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內容產品或是消費產品,女性一直是重要市場。今年,女性意識在公共表達中的崛起尤其明顯,隨之而來也產生了很多爭議。這意味著什麼、發生了哪些變化、這種變化又會帶來怎樣的機遇,對於兩個相關行業來說,都是需要去考慮和衡量的問題。
整理 | 肖超
11月18日,三聲2020第五屆中國新文娛•新消費年度峰會舉辦了《她力量的覺醒與表達》主題論壇,邀請了社交公寓平台長物莊創始人李品一,女性在線教育平台簡知聯合創始人王鳳霞、內容公司新世相聯合創始人汪再興、快時尚飾品品牌BA飾物局COO楊李和演員、製片人張萌圍繞女性意識崛起的最新趨勢進行了公開討論,「城市OurCity」主理人江婧怡擔任主持。
無論內容產品或是消費產品,女性一直是重要市場。今年,女性意識在公共表達中的崛起尤其明顯,隨之而來也產生了很多爭議。這意味著什麼、發生了哪些變化、這種變化又會帶來怎樣的機遇,對於兩個相關行業來說,都是需要去考慮和衡量的問題。
長物莊的李品一認為,現在女性需要的是一些更為能夠代表和表達自己、更為獨立、更有自己主張的一些渠道和生活場景。
BA飾物局的楊李補充,得女性才得消費市場,女性在家庭生活中的購買決策中扮演重要角色,女性悅己、更加注重體驗和社交的趨勢體現在近年來也十分明顯。
但品牌在宣傳女性意識的過程中也會面臨一些爭議。簡知的王鳳霞即認為,品牌要在堅持自己核心定位的基礎上,再去適度推廣多元和包容的價值觀。過分關注有時候也是一種不平等。
演員、製片人張萌認為,女性越來越多樣化、全面化,在不同角色上也能遊刃有餘。不同於有些影視作品中女總裁「短髮、穿褲裝、婚姻不幸」的形象,在現實生活中,女性的事業、家庭、生活,包括自己的外表、容貌、健康,都可以做到非常優秀。
新世相的汪再興則對女性內容的廣度和深度提出了更高的期待。他認為,國內市場目前還停留在剛開始認識到女性意識的階段,找一個最簡單的、共鳴性的東西比如年齡焦慮先表達,,但還沒有更深層次的沉浸下來、對女性話題做更深度的解析。
以下由《三聲》根據圓桌論壇整理:
01 | 新女性的生活方式
主持人:當下女性喜歡以什麼樣的方式去生活,「新女性」的「新」主要有哪些表現?
長物莊李品一:我覺得現在的女生需要的是一些更為能夠代表和表達自己、更為獨立、更有自己主張的一些渠道和生活場景。
第一,女生希望更加志同道合。不僅是在生活趣味上的志同道合,而是希望在專業能力、職業規劃及長遠發展上,在一起迸發出更多火花,這樣一種場景和場合。
李品一
第二,女生希望得到更加公正的看待。這不是指簡單意義上的純粹公平,而是希望能夠有一個平台能真正懂她,而不是把女生標籤化和物質化,用一種非常簡單粗暴的方式理解女性。
新世相汪再興:從內容邏輯上來講,其實微博、小紅書上都能體現出這些「新」。我們做PGC,從專業內容角度說,我認為中國公司在做女性內容上不那麼「新」,現在還停留在剛開始認識到女性意識的階段,找一個最簡單的、共鳴性的東西比如年齡焦慮,先讓女性表達出來,但還沒有更深層次的沉浸下來、對女性話題做更深度的解析。
而海外的女性題材,比如《天才少女》三部曲,聚焦的就不僅僅是年齡而是閨蜜成長,《後裔棄兵》最近也很火,關於一個天才少女騎手的成長。
汪再興
我很認同脫口秀里楊笠提到的一些觀點,也感謝像《乘風破浪的姐姐》這樣的綜藝出現,這說明我們現在的內容公司開始做了。我覺得「新」和「舊」對於內容沒有那麼重要,而是我們要去想怎麼更充分的、更深刻的,把中國女性在現在這個時代的精神風貌反映出來。
BA飾物局楊李:在消費領域我們經常講一句話,得女性才得消費市場。有大量數據可以佐證,例如淘寶的買家裡女性占比最高,例如在所有的家庭購買決策中,男性除了在3C和家電品類有一點點決策權,在其他領域的決策權是被女性全面碾壓的。所以做消費市場的時候,我們一直都在做的是一個女性的市場。
我自己做消費十幾年,看到了幾個非常明顯的趨勢,第一是女性的悅己趨勢。女性在選擇品牌消費的過程中更注重自我表達,會去在意購買不同的商品和品牌意味著什麼。
第二個趨勢是更加注重體驗。近幾年線下業態的新品牌,其實不只是賣東西,更多時候是在搭建一個場景和體驗。我們BA飾物局也更多從這樣一個角度去切入,包括我們的商品選擇和陳列邏輯。我們門店最看重的已經不是消費者的消費單價,而是在店時長。
第三個趨勢是社交趨勢。社交電商或者社交消費發展非常的快,不光是淘寶店越來越社交了,包括小紅書、抖音、甚至微信群,都能引導消費者產生購買行為,這是一個很典型的渠道上的變化。
02 | 公共表達中的女性意識
主持人:公共表達當中女性意識的傳達,怎樣才是合適的?怎樣才能達成共識?
簡知王鳳霞:我認同現在越來越多的平台在關注女性意識、關注推動多元價值觀,包括CK大碼模特的事件,其實都是一個很好的現象。並不是年輕、貌美、身材好的女性才值得被尊重和欣賞,跨越年齡、跨越種族、跨越身材,每一個女性都是獨立的個體,她都應該被尊重。
王鳳霞
而為什麼有些品牌在女性意識的宣傳上做的好,有的則引起了很多爭議。我認為品牌在做這件事情的時候,首先一定不能丟失掉自己的核心定位。在這個基礎上,再去推廣一個多元的、包容的價值觀,適度就可以了。一旦陷入另外一個極端,就是過猶不及。過分關注有時候也是一種不平等。
長物莊李品一:關於CK引起爭議的大碼模特廣告片,我特別好奇,它的導演是男性還是女性?一方面它受到很大的追捧,一部分女性開始歡呼雀躍,認為這個社會終於認同我們、認同多樣性;但其實它把這樣一個原本很普通的事情拎出來說,恰恰說明這個社會對女性的包容和尊重是遠遠不夠的,還是處在非常初級階段——需要很強勢公眾話語的創造者,把這件事情表達出來。
同時,這個廣告片在敘述的過程中其實走向了另外一種極端,有點刻意去吸引別人的注意力了。它本身是一個商業行為,而不是說社會真正關注女性了。類似於「我知道這個社會如果女性地位長期被壓制,她們非常喜歡看到這樣的東西,所以我創造出來讓她們看到」。這是我感到很奇怪的一點,也沒有辦法產生認同。
演員、製片人張萌:我記得十年前我們去國外都會去買維密的內衣,為什麼?因為它很花哨,好看,能夠展現女性特徵,它可以讓你變得更加美麗,更加吸引人。但是維密的沒落也代表著,女性不一定要用內衣去吸引男性,這更多是男性視角。我覺得這是社會的進步。
張萌
我相信一些內衣新品牌的創始人是有內心強大的表達。她提出來,然後一下子就能產生很多的共鳴,這也是一種進步。
今年有一個平台要給我頒獎,叫「最佳女製片人獎」。我還在想,這難道這是一個女製片人在一起比賽的獎嗎?我專門去問了一下有沒有「最佳男製片人獎」。平台方說沒有,只有「最佳製片人獎」和「最佳女製片人獎」。我說對不起,那我是拒絕的,除非把女字去掉。
以及之前在一些男權思維當中,有些影視作品只要出現女總裁的形象,她們必須短髮、穿褲裝、婚姻不幸。但現實並非如此,我身邊一些非常優秀的女性,她們的事業、家庭、生活,包括自己的外表、容貌、健康,各方面都很棒。
其實女性越來越多樣化、全面化,在不同角色上也能遊刃有餘。我也屬於那種比較獨立的,算是女性代表之一,我是可以完完全全掙錢養家的,所以就可以讓我的老公去儘量追求他的理想。
03 | 導師/夥伴
主持人:在當下這個階段,女性更需要的是導師還是夥伴?是引導者還是陪伴者?
演員、製片人張萌:我是覺得女性更加需要的是夥伴、是關愛。女性比男性更加敏感、更加細膩,可以吸收身邊的很多東西,並且願意表達和分享。
為什麼女性向的劇播的好,因為可以當作女性第二天上班的談資,而男性就是悶頭自己看。我們今年的《穿越火線》,當時超前點映的費用特別高,超過了很多現在市場上播出的女性向劇集。但是女性向題材的擴散量、討論量非常廣。
BA飾物局楊李:其實男性也面臨這個問題,是需要一個夥伴還是需要一個導師?要回答這個問題,先把定義拿掉,問問你自己,你是什麼樣的人、你想要創造什麼樣的生活?
楊李
包括我們在公司內也會做一些職場關懷,尤其對女性,其實現在公司對女性的期待其實越來越高,也希望女性有更好的職場表現;但是回到家裡,女性會發現,家裡人對你照顧家庭的期待並沒有改變。於是女性會產生一種不公平感,這也是導致女性焦慮的一個來源。
我認為當下是所謂新女性價值跟傳統價值並行的一個年代,女性真的承擔的比較多,先把減負這件事情做好,再來看是導師還是夥伴吧。
新世相汪再興:作為內容公司來說,在女性內容領域還是需要一個探索者,現狀是一直在做重複性的事情,我跟你有共鳴、我陪伴你。但是相比海外,他們可能有一個長相普通、但有過人天賦女孩的成長故事,這種劇照樣被人喜歡。這是我們想做的。
簡知王鳳霞:我從我們平台這麼多女性朋友來看,我覺得當下女性,需要的是擁有導師智慧一樣的同伴。其實我們不希望被引導,還是比較希望追求符合自己個性的美或者是生活方式。
但同時,作為一個特別感性的群體,女性也非常需要同伴,這也是當下社群興起的原因。無論在怎樣的學習場景里,社群雖然非常簡單,但它的服務價值可以顯著提高用戶滿意度。用戶不僅僅是在這裡學習,還有一群非常同頻的夥伴,會感覺到歸屬感、身份認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