創新舉措頻出。
徐州把河湖長制工作與水生態文明城市創建相結合,與水流產權確權試點相結合,推進河湖生態建設,強化河湖空間管控。啟動「水更清」行動計劃,實現市區水系貫通、活水暢流、源頭凈化、清水進城。同時開展了水域、岸線等水生態空間劃界確權,明確責任歸屬。該市抓住全國首批河湖管護體制機制創新試點市機遇,突出改革創新。下轄的新沂市開展千名科級幹部包河道活動;為做好省際邊界河湖管理,建立蘇魯邊界河長「五聯機制」;創新「河長制+精準扶貧」模式,鎮、村優先聘用貧困人員擔任河道保潔員;舉辦「河長制暨水環境整治工作」人大專題詢問會,簽訂河長制目標責任狀,制定《河長制工作保證金考核辦法》,落實500萬元河長制以獎代補專項資金,全面實施河湖水環境專項整治;落實1021萬元河湖保潔經費納入財政預算,2018年實現全市各河道購買服務全覆蓋等。
「與江浙城市相比,我市在隊伍落實、經費落實方面還有一定欠缺,需要補齊短板。」李蘭才說。基層河長辦多為兼職人員,難以專注河湖管理工作;而有些河湖區域需要專職人員來完成巡查、保潔、清障等工作,如果經費不足,則不能保證相關工作的連續性和效果。如果借鑑「河長制+精準扶貧」的做法,則可為我市河湖的基礎管理解決人員不足的問題。
「河湖空間劃定到位、違占四亂清理到位、工程功能標準到位、污染防治措施到位、長效管護監管到位、樁牌安裝公示到位,是徐州打造河長制示範樣板的典型做法,我們可以在制定河湖治理規劃計劃時借鑑。」陳森林認為。
「河湖長制工作有六大任務,每項任務都需要相關部門的密切配合。從部分任務的完成過程和完成效果看,我市的部門協同工作還須進一步加強。」王緒斌說,水環境污染表現在水裡、問題在岸上、根子在產業。工業園區污水排放、農業養殖業的面源污染,需要相關部門落實監管責任,督促企業、園區轉型升級,改進種養殖模式。
「這就不僅僅是一個治污的過程,還延伸到更新生態發展理念、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實現科學發展可持續發展等多個方面,上升到城市發展的戰略規劃。從這個角度看,黨政主要領導挂帥總河長,確實很有必要。」王緒斌說。
「2019年全市全面推行河湖長制,確定了落實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全面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等20項工作任務。對各項工作明確了時間節點,實行挂圖作戰,明確進度表、責任人,做到問題清單化、清單項目化、項目責任化、責任具體化。」施永堅介紹,我市正在加快推進「智慧河長」信息化平台建設等,充分利用報紙、電視、廣播、微博微信等各種媒體和傳播手段,廣泛宣傳河湖長制工作,積極引導社會各界關心、支持、參與管水治水,壯大民間河長、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等巡河巡湖志願者隊伍,努力營造全民治水護水的良好氛圍。
「生態環境建設與每個人都息息相關。河湖長制工作既是黨委政府主抓、人大政協助力的一項重要工作。為加強我市水資源保護、水生態修復、水環境治理,按照市級總河長指示精神,我市對跨界的8條河湖調整和新增市級四大班子相關領導擔任市級河湖長,高位推動我市河湖長制工作向縱深推進,協調解決河湖管護中重點難點問題。河湖長制工作同時也是一項需要全社會共同關注的普惠性、全民性任務,需要拓展公眾參與渠道和形式,引導社會廣泛參與。」施永堅說。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atHHL2wB8g2yegND7RH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