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吳 聲(場景實驗室創始人、場景方法論提出者)
編輯 / 張 南
設計 / 師 超
11月12日,前一天晚上剛剛從印尼雅加達回國的吳聲閃現到了江蘇崑山,參加中國新汽車CES。
2023年,許多人重新走出國門,吳聲就在全球許多地方進行了考察,尤其是在東南亞地區。作為曾經的日系後花園,本田、豐田和日產在東南亞地區的成功,讓吳聲感觸良多。
「你不得不承認,這種拖家帶口會讓人認為他是長期的,不是來割韭菜的,不是來掙快錢的。」吳聲說,這就是同情心與共情力的具體體現。
中國汽車出海仍然任重而道遠,但手機的成功已經提供了前車之鑑,證明是行得通的。手機企業的出海,日韓系車企在東南亞全產業鏈的落地,為中國汽車和供應鏈的未來指明了方向。
在中國新出海的演講中,吳聲提到了「5個接」,產品的接力、市場的接受、規則的接駁、制度的接軌、心理的接納。
以下是吳聲的演講實錄。
為什麼這次汽車供應鏈的峰會命名為「重塑和蟬蛻」,有一句古詩說,「已判身世斜陽外,虛空又留塵影。」什麼意思呢?舊的勢力在消失,新的秩序尚未形成,中國汽車的供應鏈何其內卷,但外部環境真的是風景出海獨好嗎?一定不是這樣。
為了今天這樣一個簡短的分享,受賈可老師的委託,我去了很多國家去考察,前天晚上剛剛回來,我最後考察的一個站點是印度尼西亞的雅加達,有中國的上汽通用五菱,有奇瑞,我去了OPPO,也去了極兔。我在那裡拍照,首先拍到的是摩托洪流,我一共拍了8張照片,其中100%都是日本車,且絕大部分都是本田的摩托,他們說有一個不是,仔細定睛一瞧是山葉。
後來我在雅加達跟很多人座談的時候就討論這個問題,說日系車在這裡為什麼有如此深厚的影響力,以至於印尼、泰國被定義為全球化的、影子化的日本,日本沒有「失去的30年」。我們在這裡並不是為他們鼓與呼,要思考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何為中國汽車的全球化,何為中國汽車的新出海?
構建全新連接能力和信任關係
我在改PPT的時候,把標題修改為「汽車新出海:同理心與共情力」。什麼意思?新汽車的新出海,不僅僅是模式的複製和技術的輸出,更是全新連接能力和信任關係的構建,這種信任關係的構建,是我這次從東京到曼谷到雅加達考察過程中最大的體會。
我們很容易有兩種心態,一種是仰視的諂媚心態,一種是俯視的下沉心態。都不需要,我們需要平等,需要平視,需要真正意義上理解在AGI時代,為什麼陪伴比連接更重要。
在雅加達,大量的高爾夫球場日本人比比皆是,絕大部分的日本高管都拖家帶口,這太重要了。你不得不承認,這會讓人認為他是長期的,不是來割韭菜的,不是來掙快錢的。
所以,新出海的核心,我認為是同理心與共情力。我用今年新物種爆炸演講裡面的三個關鍵詞,就是你能否做到平等對待合作夥伴、深入本地產業場景、在場解決具體問題。
怎麼去體現布局?我們的供應鏈,我們的零部件,基於新能源汽車形成的替代,包括我在問為什麼中國這麼多電動摩托車?從小牛電動到雅迪。他們說,本地不僅需要Last mile,還要有300公里的長續航的通勤工具。
主流的公共運輸也就是一條地鐵,沒有什麼公交車,我們怎麼理解在這個過程中的變化,形成基於新汽車的降維打擊,去重塑出行生態?的的確確要有一張供應網,就像賈可老師說的,這可能不僅是供應鏈,而應該供應網。
我深以為然,你需要的是一個全產業鏈的進入,我們真的要有新的產業換位思考,我們要有新的利用場景設身處地的能力。
真正的長期主義是要有投入
今天有幾個基本的思考,第一個是「解決方案」。
如何去結合和組合本地文化與特定需求形成解決方案?怎樣提升我們對於社會規則和在地消費精神的洞察力?我覺得需要每一個有志於新汽車出海的新汽車人耐心沉下去思考。
就像我剛剛提到的一樣,當我們真正在場解決具體問題的時候,當我們給出解決方案,而不僅僅是一款爆款的產品、特定的功能,是一個極其優秀零部件的時候,我相信這樣一種生態出海,能夠讓我們看到類似於高鐵,類似於新基建,類似於移動通信領域曾經在全球的加冕和標籤。
甚至可以這樣說,從上往下看全是問題,但是當我們到了現場,從下往上看全是辦法。比如,我帶的考察小組就在列,你認為現在假如到曼谷,到新加坡,到東京出海,你會優選什麼樣的產品?我們就在列什麼樣痛點的場景。
摩托車沒關係,我們也可以做摩托車的手機支架;雨季多沒關係,我們可以把原來裝手機的袋子,變成新的防雨通勤降解包,看上去這是多么小的問題,但是你一旦解決這就是巨大的生產力。
什麼車是神車?什麼器是神器?智能化一定要在更加豐富的應用場景裡面,通過高度的場景化形成解決方案,才能夠一招鮮,捅破天。更何況一招鮮不可能畢其功於一役,而是通過這樣一根針形成了全球化的敲門磚。因此,可以說我們需要全產業鏈的姿態。
第二個洞察是「全產業鏈」。在和一家企業座談的時候,他們告訴我,印尼的平均消費水準很低,怎麼做汽車的消費分期呢?他們是帶著汽車金融來的,是完整的全鏈條上下游的生態。
的確要賺快錢,但是要學習如何去賺老錢,讓自己成為從new money成為old money,真正的長期主義是要有投入。這樣的耐心與深耕,是賈可博士一直以來對於中國汽車業界的孜孜不倦的倡議、呼籲和深耕,但是我們有沒有做好準備。
第三個洞察就是「拖家帶口」,不要有職業經理人心態。OPPO在印尼能夠連續三年超越三星,成為第一,包括在泰國成為第二,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它「一沉到底」的本地化。
第四個洞察就是「本地信任」。越是看上去初級的市場越是看上去不以為然的地域、區域和國度,越要提供最具競爭力的產品。破碎的口碑如何修復,我們的摩托敗走東南亞是售後跟不上,壞了以後打不到客服電話,雖然是一種片面的印象,但是中國產品這一點要注意。
在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王鐵棟教授做的一個完整的出海調查裡面,我們可能認為現在已經很厲害了,消費電子沒問題,手機沒問題,可穿戴設備沒問題,智能手錶沒問題,新汽車沒有問題,但是幾十年來一種負面的印象,不可能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徹底改觀,我們要重新積累市場的誠信口碑,先要從產品力的品牌口碑開始。越是看上去和我們差距非常大的市場,我們越要提供最具競爭力的產品。
我在出海裡面提出「5個接」,產品的接力、市場的接受、規則的接駁、制度的接軌、心理的接納。文化的共建,本地的信任,本地價值觀的回歸是最難的事情。但是長期以來,我們今天能夠在汽車供應鏈峰會,不就是因為我們一直在做難而正確的事嗎?
我們甚至可以這樣說,供應鏈企劃的機遇周期遠遠不止是走出去,我們軒轅之學的另外一位導師,也是新物種研究院的院長吳伯凡老師在討論關於出海問題的時候,講了九個字,叫做「走出去,走進去,走上去」。
不要把自己當外人,不要覺得在LA可以不懂英語活20年,在紐約就停留在法蘭盛中餐吃得志得意滿,在雅加達就生活在北部也可以摜蛋,也可以喝茶,要讓自己成為本地人,要讓自己走進去,才有資格走上去。
我相信這一天一定比我們想像得要來得更快和更猛烈,但這條路註定是什麼?路漫漫其修遠兮,如果我們都能夠像汽車供應鏈峰會一樣,都能夠像賈可博士一直以來率領團隊對這個行業所倡導的一樣,日拱一卒,一定功不唐捐。