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李嘯天
看群里有人發了一個問題,比較好玩。就此一答,聊博一笑。
中國四大名著里均提到過的人物是誰:
A.宋江 B.關羽 C.二郎神 D.林黛玉
這個問題,D.林黛玉肯定要首先要排除,因為《紅樓夢》成書最晚,清初才出版,其他三部都是明朝就已經成形了,林妹妹不可能往前穿越到前朝里去。
A.宋江也要排除,畢竟《水滸傳》里的大佬名字太突出,《三國演義》里沒有同名同姓的人出現,宋朝人也沒法穿越到漢末三國時期。《西遊記》里也沒有宋江,他一介凡人也沒本事穿越到另外一部神魔小說里去。
不過,《紅樓夢》里倒是提到了《水滸傳》及宋江。
《紅樓夢》中明顯提到「水滸」的地方主要有兩處:
一是第22回寶釵生日點了一折《西遊記》,一出《魯智深醉鬧五台山》。《魯智深醉鬧五台山》劇演魯智深大醉歸寺,打壞山門一事,亦稱《醉打山門》,取材於《水滸傳》第3回「魯智深大鬧五台山」。不過,這裡並沒有宋江啥事,不過第二次提到時就有了。
二是第30回寶釵辣言「我看的是李逵罵了 宋江,後來又賠不是」,以子之矛刺子之盾式地敲羞寶黛。這裡寶釵說指的是《水滸傳》第73回「黑旋風喬捉鬼,梁山泊雙獻頭」,其中李逵誤會宋江搶人,扯旗賭頭,後負荊請罪。
是以,《紅樓夢》提到了宋江,但《三國演義》《西遊記》里沒有。
那麼,答案就在於B.關羽及C.二郎神(楊戩)之間。
我們先來看C.二郎神(楊戩)。這個是很多人會猜的一個答案,因為二郎神是神仙,成名較早,有很大機率出現在其他小說之中。
《西遊記》自不必說,二郎神楊戩與齊天大聖斗陣鬥法的段落格外好看。而且,在西行路上,二郎神也現身幫助過唐僧團隊。
先看一下《三國演義》,這是一部寫實的小說,並無神話人物在其中,所以作為二郎神的楊戩是不存在於這本書里的。
在《紅樓夢》里,楊二郎倒是出現了。《紅樓夢》第40賈府宴會,講劉姥姥第二次來到大觀園,終於見到了賈母。賈母看劉姥姥樸實憨厚又有些鄉間見識,就留她住了一晚,而且第二天帶她暢遊大觀園。早飯過後,遊園間歇,賈母帶劉姥姥及孫女媳婦等到綴錦閣吃酒行令。這行酒令是一種牙牌遊戲,名叫「宣和牌」,現在已失傳,在清朝初期還比較流行。由於這賭具是宋朝宣和年間宋徽宗所創設,故稱「宣和牌」,其後由宋高宗趙構下旨頒行天下。
具體玩法很複雜,這裡不展開了,只說紅樓眾芳在玩牌時提到了「二郎神」。
鴛鴦道:「湊成 二郎游五嶽。」薛姨媽道:「世人不及神仙樂。」說完,大家稱賞,飲了酒。
這裡的「二郎游五嶽」,其中的「二郎」就是「二郎神」楊戩。楊戩原本是灌江口的地方神,到了清初已經有了巡遊五嶽的權力,已經很厲害了。牙牌令上對「二郎游五嶽」的配詩是:血點朱唇雪作容,顯靈無處不神通;瀟瀟獨倚龍駒馬,游遍恆衡泰華嵩。很帥很颯很威風。
再來看《水滸傳》,裡面是沒有提到二郎神的。但是裡面卻一個同名同姓的楊戩,巧合了。讓人不爽的是,《水滸傳》里的楊戩還是一個太監,是一個大反派,就是他在狐假虎威,假借朝廷權力,作福作威,最終害死了宋江。到了《金瓶梅》中,西門慶也是仰仗他的勢力,多次賄賂他,實在是大惡人一個,讓人無法與神通廣大的二郎神聯繫起來。
由於太監楊戩此人惡名太過昭著,二郎神又恰好與他同名,為了強行解釋這種巧合,更晚一些出爐的《醒世恆言》中馮夢龍就編撰了一則新故事,講宋徽宗的一位妃子傾國傾城卻身患重病,在去二郎神廟祈福時被歹人看中,想假冒二郎神引誘此女。然而此計並未達成,因為楊戩早就對他有所防範,將妃子救下。從這時開始就有了楊戩被二郎神附身一說,而楊戩也就被冠以二郎神的名號了。
不過,馮夢龍的《醒世恆言》的故事純屬於穿鑿附會,與《水滸傳》並沒有關係。所以,《水滸傳》里有楊戩,但只是一個重名,並沒有二郎神。
最後,就只剩下了答案B.關羽。
那麼,關羽關二爺是否真的同時存在於四大名著之中呢?
答案:是的,或多或少,但都有體現。
《三國演義》自不用說,妥妥的正傳正主。
先來看下《西遊記》,關羽會否出現在這部書里呢?要知道,唐朝的李白作為太白金星就出現在了西遊故事中,漢末的關羽當然也有機會。
且看《西遊記》原著第16回「觀音院僧謀寶貝,黑風山怪竊袈裟」,就是黑熊怪偷寶貝袈裟的那段故事裡,孫悟空去天庭向廣目天王借辟火罩,遇到了南天門的馬、趙、溫、 關四大元帥,驚得這四大元帥一起喊道:「不好了,不好了!那鬧天宮的主子又來了!」
再就是《西遊記》第51回「心猿空用千般計水火無功難煉魔」,也就是 大戰青牛怪那段, 孫悟空又去天庭找救兵。然後原文中有這麼一段:
行者道:「有事要見玉帝,你在此何干?」
廣目道:「今日輪該巡視南天門。」
說未了,又見那馬趙溫 關四大元帥作禮道:「大聖,失迎,請待茶。」
行者道:「有事哩。」
遂辭了廣目並四元帥,逕入南天門裡。
《西遊記》共兩次被提到的四大元帥馬趙溫關,分別指的是華光大帝三隻眼睛馬王爺、武財神趙公明、東嶽大帝第一護法溫瓊、關武大帝關羽,分別代表了孝道、財富、健康和忠義,是道教里著名的四大護法元帥。
不過,在《西遊記》里,連豬八戒都曾是天蓬元帥,這裡的關元帥的地位也高不到哪裡去,只能算是一個打醬油的龍套,與孫悟空多少打個照面。
這是為什麼?
這是因為關羽被封為伏魔大帝是在明神宗萬曆42年,也就是1616年。而《西遊記》作者吳承恩生活在1500年一一1582年。也就是關羽被封為伏魔大帝時《西遊記》成書至少已30多年了,吳承恩無法未卜先知,不知道關羽將來會升任為伏魔大帝,只能按照他生前的舊俗為關羽定了一個看護天庭的護法神地位。
但是,這還沒完。關羽還以其他的形象出現在《西遊記》里過。
且看《西遊記》第46回「聖僧夜阻通天水,金木垂慈救小童」里,觀音菩薩的座前蓮花池中的一條金魚精因聽觀音講道進化成精,化身為了靈感大王,在 通天河里作福作威,強迫村民每年為他祭祀童男童女,還用計弄走唐僧。孫悟空因此化身為一名童子,去捉拿這隻金魚精。
書中提到:
「......舍弟有個兒子,也是偏出,今年七歲了,取各喚做陳關保。」
行者問:「何取此名?」
老者道:「家下供養 關聖爺爺,因在關爺之位下求得這個兒子,故名關保.....」
這裡分明又提到了關羽,而且是家裡供奉的大神。這裡的關聖爺爺(關爺)明顯與南天門那裡的關元帥在設定上存在衝突,怎麼看都不像同一個人。這又是怎麼回事?
大家還記得我日前寫的《 孫悟空為何大鬧天宮時無所不能,西行路上干誰都不行? 》一文不,那裡就解釋了這個問題。因為西遊故事不是一次性寫完的,經過諸多流傳,最後被吳承恩歸攏起來,合成了完本的故事。不夠由於吳承恩的工作不細緻不到位,因此,一不小心就會出現bug,對於作為送子菩薩的關聖爺爺與看門護院的關元帥這種明顯存在錯位的設定,就是這種bug的體現。
不獨出現了不同的關羽,包括文殊菩薩的坐騎青獅精,也出現過兩次,也自相矛盾,第一次是烏雞國里,青獅精下界變成一名道士,把烏雞國國王弄到井裡泡了三年,他搖身一變成了假的烏雞國國王。第二次是獅駝嶺,青獅精這次變成了一個山大王,攜手白象、大鵬結為三兄弟,要對付孫悟空一行。這同一個妖怪,就這樣下界了兩次,而且按說已經跟孫悟空在烏雞國里打了一仗了,在獅駝嶺時應該對孫悟空了如指掌了,可是偏不,這一次還是完全不認識孫悟空的模樣。奇怪不奇怪?不奇怪,就是吳承恩工作不細緻,整合故事時出現了bug,又沒有修補,於是就出現了這樣的破綻。
但好說歹說,關羽都算是出現在了《西遊記》之中了,還不止一次。
接下來看《紅樓夢》,也是在第51回「薛小妹新編懷古詩,胡庸醫亂用虎狼藥」,書中寫道:
……李紈又道:「況且他原是到過這個地方的。這兩件事雖無考,古往今來,以訛傳訛,好事者竟故意的弄出這古蹟來以愚人。比如那年上京的時節,單是 關夫子的墳,倒見了三四處。關夫子一生事業,皆是有據的,如何又有許多的墳?自然是後來人敬愛他生前為人,只怕從這敬愛上穿鑿出來,也是有的。及至看《廣輿記》上,不止 關夫子的墳多,自古來有些名望的人,墳就不少,無考的古蹟更多。」
這裡 李紈提到的關夫子就是關羽。這時的關羽已經成為至尊大帝了,「關聖」「關大帝」「關老爺」「關夫子」,都是對關羽的尊稱。
無論如何,《紅樓夢》里提到了關羽,妥妥的。
最後,再來看下《水滸傳》,其中提到關羽的次數,簡直不能再多了。
首先,三十六天罡星里排名第五,位居馬軍五虎將第一位,上應天勇星的大刀關勝,直接就被寫成是關羽嫡派子孫,「生得規模與祖上雲長相似,使一口青龍偃月刀,人稱大刀關勝。」這簡直如關羽的重生,所以又被稱「關菩薩玄孫」。
梁山軍馬與關勝對陣時,眼看林沖、秦明即將把他擒拿到手,宋江即突然鳴金收軍。林、秦問是何緣故,宋江高聲道:「賢弟,我等忠義自守,以兩取一,非所願也。縱使一時捉他,亦令其心不服。吾看大刀義勇之將,世本忠臣,乃祖為神,家家廟。若得此人上山,宋江情願讓位。」關勝終為宋江的「忠義」所感動,歸順梁山。
只有一個大刀關勝還沒完,《水滸傳》里提到關羽的次數還有很多。
第2回「王教頭私走延安府,九紋龍大鬧史家村」里,朱武、楊春來救陳達時對史進說:「小人等三個,累被官司逼迫,不得巳上山落草,當初發願道:『不求同日生,只願同日死。』雖不及關張劉備的義氣,其心則同。……」
「不求同日生,只願同日死」。這是《三國演義》里寫的桃園三結義的誓詞。在這裡,《水滸傳》的不僅引用了這個 誓詞,還故意把關羽擺在張飛、劉備的前面,可見關羽地位之高。
第4回「趙員外重修文殊院,魯智深大鬧五台山」里,魯智深到五台山下市鎮的鐵匠鋪,要打造一條一百斤重的禪杖。店老闆說,太重了,「便是 關王刀,也只有八十一斤。」不敢給打造。魯智深只好提出與「關王刀」一樣重。店老闆也不同意。最後只同意給打一件六十二斤的水磨禪杖。魯智深只好接受了。其實,關羽根本沒有使用過八十一斤重的大刀,那是「說三分」的民間藝人創造出來的。在這裡,《水滸傳》又著意地加以渲染。即使像魯智深能夠倒拔垂楊柳的大力士,手中的禪杖,重量也要比關羽的刀輕了十九斤,必須要尊重關羽。
在120回本的《水滸傳》第110回中,描寫了李逵征王慶回來後,他跟隨著燕青到東京桑家瓦子去聽說書。藝人正說《三國志》平話中的關雲長「刮骨療毒」。關公一邊與賓客下棋,一邊伸起左臂,命華陀刮骨取毒,面不改色,對客談笑自若。這時候,李逵在人叢中高聲叫道:翻這個正是好男子!」燕青責備他不應該在勾欄瓦舍中大驚小怪時,李逵說:「說到這裡,不由人喝彩!」
李逵情不自禁地對關羽的喝彩,完全發自內心,是「惺惺識惺惺,好漢識好漢」。這段描寫看著像是隨手拈來,又妥帖自然。既描寫了關羽的「神氣」,又表現了李逵的純真,可謂一箭雙鵰。李贄在這裡批上:「有如此文心文筆,快絕,快絕!」「作者、觀者俱當擊節。」 這段描寫好就好在,關羽與李逵兩人的性格,相互烘托,相得益彰。
需要知道的一點是,《水滸傳》的成書比《三國演義》要早,羅貫中也是施耐庵的長輩。而《水滸傳》所提到的關羽故事,有一個明顯的特點是,都不來自正史,而出自民間流行的三國故事。比如上引的「刮骨療毒」,便從元代的《三國志平話》里引來的。有人根據這一點,認為:「《三國志平話》成書在《水滸》之前,《三國志演義》成書又在《水滸》之後」。這可以看到,《水滸傳》在成書的過程中,三國故事已深入人心,關羽的形象家喻戶曉。
總而言之,只有B.關羽,在《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紅樓夢》里都被提到過,是唯一的正確答案。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