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瑞強(左一)在查房。
工作中的李娟娟。
25日下午,隨著病區病人的轉出和出院,奮戰在武漢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的揚大附院兩名醫護人員完成了使命,經過短暫休整後,他們將轉戰武漢市肺科醫院,與我市首位馳援專家鄭瑞強會合,繼續與死神賽跑,守護生命。
隨著疫情好轉,揚州馳援湖北醫療隊員中的絕大多數已經撤離,目前還有4名醫護人員堅守在武漢一線,1名公共衛生專家奮戰在黃石。持續奮戰在一線,他們的狀態如何?昨晚,記者對他們進行了連線採訪。
家鄉戰友前來支援啦
出徵人物:蘇北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鄭瑞強
出征時間:1月23日
出征地點:武漢
冬去春來,鄭瑞強已經在武漢市肺科醫院奮戰了62天,他是國家衛健委最早派往武漢支援當地醫院的4名專家之一。
記者與鄭瑞強連線時,他介紹,目前新冠肺炎患者都在往定點醫院集中,國家衛建委指派了8名專家在7家醫院駐點,一名專家駐點一個定點醫院,「我還是駐點在武漢市肺科醫院,在醫院全面負責所有病人的救治。」鄭瑞強告訴記者,「目前有新進來的醫療隊,協調工作我也在做。」
鄭瑞強說,令人高興的是第三批江蘇援湖北醫療隊將整建制轉戰武漢市肺科醫院,充實整個團隊力量。其中,醫療隊中揚大附院的兩位家鄉戰友將成為鄭瑞強的得力幫手。
在隔離病房的鄭瑞強認真嚴肅,而在辦公室里的他時常笑著與大家交談,這是鄭瑞強為同事緩解壓力的小妙招。他說:「我們ICU的工作是與死神搶人,如此壓抑的工作環境,需要一些笑聲來緩解年輕醫護人員緊繃的情緒。」
堅持到勝利的那一天
出徵人物:揚州大學附屬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副主任醫師邵向榮、重症醫學科護師李娟娟
出征時間:2月2日
出征地點:武漢
「今天病區正式『清零』,還沒出院的患者將集中到統一護理病房,由北京醫療隊統一接管。」25日,對於邵向榮、李娟娟來說是個特別值得紀念的日子。據悉,經過短暫休整後,他們將於3月30日進駐武漢市肺科醫院ICU。
「剛來的幾天,病人洶湧而來,工作量很大。」邵向榮回憶,「那時候天氣還挺冷的,病房裡不能開暖氣,但穿上隔離服,就悶出一身汗。」
經過53天奮戰,他們所在的C8西病區收治的77名新冠肺炎患者,無一死亡。
獲知即將轉戰武漢市肺科醫院的消息後,李娟娟說:「雖然我也很想回家,但是還有很多重症患者需要我們去守護,我將繼續留守武漢、堅守陣地、繼續戰鬥。疫情不退,我不退!」
「我們會站好這最後一班崗,不鬆懈,堅持到取得勝利的那一天。」邵向榮說。
「大管家」負責各方協調
出徵人物:蘇北人民醫院醫學博士楊晨
出征時間:2月15日
出征地點:武漢
「這次被國家衛健委選派至武漢,自己既意外又激動,作為一名資深的老黨員,在國家需要的時刻,理應義不容辭。」2月14日下午,楊晨收到了國家衛健委的選派函。隨即奔赴武漢。
25日,記者與楊晨連線時,他說,到武漢後,他在中央指導組下設的醫療救治組工作。「我做的工作主要是綜合協調。」楊晨說,雖然不在臨床一線,但工作絲毫不比醫生護士輕鬆,信息報送、資料檔案歸集整理、醫療隊溝通聯繫等容不得一絲錯誤,更像一個「大管家」。
目前,全國抗疫取得了一個階段性的成效。「在醫院的病人相對來說比高峰期少了,我感覺自己身為抗疫大軍中的一員,挺自豪的。」楊晨說,自己是在武漢上的大學,對武漢也有一種特殊的感情,也希望武漢能夠好起來。
留下一支「帶不走」的防疫隊
出徵人物:揚州市疾控中心主管醫師袁帥
出征時間:2月17日
出征地點:黃石
3月25日是袁帥在黃石工作的第38天,晚上6時許,記者連線袁帥時,他剛剛忙完一天工作回到駐地。袁帥介紹,從本周開始,江蘇援黃石醫療隊對當地疾控、醫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進行疫情防控培訓。培訓的目的是給當地留下一支「帶不走」的防疫隊伍。
剛到黃石時,工作任務重,袁帥和他的隊員們都是起早貪黑開展工作。「因為病人比較多,加上黃石沒有區疾控中心,所以我們的工作量比較大,工作大多露天開展,山路泥濘,道路曲折難行,工作條件也非常艱苦。」
經過一個多月的工作,隨著病人減少,目前工作重心也有所改變。「我們現在的重點是進行復工復產復學的指導,以及一些重點場所,包括養老院、兒童福利院的防疫指導。」袁帥告訴記者。
通訊員 蘇宣 傅宣 記者 丁雲 王詩韻 束露清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