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坦克
每天都有那麼一群人,期盼《封神》能夠官宣定檔——他們關注著網上有關於本片的一切風吹草動,稍微有點兒動靜就會手舞足蹈。
同樣,也還有那麼一小撥人,每天在微博、貼吧造謠發布假消息,然後再通過截圖等形式在微信群進行二次傳播擴散,這些消息不外乎影片的過審情況、宣發內幕,以及試映口碑反饋等等。以上這種圈層內的信息內耗,從2020年開始持續至今已經整整三年了。
情報君在這裡也可以斬釘截鐵地告訴大家,你在網上看到的此類信息99%都是假的,而那1%漏網之魚傳出來的真消息也沒有太多的參考價值,反而會讓你在這分辨真假的過程中浪費太大的時間和精力成本。
當然不少人通過打聽各種內幕渠道,獲取定檔信息,也是為了能夠在炒股上獲得收益,而此類真實消息,當事人出於自牟利心態也肯定不會在公開場合廣而告之的。從最近幾個月上影、中影以及北京文化的股價也能看出,疫情結束後影視股又重新煥發了新生大有利可圖。
話說回來,為什麼那麼多人都在期盼《封神》定檔?
《封神》距離電影工業化還有很遠
過去幾年,2020年的《八佰》和2022年的《獨行月球》都曾經被民間屢次散播定檔消息,這也是因為其救市意義,這兩部影片對於剛剛復工的內地影市有著重要的市場意義,市場也急需這樣一部大片定檔救市,也就造成了業界對定檔消息的饑渴度。而《封神》則不完全一樣,目前的電影市場的確是需要大片,但是也不是就缺《封神》這一部。
在情報君看來,網友對《封神》的期待,源於其七年來所吹噓的影視工業化。
時間回到2017年5月,在北京《封神》啟動儀式上,烏爾善在發布會上透露「該系列的製作時間跨度近10年,已經過四年的劇本打磨,影片計劃於2018年正式開機,計劃於2020年至2022年分三年暑期檔陸續上映。」這也意味著影片從2013年就已經開始進行劇本創作。
從開始立項,到三部曲背靠背拍攝,再到號稱三十億人民幣的投資,《封神》三部曲的確從一開始就顯得與眾不同,如果能夠順利上映並取得不錯的市場表現,確實能代表著中國電影工業往前邁出了一大步。
但整整六年過去了,原定第三部的上映年份都過了,但目前第一部還沒定檔。無論被解釋成什麼客觀原因,都不能為《封神》工業化的失敗開脫。
從立項到開拍,《封神》以及背後的粉絲群體一直自詡是中國電影工業化的標杆,而這也成為了本片目前最大的笑話,誠然影片在拍攝階段或許已經達到了當時中國電影工業化的最高水平,但是距離開機已經五年過去了,這些高成就還能繼續維持嗎?而拍攝完成後,影片無論是後期製作還是宣發工作,都與成熟的影視工業化毫無關係,檔期一拖再拖,距離第一支預告也過去了整整三年半,甚至在片方北京文化「暴雷」之後,目前影片主控片方是誰還未公開。
這一切的一切,依然是中國電影工業特有的暗箱密室體系,甚至比其他國產片還要嚴重,更是與好萊塢成熟的工業化體系背道而馳。提前一年官宣檔期,提前半年左右發布首支預告,映前兩個月進入密集的宣發期已經是好萊塢大商業片已經探索多年的工業化體系,但這一切《封神》都沒有跟上。我們相信這不是片方的初衷,但是結果已經是如此,就沒有必要再用工業化給影片鍍金托底了。
別對《封神》票房抱太高的期待
但也還會有人說,雖然影片上映過程困難重重,但是只要影片最終能夠上映票房大爆並且能夠大幅盈利,也能證明其成熟工業化的實力啊。
然而《封神》目前的市場前景並不樂觀,不是基於我們對影片質量的質疑,而是在當前的市場環境下,《封神》票房能爆的機率真的不大。
影響票房的最大原因還是類型對於中國觀眾不討喜。其實早在影片立項之初,古裝魔幻片在中國電影市場就已經開始在走下坡路。伴隨著2017-2019年《西遊伏妖篇》《悟空傳》《西遊記女兒國》《狄仁傑之四大天王》等多部古裝奇幻片口碑票房的失利,市場上高投資的古裝魔幻片也越來越少。
正如好萊塢魔幻類型片在《霍比特人》三部曲之後迅速涼掉一樣,中國觀眾也早就不愛看古裝奇幻/魔幻題材影片了。2021年春節檔奇幻題材《刺殺小說家》,在當時獲得了不錯的口碑和觀眾反饋,影片特效質量也極高,但是依然無法穿透受眾群,最終票房也僅有10億出頭。
而觀眾對於題材類型的漠視,也反映到了影片的想看熱度上。目前目前《封神》在貓眼上僅有9.7萬的想看,這還是影片已經連續發了六年節氣海報,持續保持著一定存在感的情況下取得的。這個數據別說對比同樣有望在今年上映的《前任4》(88萬想看,只曝光了半年),甚至不如《念念相望》(11.5萬想看)這種普通只有1-2億體量的愛情片。可以說,對《封神》一年又一年的期待,更多的是在部分影迷和業內人小圈子群體里的自嗨而已。
在映前想看熱度低靡的影片,只有通過點映一個途徑才能夠擴散口碑,實現一個較高的開畫。從目前的想看熱度來看,《封神》如果沒有類似《我不是藥神》《哪吒之魔童降世》《八佰》那樣提前一周以上的大規模點映,想要首日破億幾乎沒有任何可能性。而首日如果未破億,在當前的市場環境下,最終別說票房沖30億,就是15億都較為困難。
而如果要進行大規模點映的話,古裝魔幻片在題材類型上與目前戰爭片、催淚現實主義片以及喜劇片本身就存在著較大的劣勢,對比《流浪地球》《長津湖》等會給予觀眾較高現實情緒反饋的影片,天生擁有這方面短板的古裝魔幻片,真的會有平台9.5分以上的觀眾口碑反饋嗎?
先不論30億投資長達6-8年的使用成本(好萊塢一般2-3年左右的項目周期,需要10-15%的投資利息成本),就是想要30億投資回本,即便計算上新媒體版權費等收入,三部曲累計票房至少要達到80億以上才有可能,但是在當前的市場環境下,只能祝《封神》有一個好運氣了。正如《流浪地球》上映之前,業界並不看好科幻片能爆一樣,想要實現盈利,《封神》真的能夠創造奇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